做全参与型好男人:男性气质与男性参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阳刚与阴柔之间——一场男子选赛中男性气质实践的分析

一 研究背景、方法与理论

1.事件背景

“2006大众汽车深圳先生年度评选” 是由《南方都市报》主办的一次选赛。2004年及2005年,该报已经举办了两届“深圳小姐”年度评选。2006年5月大赛组委会正式发布“先生评选”报名启示,同时接受参赛选手和女性评委报名。大赛的一个独特之处是规定决赛评委全部为女性,从自愿报名的深圳女性市民中产生100名。7月1日,大赛举办了海选,产生前20强。7月30日,举办决赛。决赛产生“深圳先生”前三名,并产生“智慧先生”、“魅力先生”、“性感先生”等专项的“先生”。

虽然深圳先生选赛的策划人不认为这是一项“选美”活动,而将其定义为一场男性素质的全面比赛。但是,任何选美都有才艺的表现,而不是单纯容貌或肢体的比赛,所以深圳先生选赛无疑也具有选美的特点。

目前世界上重要的男子选赛,有如下一些:世界先生大赛从1996年开始举办,由世界小姐组织来主办,两年一次。环球先生大赛,1998年开始举办。地球先生大赛,2003年在巴基斯坦举办第一届比赛,主办者同时也是地球小姐的主办者。加勒比国际先生大赛和加勒比地区男子选赛,旨在树立来自加勒比地区不同文化下的正面男性形象,鼓励选手展示他们文化丰富的历史与多样性。此外,还有各种国际男模特大赛,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选美比赛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兴起“选美热”,主要是女子选美,个别比赛中也有男性选美作为点缀。“中国先生大赛”曾于2004年举办,但后来不了了之。

所有男子选赛的一个特点是,较女子选美比赛更难拿到赞助。获奖者得到的好处也远远无法和女子选赛胜出者相比,他们的知名度是短暂的。这些比赛中往往会强调男子的身体强健。

深圳先生大赛主办机构的策划人是男性,但由评委全部是女性这一安排可以看出,主办者在有意突显“男人的美因为女人而存在”的理念。事实上,是强调女性审美视角下的男人的美。因此大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女性对男性美的认知。再加上女评委的选择,主要是大都市的、知识层的、年轻的、中产阶级的女性,所以,她们的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前主流社会认可的男性美。

2.调查方法

在大赛组委会的支持下,笔者以男性气质研究的背景,对大赛中体现出的社会性别角色意识与男性气质的呈现,进行观察与分析。7月1日,笔者到深圳先生大赛海选现场,对当日的海选进行了全程的参与观察。

观察海选的意义在于,可以看到报名者最原生态的呈现,同时通过对被筛选过程的观察,体会何种男性气质受到推崇,为何被推崇。

此次大赛前后,多家电视台均有男子选赛的节目播出。但这些对外播出的电视节目,或者其选手已经经过筛选了,或者其节目经过事先安排,或者录制后进行了剪辑,即使是现场直播也会因为摄影师及编导的好恶而在镜头上有所取舍。所以,均不能称作原生态的真实呈现,因此也就无法像笔者观察的海选这样呈现出男性气质实践被建构、筛选的过程。

深圳先生大赛海选,所有报名参赛者均受邀参加。海选分“自我介绍”与“才艺表演”两项,除对时间进行规定外,自我展示方式与内容不受任何约束。因此可以说,笔者对此次海选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最真实地展现了报名参加男子选赛的所有选手所呈现出的男性气质。

海选有五位女性评委,三位为《南方都市报》的编辑,两位为广东广播电台南粤之声的主持人。海选过程中,笔者左手邻着一位评委,右手则是主办方的策划人(男性)。这使得在海选过程中,我得以随时就感兴趣的问题同相邻的评委和策划人进行交流,而其间几次休息及午餐,更得以听取其他评委对参赛选手的私下交流。

选手进行自我介绍及才艺展示后,评委通常会对其进行提问。少数时候,我亦请坐在我身边的评委向选手提出我感兴趣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这种提问进一步了解选手对男性气质的理解。

海选前后的相关报道,亦为此项研究所参考。

因此,此次对海选的观察成为一次立体的观察,不仅观察到选手在海选中呈现的男性气质,同时得以注意到评委、策划人与选手的互动中对男性气质的建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策划人在海选现场只是旁观,但是他的个人理念无疑从活动策划开始,到海选评委的确定,到部分提问的设计,均有体现。

本文通过对海选过程的观察,对男性气质实践的过程进行讨论。

本研究可能会被问及的一个伦理问题是:既然笔者是受主办方的邀请进行这项研究的,那么本研究是否仍然可以保持独立的学术思考。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大赛的主办方邀请笔者现场观察时,并未提出任何要求,也未要求完成一篇论文,更未要求注明此研究由他们资助。笔者只是在现场观察后接受了主办方记者的采访,对大赛发表观点,便算完成了主办方交给的“任务”。另一方面,笔者在事件过去将近一年之后,才开始撰写此论文,也是为了拉开时空,以便进入更独立的思考境界。

3.男性气质理论

相关理论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详述,这里从略。请参考前面的章节。特别是《男性气质的多种趋势及立体构成》一文。

本项研究,便是以上述理论为依托,对男子选秀活动中的男性气质实践进行的一次分析。因为在深圳先生海选现场,选手的展示更多是单方面的,缺少与他人的互动,所以本项研究也主要是分析他们个性层面上的男性气质实践,即刚性趋势与柔性趋势的呈现。

二 海选前相关报道分析

对海选之前媒体报道的分析,是为了判断这些报道是否引导了某种男性气质的价值取向。一个基本的假设是,如果媒体报道极度鼓吹某种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贬损另一种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那么这种提倡与贬损,便会对报名选手进行了间接的筛选,因为不符合被引导的男性气质的男子在决定是否参赛时便会慎重许多,从而影响到参赛者的组成。即使参赛,他们的现场展示也必然会受这种引导的影响,从而做出某种男性气质的表演。

另外,据我对大赛策划人的了解,他个人是鼓励阳刚之气的。那么,他个人的喜爱是否影响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了大赛?

笔者对深圳先生大赛海选前媒体的观察,主要针对主办者《南方都市报》上的报道,以及大赛官方网站上的报道。二者上发布的文章重合性很强。

本次大赛的口号是“力量所在,先生夺人”。这一口号通过“力量”、“夺人”这样的字眼,突显了阳刚之气。那么,仅“力量所在,先生夺人”,是否可以影响报名者对这次大赛提倡的男性气质的判定呢?需要注意的是,大赛的宣传招贴,是两个裸着上身的男人,但给我的第一感觉并不是对肌肉与阳刚的强调,而恰是一种柔美的气质。我拿给一位女性看,她甚至说:“怎么像是同性恋的感觉?”姑且不考虑她对男同性恋者是“阴柔”的这一误解,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大赛口号的阳刚与图片的阴柔,形成一种矛盾。对这种矛盾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可能达成一种平衡,即:既不过分强调阳刚,也不鼓励阴柔。从这一点看,似乎不足以影响参赛选手的报名。

大部分的选手来自健身教练职业,我与身边的海选评委之一讨论何以如此。她将其解释为“力量所在”这样一个大赛口号的提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选手中也有许多时装模特儿,而他们在T台上的职业表现并不总是实践支配/刚性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的。

除了宣传招贴之外,具体报道中对男性气质的涉及,也均可以看出支配/刚性趋势与从属/柔性趋势的相互掺杂的强调。

让我们先看一看2006年5月31日 《南方都市报》D叠头版的一组关于大赛的标题:“男人的责任,挡风扛雨”“深圳先生永不停电”“探索城市最深层男性力量”。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支配/刚性趋势男性气质的强调为主,但也有“先生们,请自然点、幽默点”这样的表述,这显然是属于权力均衡/刚柔相济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的。在文章中,受访者也在说“深圳先生的创业精神是城市主旋律”,这一表述也极具权力均衡/刚柔相济趋势的男性气质特点。但是,此期报纸同时配发了一篇对我的专访,我在其中大谈先生大赛应该体现男性气质的多元化,包括柔性趋势的男性气质。在二三版,有六位参赛选手的照片和介绍,其中三位的照片是赤裸或半裸上身,炫耀肌肉性感的,但另三位则无这种对刚性趋势的明显强调。综合观察,此期报纸虽然对支配/刚性趋势男性气质的强调为多,但是,仍然呈现了多元化,对于媒体受众的影响不是偏颇的,而应该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

6月7日的《南方都市报》D叠头版通栏照片是六位先生合影,其中穿露肩的挎栏背心者两人,还有三人也不同程度露胸,标题则是“‘先生’预备队,面朝美女,贴身肉搏”。这些半裸照片传达的信息,并不都是肌肉猛男型的阳刚,而多有白皙、性感的“男色”。该版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该报曾有“深圳俊男”版,但到2005年,“深圳先生”取代了“深圳俊男”。“成熟取代了稚嫩,大我取代了小我。2006年,男色大张,男人们身上饱满而健康的阳刚之美照亮了深圳的天空。”“俊男”更多体现柔性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但“先生”也并非一定就是“刚性”,“男色”大张与“阳刚之美”则看似一种对立关系,前者无法照亮后者的天空。这期报纸关于先生大赛的文字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暧昧的基础上更突显了矛盾。

6月28日的《南方都市报》,我则惊奇地看到有明显张扬从属/柔性趋势男性气质的符号。该期报纸D叠的四、五版是专题“植物美男芙蓉魂魄杨柳颜”,提出一个“植物美男”的概念,文章写道:“植物性美男身上永远没有‘猛’的元素,没有压力,从不强势。他们的眼神总让人感觉到宁静,他们的笑容让人温暖平和。他们的血液里天生没有侵略的分子,从来不力图争抢,不会走极端;即使走的话,方式都显得极为温婉。”受访者“木子小生”的照片显示着他十分柔美,他穿着花衬衫,手持鲜花。该文章的题目就是:“是的,我就是软肉男”。另外还配有社会学者对植物美男的分析,称之为“随着时代变化而出现的性别角色的转变”。

通过以上观察,无法得出这次男性选赛主办者致力于弘扬某种男性气质,贬损另一种男性气质的印象。纵观海选前各期报纸,看到的更多是传达着男性气质多样性的符号。可以说,大赛的主办方并未以自己的意志引导受众,并未左右参赛的选手组成和海选中的表现。

进一步讲,如果我们没有证据说明海选中呈现出的男性气质实践是大赛主办者引导的结果,那就只能更多解释为当前文化潮流的影响。或者可以说,是当前主流文化鼓励的男性气质的一种呈现。

但我并不认为主办方的这种“公正”表现是一种基于对男性气质多样性有充分认知基础上的有意而为的“公正”。相反,这应该是一种复杂的矛盾心态的呈现。正如前面所述一些标题与内文中体现出的矛盾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因为面对这个时代(至少是深圳)男性气质多元存在的复杂情绪的体现。一方面可能更欣赏刚性趋势(或曰阳刚)的男性气质,另一方面又充分认识到柔性趋势男性气质的普遍存在不应该受到蔑视与排斥。

三 海选中男性气质呈现的分析

海选中,选手呈现的男性气质同样是多样的,处于变化中的,难以完全归类的。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本文在此以三种“理想类型”进行描述。

1.阳刚之气的狂欢

深圳先生大赛的海选现场,给我最强烈的印象,仍然是阳刚之气的狂欢。而阳刚,也便是我所讲的刚性趋势男性气质的典型特征。

在海选选手资料表上,“特长”一栏中约有五分之四的人注明了包括典型的弘扬阳刚之气的内容,如:健身、运动、功夫、赛车、篮球、武术、跆拳道、登山、散打、攀岩、飞机跳伞,等等。

1号选手,40岁。他讲自己热爱滑翔等运动,因为年龄较大所以称自己是最“勇敢”的选手。他的才艺表演是诗朗诵,诗歌内容为歌咏黄河长江的,嗓音洪亮,显得超级阳刚。

13号穿着自己设计的一件薄透的吊带衫,身上的肌肉毕现。他在才艺表演中跳着非常阳刚的舞蹈,跳的过程中突然用力撕掉衬衫,甩手扔到地上。评委问他为什么设计撕扔衣服的动作,他支支吾吾。评委问:“你希望通过这动作来提升力量感吗?”他表示认可。评委问他认为自己参赛的优势何在,他说:“好身材。”有评委问:“身材与其他各方面的优秀相比,分别占百分之多少?”他说:“好身材占百分之七十。”评委又问:“大多数肌肉男无脑子,你如何看?”选手否认这一说法,但没有给出有分量的回应。在我看来,13号选手对阳刚之气的强调是有意识的,薄透的吊带衫展示肌肉,阳刚的舞蹈展示动作的力感,撕衣服展示粗犷并进一步展示肌肉,这些均是对阳刚之气的明确强调。

50号选手则更进一步,干脆就没穿上衣,光着上身就进场了。有评委问他为什么没有穿衣服来,他说是因为听说有人做了无上装的表演,而他自己对身材自信。

17号选手在自我介绍时骄傲地说“本人是雄性的”,18号选手展示硬气功,裸着上身用砖头狠砸。

19号选手自我介绍拿过三年河南省的拳击冠军,现在一家健身俱乐部做拳击助教。他说自己打架最厉害的时候,是和朋友喝醉酒后打的。他说习武是要有武德的,但有时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接着讲述了自己在火车站“见义勇为”的行为。即使从字面上有表示对“打架”的歉意的话,但他说时的语气和神态中却透着一股自鸣得意。有评委说:“女孩子喜欢外刚内柔,你现在内外都刚,能不能表演一些柔的一面?”19号选手便努力给评委抛出一个温柔的眼神,但这眼神在我看来仍然很强悍。对于女评委的提问,他几次强硬地反驳,语气中甚至透出愤怒,以至于一位评委责问他:“难道你想打我一下吗?”因为海选中选手更多只是单方面的展示,缺少与他人的互动,而19号选手同女评委的这段互动,则清楚地展示了他在两性关系中试图谋求支配趋势的努力。

20号选手说自己来参赛的目的是让更多人注意健身,他说自己是武术散打手,他穿着紧身上衣,展示着每块肌肉的曲线,他还表演了倒立。

21号选手说自己热爱运动、酷爱武术,他以豪放的歌声演唱了自己作词的歌曲:《我们是真的男儿》。歌词句句均在弘扬阳刚之气,全文如下:“抱抱拳,处处礼为先;举起手,托起一片天;挺起胸,接受一切挑战;谈笑间,男儿本色展现。站起来,像五岳三山,壮志满怀豪气万千;坐下去,若长江黄河,笑傲人生义薄云天;动起来,如疾风闪电,钢筋铁骨柔情无限。我们是真的男儿,我们是真的男儿。责任从来自己承担,目标明确放在心间,努力一直带在身边,激情把力与美诠释,完美把胆识与智慧演绎。从容不迫、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笑看成功和那失败,我们是真的男儿!”男人就是这样被强调为像山、像天一样,钢筋铁骨力无穷的。

22号选手说自己的理想是当警察,更想当军人。他说自己有正义感,还可以为时尚代言,因为他有“活力和健康”,接着便表演了一段虎虎生威的拳脚。警察、军队等,在社会的职业构成体系中,处于支配的位置,其职业特点更是强调阳刚之气。对这类职业的向往本身,便是一种对阳刚之气的认同与弘扬。

42号选手从事的职业是发型设计师,这一职业因为对美丽的推崇而显得不够“阳刚”。42号选手留着胡子,外形上颇为阳刚。他上场时,几把剪刀像几把长短枪一样挂在腰间,自我展示部分表演了一段“发型秀”:双手快速地挥舞着剪刀展示疯狂的剪发动作,身体也是腾转挪移,看得人眼花缭乱,仿佛不是剪发而是在挥舞着刀与看不见的敌人在进行搏斗,突显出一股杀气。有评委问:“你的腰有些弯,是职业造成的吗?”42号挺直了腰板,答道:“男人站起来的感觉很重要。”外表(胡子)、表演、答问,42号显示的阳刚之气远远超越了他的职业留给人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42号选手留的胡子,显得他很阳刚。现在的男人很少有留胡子的了,但深圳先生选赛现场留胡子的选手还不只他一个。有评委问另一位选手:“你的络腮胡子是特意留的吗?你认为这样可以增加你的性感指数吗?”选手回答:“它使我显得阳刚,我在生活中很阳刚。”可见,许多男性都充分认识到留胡子对于展示阳刚之气的意义。

针对公众对自己职业的柔性印象努力做出弥补的,还有一位参赛的服装设计师。他展示了他的男童装设计,虽然服装本身色彩艳丽,但是胸部是一个著名球星的号码:23号。画中的男孩子双手叉入口袋,歪着脑袋,邪着眼睛,一脸不屑的样子。可以想到,如果刻画的是一个女孩的服装,图中的女孩子一定是温柔乖巧,绝不会是这样叛逆的。

一位选手在才艺表演中要展示气功,他将一支筷子顶着喉咙,向里面扎,女评委们感到揪心,连策划人也担心地悄声说:“他有没有基础呀?!”这位选手对硬汉风格的强调显然深深地刺激了评委,我身边的女评委悄声对我说:“我骨子里还是惧怕硬汉……”

竟然有七八位选手不约而同地带着足球出场,着实令我大颠眼镜。有三位选手的才艺表演就是颠球。其中一位说:“我的特长就是踢球,我踢了十多年了,我上班都穿运动服去……”

体育,尤其是足球,属于对阳刚的强调,多位参赛者坦然地说,自己没有来得及太做准备,因为昨天晚上看球了。来参加比赛而不认真准备,是一种明显的不重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我不准备也可以做的这样好”的强调。但被解读为前者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而在强调“昨晚看球了”的过程中,经由对足球这一阳刚之气的载体的热爱,似乎一切都可以获得谅解。也就是说,许多选手选择通过强调喜欢足球来展示阳刚之气。

在海选现场极力展示、炫耀自己阳刚之气的选手远不止上述这些,这里选择加以描述的约略可以体现几类最常见的展示阳刚的方式。如对力量的强调,对肌肉的炫耀,对特定职业的推崇,等等,而这些也都是以往西方男性气质研究中曾揭示过的用来追求“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方式。

2.阴柔的弱势呈现

如果说阳刚是刚性趋势男性气质的典型体现,那么阴柔便是柔性趋势男性气质呈现出的特点。

我们前面提到过的18号选手,他展示了硬气功,展示了向裸着的上身狠砖砸头之后,突然拿出自己女朋友的照片,说女友得了重病,正在住院,他请评委逐一在照片后面签名,说要拿给女朋友,女朋友会因为他的表现而感到幸福。

45号选手在自我介绍中说:“我生活在一个没有爱、只有争吵的家庭,父母离异……”

海选当天,有五六位选手在自我介绍时主动谈到自己不幸的经历,如从小父亲早亡、父母离异、亲人重病等。

有女评委问我:“对这种悲情牌怎么看?”我回答说,我不知道选手是否是有意识这样出牌,但至少没有打动我。

评委敏感地意识到这是“悲情牌”,而且在对我的问话中透露出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就是对这些选手实践的男性气质的一种评价与选择。因为,悲情似乎是女性气质的表现,是属于女人的,这种柔性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与现场中普遍弘扬的阳刚之气背离太远了。

当然,深圳先生大赛中阴柔的表现远非仅是悲情牌。

一位翻译,被认为是这一天海选中最“女性化”的选手。有评委问他:“有没有人说你没有男子气概、太偏女性化?”他轻声地回答:“有的,但个性形成了,没有办法。但我觉得我自己很野性的,只是一时展示不出来而已。”

评委问:“你羡慕过那些很阳刚的男人吗?像我们今天的许多选手。”

选手答:“羡慕。我也去健身中心办了卡,但总是坚持不下来,我每天要做很多翻译工作,我没有时间健身。”

我们看到,评委的问话中均已具有明显的倾向,假定了“没有男子气概”、“偏女性化”是一种不足。在这样的问话下,也就构建出选手体现着自我贬损的答话。

评委问他对自己的评价,他说:“60分。”但我怀疑这种对自我的低评价,是在经过上述对话之后,在那种整体的话语压力下被建构出来的。如果这位选手平时也一直认为自己只是60分的话,我们就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来参加这样的选赛,他存心要自取其辱吗?显然不是。每位参赛者都认为自己至少很有希望胜出。

这位选手的上述表现也再次证明,男性气质实践是一个变化中的过程。当他刚出场的时候自然地实践柔性趋势的男性气质,而在女评委一个又一个倾向明显的问题之下,他也努力在向刚性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靠拢了。这便是情境、话语、符号对男性气质实践的影响。

对于这位翻译,我身边的女评委小声对我说:“如果这样的人在我身边,我会死的。”可见,过于阴柔的男性气质,或者说极度柔性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至少在这位女评委这里是受到特别贬损的。

3.刚柔相济:女评委欣赏的男性气质

海选的五位女评委,对于不同选手的评价有着非常强的一致性。我个人不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巧合,而视之为都市的、白领的、知识的、主流的女性对于男性气质选择的相近。显然,这种选择的相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社会主流的选择。

一个证据是,最后进入大赛前三甲的三名选手,在海选中均被女评委看好,海选得分便属于最高一级。

402号选手是一位牙医,他的风格也可以用“斯文”二字来概括,既不阴柔,也不阳刚,而是一种柔性的刚,刚性的柔。这位选手答问时也非常机智,谈吐风趣诙谐,惹得评委和旁观者多次发笑。他的海选得分非常高。他在最后的决赛中获得第二名。

52号选手是一名20岁刚出头的年轻警察,他上场后先向评委敬了一个礼,自始至终既有职业的端庄又有小青年的随意与轻松,可谓刚柔并存了。他说来参赛是为了使生活多姿多彩,“虽然工作严肃,但生活应该是轻松和多彩的”。海选评委私下交流时,均对他给以肯定。他后来在决赛中获得了第三名。

在决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是一位商人,他的外表与表现均无明显的阴柔,但与前面的猛男相比,又太斯文了。我试探地悄声问身边的女评委:“你是否觉得他不够阳刚?”女评委说:“阳刚有许多种表现,可以是很柔和地表现,可以融在时尚里面,不一定是要通过肌肉来体现。”她给了这位选手最高分:“他阳光,时尚,有青春活力,有文化味,有亲和力,而且台风最好。”

从这三位选手身上,我们大致看到,刚柔相济趋势的男性气质最受青睐。

另一位得分较高的是175号选手,他在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是最年轻的进入专家库的高级工程师,无疑是在说明自己拥有智慧与学识。与此同时强调自己专业健身教练的业余身份,出场时也身穿迷彩裤,这些均突显着阳刚之气。他的才艺表演是笛子演奏《笑傲江湖》,可谓文武兼具。有评委问:“你有智慧,为什么参与这种娱乐性活动?”选手答:“给人生多些色彩,老了有回忆。”这位选手自我呈现的这种对专业知识、阳刚之气以及多才多艺的文艺才能的同时强调,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而这一种男性气质,也更多属于刚柔相济趋势的。

可见,虽然在海选现场阳刚之气得以狂欢,阴柔之风受到同情,但这两种过于鲜明或极端的男性气质实践均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同。一位女评委在给一位表现非常粗犷的选手打了60分之后,对我说:“我喜欢聪明的男孩子,粗犷与刚强是不重要的。”

对于一位相貌英俊、肌肉突出、身材公认最棒的健身教练,一位女评委对我说:“作丈夫不可以,作情人可以。”

对刚柔相济趋势男性气质的普遍认可,到底是面对男性气质多样性的一种折中,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气质柔性趋势与西方支配趋势的一种综合,抑或具有更深层的意义?这些均无法通过对表演表面的观察获得,如果有机会对选手和评委进行生命史的深入访谈,或许可以有所揭示。

4.情境符号不确定状态下的男性气质实践

本书前面已经多次提到,笔者主张:男性气质是在不同情境的符号中的实践,个人进入一个情境后学习、了解此一情境中关于男性气质的符号,从而实践相适应的、不同趋势的男性气质。这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而深圳先生海选现场的一个特别之处是,每次进场只有五个选手,外面等候的人很少能够了解到场内的互动。所以,这就使得选手在海选现场的男性气质实践难以建立在对此一情境中符号的把握上,而更多的是基于他们进入此一情境之前的想象。不同人的生活经历与接触人群的不同,生活于其中的情境与符号也不同,因此就可能较多将其以前最主要接触的符号想象为海选现场的符号,从而实践其男性气质。那些健身教练在海选现场突显的刚性趋势男性气质便是一例。但是,这也就难免需要就现场具体情况、符号做出某种调整。

412号选手,身穿非常薄透、突出肌肉的挎栏背心出场。有评委上来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你认为展示肌肉很重要吗?”这位选手有些尴尬地说:“不是,平常习惯于这样穿,天气热。”天气热显然不是这样穿衣的充分理由,因为不是所有人在天气热时都这样穿。选择了这样穿衣,就选择了对阳刚之气的炫耀。但是,为什么当评委问时却退缩了呢?理由很简单:第一,评委的问话本身具有挑剔的味道,从而对选手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其次,作为较后进场的选手他可能已经间接了解到一些同样弘扬阳刚之气的选手并不太受欢迎。可见,在他来参赛之前的假想中,男子选赛是一个弘扬阳刚之气的情境,但是,当注意到与之相违背的符号的存在,便立即对自己的表现进行重新解释,减弱其男性气质实践中的刚性趋势,试图将“阳刚”定义为与男性气质无关(天气热)的表现。

一位选手在答问时便这样说:“我本来不想来了,因为自己没有强健的肌肉……”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决定来,但曾经担心过此情境是弘扬阳刚之气的,来之后看到确实有阳刚之气的狂欢,但也存在不同的符号,所以就进来了,但还要通过上面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至少潜意识里试图暗示评委:“没有强健的肌肉也不应该被歧视。”

海选比赛的另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场表演。因此“表演”理应被视为比赛中的一种常态。一位现为服装模特儿、曾为军人的选手,上场后先表演了女步的时装模特儿走台,非常柔媚,用一位评委的话说是“比女人还女人”。一位评委让他表演男步的时装模特走台,他立即一转身,整个变了一个人,很阳刚地大跨步走了过来。评委问他为什么自己选择了走女步,他说:“因为我身材柔,适合表演女步。”评委又问他,表演女步是否有损男性气质,他回答道:“没有,艺术是有很多种的。”可以想象,这位选手平时更多走女步,所以他以自己最擅长,而且在他的工作情境中肯定获得符号支持的女步出现在选赛中,但一旦符号转变,评委要求其有不同的表现,他也能够立即表演得出神入化。

一位评委说:“你以前是军人,一定也会砍人,表演一下吧。”这位选手立即完全变了一张脸,面露狰狞,展示了一套很凶残的用刀砍杀人的动作,非常生动,以至于让我有一丝紧张,不由得向椅背上靠了靠。

在这样一场以阳刚之气的狂欢为主导的选赛中,作为参与观察者的笔者也明确感觉受到了影响。其间我二次起身上卫生间的时候,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步履也刚健了许多。我忽然意识到,我也在被那情境中呈现的话语和符号所建构着。

另外一个事例是,一位才艺表演为武术的选手,在舞台上自始至终显示阳刚之气,但女评委提醒我注意:当他走出海选大厅,出门掀帘子的时候,手翘莲花指,腰身扭动,非常阴柔。女评委说:“我真怀疑哪个是真实的他,怀疑到底有多少真实。”

在我看来,选手们自始至终都是真实的,他们只是在不同符号的影响下,实践着不同趋势的男性气质而已。比如这位翘莲花指的选手,当他掀起门帘跨出那道门的时候,便是从他理解的强调刚性趋势男性气质实践的情境中,返回到他平时习惯的、支持柔性趋势男性气质实践的情境中。一道门帘,两个情境,不同符号与话语,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男性气质实践了。

四 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一次男子选赛前期的媒体报道,以及海选现场的观察进行分析,讨论了男性气质实践在海选中呈现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受主流文化欢迎的男性气质实践趋势。同时,对情境符号不确定情况下男性气质实践的特点进行分析,在一定意义上进一步补充了笔者关于男性气质是在情境与符号中实践的不同趋势的论述。

笔者认为,下面两个视角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次海选前后呈现出的男性气质实践:

1.消费主义的影响

长期以来,男子的美仍然被主流社会看作一种特殊的、边缘的美,但在消费主义的鼓动下,对男性美的强调开始突显,比如男性美容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预示着男性追求美的声音也将越来越明确,从而必然使男性气质呈现多样化。深圳这个城市,一方面接受着西方文化中男性气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受消费主义的左右,这均使得男性追求美、男性选美、多元男性气质的实践拥有了更为深厚的土壤。大赛总决赛评委们对冠军获得者的评语是这样写的:“每次出场,红色宝马、古龙香水、精心搭配的衣着,25岁的商人涂诺似乎是财富的象征……”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消费主义的影响力。

2.男性气质危机趋势的影响

是否存在男性气质的危机趋势,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认为存在这一趋势的学者实际上是在“支配/刚性趋势”的意义上谈男性气质的,他们认为父权制已经出现危机,“支配/刚性趋势的男性气质”(或用康奈尔的分类是“支配性男性气质”)便存在解体的危机了。当深圳先生大赛海选中的女性评委普遍看好刚柔相济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的时候,在一定意义上预示着传统的支配性的男性气质一统天下的地位的解体。但是,正如本文分析中已经提出的,这一现象到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女评委个人背景的影响,或者是男性气质危机的真实呈现,是需要进一步分析的。

此外,本研究也存在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对大赛媒体报道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文本分析。

但本研究最大的缺憾还是缺少对不同类型选手与评委的生命史的深入访谈。报名而未参赛的选手、海选中即败出的选手、最终获胜的选手、努力弘扬阳刚之气与尽情显示阴柔气质的选手……这些均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男性气质实践的背景与规则,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如前面提到的刚柔相济趋势的男性气质为什么最受青睐的问题。而如果能够对大赛从策划到最后决赛各个环节,比如资金筹集过程等进行全程参与研究,甚至对决赛后获胜选手的命运进行跟踪研究,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在当前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围绕男子选赛所可能呈现的种种社会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