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创新之处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书将研究的时间范围确定在明清以来,对川(含渝)黔交界地区的插花地既做静态分析又做动态研究;既探讨了插花地的历史又分析了插花地的现状;既介绍了插花地的清理拨正情况又分析了插花地形成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既有面上分析又有个案研究。如此种种都是本书的创新之处,这里主要交代一下本书的理论、思路、方法与资料创新。
(一)理论创新
本书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插花地的科学内涵做了更为合理的解释。过去的插花地研究不仅没有将插花地的科学内涵解释清楚,而且经常错误地将插花地等同于飞地。本书不仅合理地解释了插花地的科学内涵,而且明确提出插花地包括飞地和犬牙之地两种基本类型。这对澄清人们对插花地的模糊认识是大有裨益的,无疑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创新意义。
第二,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的基本情况与清理拨正情况,指出了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部分错误。
第三,对插花地产生的原因做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本书认为,犬牙交错的政区划分原则,“山川形便”的政区划分原则,明代的卫所,元、明之土司,土地私有制下“地随人走”的土地管理政策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等都是插花地产生的根源。比照以往的插花地产生原因分析,本书也有很大程度的理论创新。因为“山川形便”的政区划分原则、土地私有制下“地随人走”的土地管理政策等均为本书首次提出。
第四,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插花地的不利影响。过去的插花地研究虽然多角度地分析了插花地的不利影响,但就单项成果来看,没有任何一项对插花地的不利影响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不仅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插花地的不利影响,而且提出了“行政管理的机会成本”概念,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创新。
(二)思路、方法与资料创新
1.思路创新
过去的插花地研究多关注的是县级以上政区,不仅对县级以下政区的插花地关注不够,而且采用的多是“自上而下”的研究思路,即以高层政区边界为基础研究基层政区边界。吴滔在《“插花地”的命运:以章练塘镇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这一问题:“以往的政区研究,多注力于县级以上政区的沿革,对于县级以下行政单位如乡、都、区等的归属极少涉及。”这种做法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因为基层政区边界是构成高层政区边界的基础,基层政区边界情况不明,高层政区边界又如何确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区插花正是以乡里的插花为基础的。”[49]因此,本书除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思路外,采用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即以基层政区边界为基础研究高层政区边界。
2.方法创新
本书的方法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田野调查。过去的插花地研究一般都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而本书将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结合了起来。二是将历史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过去的插花地研究往往把历史与现实问题分离开来,要么只研究历史时期的插花地问题,要么只研究当前的插花地问题,鲜有把历史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的。而本书将历史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了综合研究。
3.资料创新
过去的插花地研究依靠的多是文献资料,极少有运用田野调查资料和档案材料的。本书不仅综合运用了田野调查资料、文献与档案材料,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都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无疑具有较强的资料创新意义。
[1]参见杨斌《历史时期插花地的基本概念讨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
[2]史念海:《战国时期的“插花地”》,《河山集》第7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4—519页。
[3]马琦、韩昭庆、孙涛:《明清贵州插花地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
[4]吴滔:《“插花地”的命运:以章练塘镇为中心的考察》,《史林》2010年第3期。
[5]傅辉:《插花地对土地数据的影响及处理方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
[6]杨斌:《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
[7]郭舟飞:《由武汉“插花地”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9期。
[8]史念海:《战国时期的“插花地”》,《河山集》第7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4—519页。
[9]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89页。
[10]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四),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8—779页。
[11]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89—493页。
[12](汉)司马迁:《史记》卷110《匈奴列传》,转引自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珍藏版),《史记》第6册,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2—1323页。
[13]参见何星亮《匈奴语试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刘文性《“瓯脱”释》,《民族研究》1985年第2期;张云《“瓯脱”考述》,《民族研究》1987年第3期;何星亮《匈奴语“瓯脱”再释》,《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刘文性《“瓯脱”再认识——与张云、何星亮同志商榷》,《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陈宗振《古突厥语的otar与“瓯脱”》,《民族研究》1989年第2期;胡·阿拉腾乌拉《简论“瓯脱”的起源与发展》,高玉虎译《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0年第3期;胡和温都尔《瓯脱义辨》,《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杨茂盛、郭卫红《中国近年“瓯脱”研究综述》,《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2期。
[14]胡林翼的“华离之地”后来演变成了凸型犬牙之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贵州巡抚岑春蓂在《奏陈接办黔省插花业经画分改隶各地面》时即言:“若地属华离,尚系连接,不过相距稍远。”参见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四),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9页。
[15]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四),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8—779页。
[16]参见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四),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8—919页。
[17]犹海龙、侯树涛、赵元隽纂辑,张瑞琪、龙砺孚、李明方、夏永忠校点:(民国)《桐梓县志》1987年(内部发行),第38页。
[18]《黔川两省关于省界问题的调整等报告》(1942—1949年),贵州省档案馆,档案全宗: M8—1—3032。
[19]《内政部四川贵州省府关于黔川两省瓯脱插花报告和批复》,贵州省档案馆,档案全宗: M8—1—3030。
[20]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周振鹤、李晓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21]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四),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8—779页。
[22]《省市县勘界条例》,贵州省档案馆,档案全宗: M8—1—2875。
[23]赤水市民政局:《一九九九年市勘界办川黔行政区域边界卷》。
[24]包括鲁西奇、林昌丈《飞地:孤悬在外的领土》;蔡博峰《“飞地”图谱》《天子村居民的非一般生活》;沙中土《上海农场“飞地”的华丽转身》;陈西御《北京人在燕郊》;田吉舷《香河家具城,典型飞地的模范崛起》等。
[25]《地理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75页。
[26]《牛津地理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163页。
[27]郭声波:《飞地行政区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实践的探讨》,《江汉论坛》2006年第1期。
[28]牛世居:《我国行政区划中的“飞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第9期。
[29]鲁西奇、林昌丈:《飞地:孤悬在外的领土》,《地图》2009年第4期。
[30]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编著:《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31]王恩涌主编:《中国政治地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32]侯景新、蒲善新、肖金成:《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33]周振鹤、李晓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周振鹤:《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
[34]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编著:《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46页。
[35]浦善新等:《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页;王恩涌主编:《中国政治地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侯景新、蒲善新、肖金成:《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11页。
[36]周振鹤、李晓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11页;周振鹤:《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
[37]杨光华主编:《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38]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页。
[39]周振鹤、李晓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40]李宝田:《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成立》,《地理研究》1990年第1期。
[41](汉)郑玄注:《周礼·天官》,四部丛刊明翻宋岳氏本。
[42]《孟子》卷5,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43]参见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编著《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167页。
[4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12年第22期。
[4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求是》2013年第22期。
[46]参见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编著《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5页。
[47]王颖、陆玉麒:《中国省界线形成的地理背景》,《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
[48]李宝田:《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成立》,《地理研究》1990年第1期。
[49]吴滔:《“插花地”的命运:以章练塘镇为中心的考察》,《史林》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