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在宋明以来的学术思想史上,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互相抗衡,二者在经学上也形成了对立。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曾讲学于象山(位于今江西省贵溪县),被称为象山先生。作为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一生述而不作,仅有后人辑录的《陆九渊集》传世,故其“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宏论似并未付诸实践,人们也难以窥测陆学经学堂奥。杨简(1141—1226)字敬仲,明州慈溪(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晚年筑室于德润湖(慈湖)上,世称慈湖先生,他作为陆九渊最出色的弟子,是传象山之学之最为得力者。清代四库馆臣曾评价象山“诸弟子中,最号得传者莫如杨简”[1],“金溪之学以简为大宗”[2]。杨简将其师“六经注我”的思想付诸实践,且著作数量居陆门之首,荦荦大端者如《慈湖遗书》、《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等,均着力发明心学,形成了象山学派的经学,为我们深入研究陆学提供了丰富资料。
《慈湖诗传》是杨简的《诗经》学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象山学派经学研究的基本面貌。我们要探究杨简的《诗经》学,有必要先对学术界慈湖学术的研究现状作一把握。杨简作为著名心学思想家,在陆王心学学术链条中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学界对杨简的研究逐渐升温,一些有分量的学术著作相继问世。
在专著方面,1996年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郑晓江、李承贵合著的《杨简》[3]一书,该书在概述心学与慈湖生平、师承、著述后,分章逐次展开对“一”、“心”、“知”、“礼”、“人”、“治”、“教”的考察,继之以慈湖后学的介绍。该书对慈湖哲学术语分类考察,条分缕析,于慈湖学术研究多有开掘创辟之功。
在学位论文方面,博士论文有三篇: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王心竹的《杨简哲学思想研究》[4]、2003年台湾中央大学张念诚的《杨简心、经学问题的义理考察》[5]、2006年山东大学曾凡朝的《杨简易学思想研究》[6];硕士论文有三篇:2002年湘潭大学徐健勇的《杨简哲学思想研究》[7]、2003年山东大学王晶的《杨简心学研究》[8]、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曹亚美的《杨简四书学思想研究》[9]。
在发表于学术期刊的单篇论文方面,主要有崔大华的《杨简的心学思想》[10]、傅荣贤的《杨简易学略论》[11]、蔡方鹿的《杨简的心学思想及其在心学史上的地位》[12]、郑晓江的《慈湖先生之人论探微》[13]、王心竹的《禅与儒:杨慈湖心学与佛家思想的关系》[14]、曾凡朝的《杨简心学工夫论发微》[15]等较有代表性。
还有一些论述宋明理学或中国哲学的著作也辟专章或专节对杨简的学术思想作了介绍。如侯外庐等编的《宋明理学史》[16]、陈来的《宋明理学》[17]、刘宗贤的《陆王心学研究》[18]、赵伟的《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19]等。这些著作对杨简学术多为概括之论,尚待深入。
综观近年来杨简研究的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学界对杨简心学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杨简经学的研究则较为薄弱,郑、李所著《杨简》以及王心竹的博士论文颇能说明这种情况,《杨简》对杨氏哲学的条理论析详明,但无对杨氏经学的专门论述。王心竹的博士论文则以“心学源起”、“天下惟心”、“毋意”、“与佛道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相关论述严谨细致,但其论题终究局囿于哲学之域而未及经学。张念诚的博士论文对诸多心学、经学问题进行考察,但主要“环绕着杨简心、经学特性的三大问题‘儒佛之辨’、‘生命之学’、‘证量解经’为主轴,展开一系列以‘问题意识’、‘特定主题’、‘生命体验’为本的系统研究”[20]。张文在很多问题上有独到见解,但也主要是一种哲学的研究,许多经学问题未被论及,杨简《诗经》学、《易》学思想也仅在其论文的第五章末节中被略作论述,就杨简的《诗经》学而言,其分量显然太轻。曾凡朝的博士论文以《周易》为考察对象,重心在对杨简《周易》学进行哲学考察,多有创获,但因论题所限杨简《诗经》学思想并无涉猎。至于有关宋明理学或中国哲学史的论著所辟的介绍杨简思想的专章、专节,或对杨氏经学语焉不详,或是完全不曾论及。
具体到杨简的《诗经》学,目前尚未见有专著或学位论文对之进行专门研究。杨简《诗经》学主要是在一些研究《诗经》学史尤其是宋代《诗经》学的著作中被提及。专著如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21]、张启成《诗经研究史论稿》[22],均为简明扼要的《诗经》学简史,二书对宋代《诗经》学仅辟一章(夏著)或不足一章(张著),与杨简《诗经》学均无涉;洪湛侯《诗经学史》[23]之第三编专论“诗经宋学”,在该编第三章“关于反《序》存《序》的论争”第二节“反《序》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中,列一目对杨简的《诗经》学进行分析,比较简略。戴维《诗经研究史》[24]辟一章研究宋代《诗经》学,在该章第二节“南宋《诗经》研究”第三目“《诗序》存废斗争高潮”中的第三小目“陆学系统《诗经》研究”中,对杨简《诗经》学稍有提及,但亦语焉不详。在学位论文方面,至今尚未见关于杨简《诗经》学的专题论文。涉及杨简《诗经》学内容的学位论文也只有两篇博士论文。其一是2002年山东大学郝桂敏的《宋代诗经文献研究》,该论文“力图对宋代《诗经》文献作一番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借以创立这一阶段《诗经》文献研究的体系”[25],主要围绕《诗经》学的经学阐释、文学阐释、朱熹的《诗经》研究、宋代《诗经》文献体式研究等主要论题展开,视野较为开阔,在其经学阐释部分的“心学派的《诗经》学阐释”一节中对杨简的《诗经》学作了介绍,这是目前对杨简《诗经》学进行专题研究的较早论述,颇有开创之功,但其论述也仅有四千字。其二是2005年西北大学陈战峰的《宋代〈诗经〉学与理学》[26],该论文以《诗经》学与理学的内在关系为线索,对宋代《诗经》学作了系统梳理,并于第八章“宋代《诗经》学义理解释的进一步调整和成熟”的第二节“陆九渊及弟子的《诗经》学研究”的第二部分“杨简的《诗经》学研究”中,对杨简《诗经》学作了较深入研究,但因其只设一节,分量总显单薄。已经发表的有关杨简《诗经》学的单篇论文数量极少,迄今我们仅见郝桂敏的《杨简〈慈湖诗传〉的阐释特征》一文[27],系作者在对其博士论文相关部分稍作修改后的成果。由此可见,目前学界对杨简《诗经》学的研究还十分薄弱。
《慈湖诗传》是杨简的《诗经》学专著,集中体现了宋代象山学派的《诗经》学成就,反映了陆氏经学的基本面貌。四库馆臣曾评价《慈湖诗传》:“是书大要,本孔子‘无邪’之旨反覆发明。……其于一名一物、一字一句,必斟酌去取,旁征远引,曲畅其说。其考核六书,则自《说文》、《尔雅》、《释文》以及史传之音注,无不悉搜。其订正训诂,则自齐、鲁、毛、韩以下,至于方言、杂说,无不博引,可谓折衷同异,自成一家之言,非其所作《易传》以禅诂经者比也。”[28]四库馆臣认为《慈湖诗传》是立足于扎实文献考据基础上的发明心学的力作,能够自成体系,“成一家之言”,其价值远高于其著名的阐易之作《杨氏易传》。对《慈湖诗传》的学术价值,现当代学者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如《宋明理学史》作者侯外庐等人认为该书是一部“利用《诗经》来阐发其心学思想的著作”,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宋代传注著作”,“《慈湖诗传》和《杨氏易传》一样,都是杨简的心学基本观点在疏解儒家经典时的具体发挥,都是陆九渊‘六经注我’的具体实践”[29]。《诗经研究史》作者戴维认为《慈湖诗传》“几乎是将《诗》作为阐释他哲学思想的工具,这在整个《诗经》学史上是极为奇特的”[30],充分肯定了《慈湖诗传》的鲜明阐释特点,也提示了其在中国《诗经》学史中的独特地位。郝桂敏在对宋代《诗经》学文献进行系统考察后,认为“杨简的《慈湖诗传》是宋代《诗经》文献中宣扬理学思想最突出的一部著作”[31],也足以看出该著作在以心学阐释《诗经》方面所获得的成功,及其在宋代乃至整个《诗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鉴于以上方面,本书拟对杨简的《慈湖诗传》作专题全面深入研究。我们认为,杨简的经学与心学是统一的,他是站在心学的立场去阐释《诗经》的,这是杨简《诗经》学的根本特点,因此他的《诗经》学实质上是一个心学阐释的经学体系,这就是陆学“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真正秘密。陆九渊提出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成为杨简《诗经》学的阐释原则。因此,本书采取阐释学的研究方法,考论结合,揭示杨简《慈湖诗传》的《诗经》学阐释体系。首先,本书注重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学术思想史视野,将《慈湖诗传》置于经学史的坐标中来研究,以展现象山心学派《诗经》学体系的时代特点。其次,注意确立问题意识,尤其注重对宋代《诗经》学的核心问题《诗序》问题的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杨简《诗经》学阐释体系的系统研究。最后,本书特别注意经学、心学、文学、政治伦理哲学之间的相融关系,将杨简的《诗经》学阐释体系视为以上诸方面的有机统一,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融会贯通。
本书努力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着力研探杨简批判《诗序》的阐释立场,揭示出杨简《诗经》学的基本思想。(2)尽力探寻杨简在《诗经》学诠释中贯彻的心学思想体系,揭示陆学学派经学与心学相融的突出特点。(3)努力探讨《慈湖诗传》对《诗经》的文学阐释立场,揭示其在对《诗经》文学性研究上的贡献,表明其经学与文学相融的特点。(4)努力揭示《慈湖诗传》中所蕴含的陆氏学派的政治伦理哲学。(5)从文化比较研究的阐释视野中,将杨简的《诗经》学与陆九渊、朱熹、吕祖谦等著名学者的《诗经》学进行比较,揭示出陆氏经学“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深刻内涵,并总结杨简《慈湖诗传》的学术地位与价值。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810页。
[2]同上书,第1377页。
[3]郑晓江、李承贵:《杨简》,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
[4]王心竹:《杨简哲学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5]张念诚:《杨简心、经学问题的义理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台湾中央大学,2003年。
[6]曾凡朝:《杨简易学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6年。
[7]徐健勇:《杨简哲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02年。
[8]王晶:《杨简心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3年。
[9]曹亚美:《杨简四书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崔大华:《杨简的心学思想》,侯外庐主编:《中国哲学》第8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11]傅荣贤:《杨简易学略论》,《周易研究》1996年第1期。
[12]蔡方鹿:《杨简的心学思想及其在心学史上的地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
[13]郑晓江:《慈湖先生之人论探微》,《南昌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4]王心竹:《禅与儒:杨慈湖心学与佛家思想的关系》,(台湾)《哲学与文化月刊》2003年第349期。
[15]曾凡朝:《杨简心学工夫论发微》,《理论学刊》2007年第6期。
[16]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陈来:《宋明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8]刘宗贤:《陆王心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9]赵伟:《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张念诚:《杨简心、经学问题的义理考察》,论文提要。
[21]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张启成:《诗经研究史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3]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版。
[24]戴维:《诗经研究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5]郝桂敏:《宋代诗经文献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2年,摘要。
[26]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5年。
[27]郝桂敏:《杨简〈慈湖诗传〉的阐释特征》,《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28]杨简:《慈湖诗传》,《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3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页。
[29]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第596—598页。
[30]戴维:《诗经研究史》,第369页。
[31]郝桂敏:《宋代诗经文献研究》,第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