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检索: 理论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档案检索学科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研究档案检索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一门分支学科,至今已走过了近80年的发展历程。

我国档案检索学科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当时的一批档案学者,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大致归纳为点收、登记、分类、编目、装订、排列、庋藏、调阅等诸多环节,并对档案检索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的编目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的说来,在民国时期所出版的各有关档案管理的旧著中,大都对档案编目作了相应阐述,只是受时代背景的局限,其研究水平一般不是很高,而且明显受到了欧美图书馆学思想的影响。

1962年,由陈兆祦主编的《档案管理学》一书,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的内部教材面世。书中吸收了中国历史上有关档案管理的成果,借鉴了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第一次提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整套原理和方法,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概括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六个环节。该书将档案整理按其作业的性质划分为系统化和编目两大部分,认为从编目的对象和形式来看,档案编目工作的内容和种类极为丰富,其中以案卷的编目和案卷目录的编制为最基本的编目工作。它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反映和固定档案系统化的状况,是其他各种编目工作的起点,为开展档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管理理论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传统的“环节论”由60年代的六个环节,充实发展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和提供利用八个环节。实际上是将利用工作裂变为检索、提供利用和编研三个环节,这反映了历史档案开放以来利用工作的迅猛发展。这一变化在和宝荣等1982年编著的《档案工作基本知识》一书中较早得到了体现,检索作为档案管理的一个独立环节很快为界内人士所公认。与此同时,随着《档案著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等一系列标准的相继制定和出版,将档案检索工作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著作先后不断涌现,档案检索学科作为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横向性学科开始从档案管理学母体中分化出来。早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当属1985年由邓绍兴编著的《档案检索》一书。该书在档案检索学科形成过程中的贡献主要在于,首次将档案检索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检索工作的内容包括检索系统的建立和档案的查寻两个部分。

1990年,冯惠玲等在其编著的《档案检索的原理与方法》一书中,更加系统地探讨了档案检索的全过程,其内容广泛涉及档案检索原理和检索效率、档案检索系统的构成、各种检索语言的性能、档案著录标引的方法、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档案机读数据库的建立、检索策略、检索手段等。它的出版,标志着档案检索学科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1991年,孙钢在其所著的《档案目录学》一书中,将目录学的原理引入档案检索学科研究之中,其切入角度较为独特,拓展了档案学界对档案检索学科研究的视域。1993年,张琪玉主编了《档案检索》一书。该书不但沿袭了邓绍兴、冯惠玲将档案检索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既研究档案手工检索又研究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的一贯思路,而且还对档案检索法、档案检索工作组织和档案资源共享中的检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998年,周铭编著了《档案著录标引与检索》一书。该书是作者在总结了长期从事档案检索教学和研究心得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档案学界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的诸多研究成果而完成的。同年,洪漪编著了《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一书。该书研究内容与冯惠玲等编著的《档案检索的原理与方法》和张琪玉主编的《档案检索》基本一致,但在对档案自由标引与自动标引以及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检索等方面的探讨上具有鲜明特色。1999年,冯惠玲主编的《档案文献检索》一书被教育部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在全国高校教学中被广为采用。该书虽然是在1990年版《档案检索的原理与方法》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但其研究水平较之以往出版的任何一部档案检索学科著作更为透彻,堪称档案检索学科著作中的扛鼎之作。

2001年,王向明主编的《档案文献检索》一书出版,该书在档案文献检索服务工作等方面有所创新。2004年,张琪玉主编的《档案信息检索》一书作为军队档案管理学研究丛书正式出版,该书系1993年版《档案检索》的修订版,具有鲜明的军队档案工作特色。

近年来,出版的档案检索学科方面的研究著作,主要有陈丽主编的《档案信息检索》(2010年)和肖秋会编著的《档案信息检索》(2011年)等。

综观档案检索学科走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档案学界在对档案检索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时,大体上遵循着以下基本思路:首先,将档案检索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加以系统研究,既研究档案检索的理论,也研究其方法和技术,力求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次,不仅研究传统的手工档案检索,更要研究档案计算机检索,同时还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检索;最后,在研究一个档案馆(室)检索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检索。基于以上思路,本书内容共分为以下11 章:第一章档案检索的一般问题;第二章档案著录;第三章档案检索语言;第四章《中国档案分类法》;第五章《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第六章档案标引;第七章档案检索工具及其体系;第八章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第九章档案信息检索法;第十章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检索问题;第十一章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检索。

周铭负责本书的策划、书稿整体结构设计和内容组织,除第十章第四节、第十一章由王晋撰写外,其他各章均由周铭撰写。各章内容由周铭作最后修改并审定。

在此,要特别感谢教育部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昌山教授对本书出版的热心关怀和大力帮助,张老师对本书的结构设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中肯的建议,在此向恩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陈兆祦、邓绍兴、冯惠玲、孙钢、邹步英、何嘉荪、张琪玉、张正强、洪漪、肖秋会等专家学者的有关论述,这些参考文献均附录于书后,在此特作说明,谨向这些论著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和掌握资料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甚至错误,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著

2013年5月于云南大学东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