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生态文明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话题,生态文明包含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三个方面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将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生态文明具有独立性、整体性、相对性、反思性和过程性的特征,即生态文明独立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人们要从自然的整体性出发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生态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后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而提出的文明形态,其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旅游是人类的高层次需求,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在强调满足人的内在需求的同时,特别突出了“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效益。“生态文明”应当成为指导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传统旅游开发的缺陷就在于不注重环境和资源价值的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效益与人类的代际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持续利益是相契合的,只有坚持生态环境效益优先,才能确保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云南的旅游开发,须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遗产品牌优势和国家公园的保护、游憩、教育、扶贫的综合功能,处理好生态环境效益与人类的代际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持续利益的关系,以生态和文化为载体,控制环境容量,通过最小面积、高质量的生态旅游发展使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与展示,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促进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生态化得助于旅游循环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旅游产业的生态循环系统实质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知识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系统集成。生态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生态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

对旅游产业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对各类旅游企业来说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是关键。因此,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必须从旅游产业本身入手,从旅游产业生态过程出发来探讨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培育、建设与管理。旅游产业生态化融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指导方法,无论是在微观上还是在宏观上都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通过将产业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旅游经济活动实践中,将会对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旅游产业生态学是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视角,是推进可持续旅游实践的重要“抓手”。

一 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及课题研究价值

云南旅游资源的集聚性与垄断性、生态的原生性与脆弱性、旅游业的先导性与辐射带动功能决定了旅游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因此成为旅游生态文明研究的焦点。云南省旅游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强省、生态经济大省的建设,“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均要求云南通过旅游产业生态化,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云南旅游支柱产业和二次创业的迫切需求

多年来,云南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云南省也正在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等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但是,云南旅游业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如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带动效应有限等问题。推行旅游产业生态化,对于推进旅游产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云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新跨越,对推进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并经国家批准的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发展及省旅游局提出的“二次创业”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08—2015)》中强调要启动旅游循环经济改革专项试点建设工作。选择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度假区作为旅游循环经济的专项改革试点单位,主要任务是探索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及旅游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新途径。《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也指出,旅游循环经济改革专项试点之工作目标是要把丘北普者黑建设成为我省旅游循环经济改革的示范区,探索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新模式。工作内容有:整合资源,建立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动运行机制;进一步编制完善《丘北普者黑旅游循环经济改革专项试点总体规划》,制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试点地区的投融资体制,加大投入,着力抓好试点地区旅游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面源污染控制、入湖河道治理、湖河流域生态恢复)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试点社区参与旅游产业建设和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推进试点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合理确立试点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对生态脆弱的重要旅游景区(点)实行游客容量控制和环境监测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并加大现代环保技术应用力度,建立试点地区评定旅游循环经济的有关技术指标体系,加强评估和督查;通过探索和实行管理与经营分离、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建立旅游开发生态补偿基金和生态质量保障基金,加快旅游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

(三)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大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创建一批绿色酒店、探索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新途径、形成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的格局的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内容,包括建立和完善全省主要旅游资源区的保护及开发规划;研究并确立合理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在重点旅游景区积极推行游客容量控制制度;推广和健全旅游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探索性建立生态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建立旅游区设施景观化、垃圾无害化、污水零排放、生态环境优美的有关建设标准;以旅游业替代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和对水源污染严重的传统农业种植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开展旅游节能降耗和旅游绿色环保活动,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倡导绿色建设,鼓励使用绿色建材,创建一批绿色酒店;加大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游客的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旅游可持续发展公众的参与程度。

(四)云南建设生态经济大省及“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现实需要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08—2015)》曾指出:“按照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在重点旅游开发区域,尤其是高原湖泊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大荒山、荒坡的绿化和高原湖泊、河流的污染治理力度,扩大旅游循环经济的试点范围,加快旅游业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替代发展步伐,积极开展旅游绿色环保活动,对生态脆弱的重要旅游景区实行游客容量控制和环境监测制度,旅游项目严格按照‘设施景观化、垃圾无害化、污水零排放’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云南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从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来看,产业的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特性,更加强调旅游产业生态化,使其产业生态系统能良性运行,并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应用旅游学、产业生态学、系统学等多学科方法,以云南旅游产业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运行及管理等科学问题,以推进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并初步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框架。

(六)有利于形成云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培育云南旅游的绿色竞争力,塑造世界著名的绿色旅游品牌

根据主体功能区划,云南省多数地区都被划入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因此,探索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进的道路是关乎边疆民族地区的民生与发展大计的问题,同时也关乎云南省旅游产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二次创业目标的实现。结合云南旅游二次创业,探索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有助于培育云南旅游的绿色竞争力,塑造世界著名的绿色旅游品牌。

所以,本书的价值在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适应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及视野,基于旅游循环经济学及产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从云南生态经济大省和云南旅游经济强省及“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研究来促进云南旅游品质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

本书主要基于云南省实证研究及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化的理论基础,将源于工业生产背景的产业生态化理论引入旅游产业。从理论价值来看,课题深入研究旅游产业生态化,构建了旅游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框架、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总结了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实践模式,充实并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产业生态化理论。

云南旅游资源的集聚性与垄断性、生态的原生性与脆弱性、旅游业的先导性与辐射带动功能决定了旅游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因之成为旅游生态文明研究的焦点。课题研究紧密结合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实际情况,围绕诸多典型的旅游目的地展开实地调研,因此从应用价值来看,课题的研究为云南省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及生态经济大省和“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及美丽中国的建设、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路径选择和行动方向。

二 本书主要内容

(一)基于生态文明的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基础理论

主要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回溯了旅游循环经济及旅游产业生态化的起源及发展,理清了旅游产业生态化的科学内涵,搭建其研究框架,总结相关的分析方法与技术。

(二)云南旅游产业非生态化现象及其问题剖析

以云南为案例,在其旅游发展历程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而从非生态化现象及其表征剖析非生态化问题根源。

(三)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和思路

阐述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现实及长远意义,提出云南省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及思路。

(四)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研究

采用系统分析法分析了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基础及条件,云南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结构及其功能,构建了旅游产业生态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五)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重点及系统优化

提炼了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重点事项,分析了云南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及优化,总结了旅游产业生态化的主要模式及实践形态。

(六)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从政策角度、经济激励角度、技术角度、人才角度、公众参与角度等方面提出了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三 本书主要观点

第一,旅游产业生态化是旅游产业发展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可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丰富的产业生态学研究为旅游产业生态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旅游产业具备应用产业生态学的条件、相关研究如旅游循环经济为旅游产业生态学研究又做了良好的铺垫,这些条件为旅游产业生态学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第二,旅游产业生态化是以产业生态学原理、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等理念为理论指导,从旅游业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整体考虑与衔接,形成各旅游产业之间以及旅游产业内部之间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再生旅游资源”的循环产业链,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构筑一个贯穿整个旅游产业系统全程的生态化过程。

第三,云南省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战略主要有:可持续发展定位策略;环境伦理导向策略;经济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型核心战略;旅游产业相关者调控战略。具体思路主要有创新生态旅游产品、创新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技术应用等。

第四,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目标由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构成。微观层面的目标有开发一批精品生态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生态示范景区;中观目标是要在产业内部实现旅游交通生态化、旅游企业生态化的推广等;宏观目标是要实现旅游经济生态化、旅游环境生态化、旅游意识生态化、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打造“美丽云南”。

第五,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是指旅游者在一定区域空间内和共同存在的、分属不同要素的所有旅游产业组织或集群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依循内生性、外生性、共生性三大原则,课题组提出了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由内生系统、外生系统和共生系统三个系统共同组成,形成了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课题组还对三个系统的内在机理及相互关系做了说明。

第六,旅游产业生态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法)、德尔菲法(Delphi)、Maltab数学处理手段等研究方法,依循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原则可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旅游业循环利用情况四个方面来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演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

第七,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重点是树立旅游生态意识、构建健全的旅游产业生态化的产业支撑体系、建立旅游生态制度、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保护和修复已破坏的旅游环境等。

第八,针对云南旅游生态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应实施旅游企业清洁生产、建立旅游循环经济园区和环境友好型旅游城镇、大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等。

第九,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主要有四种模式: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模式、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模式、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模式与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模式。

第十,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建设的对策措施有政策措施(包含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经济激励措施(建立旅游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行延伸生产者责任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奖励生态型旅游企业、建立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出台和实施专门面向环境保护的环境税税种);其他措施(推广新能源技术、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容量控制、强化人才培训,为旅游业生态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宣传教育,建构生态环境伦理、鼓励社区参与,发挥群体力量、加强旅游产业信息沟通、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中国旅游报》发表了《旅游产业生态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新视角》的专题文章作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