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旅游产业生态学的提出及价值

一 旅游产业生态学的提出

(一)旅游产业生态学提出的缘由

1.旅游产业生态化是旅游产业发展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研究层面来看,生态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生态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学者主要从产业集群、管理系统、生态过程、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国内外旅游研究中发现,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产业生态化是旅游业可持续的最佳途径,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作为跨世纪发展战略得到了广泛认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化,理应由其思想发展为可持续性科学、注重科学技术应用和环境经济方法等。在此种趋势推动下,循环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等应运而生。在旅游学研究中,旅游循环经济及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与应用呼声日高,悄然催生着旅游产业生态学,以更好地使旅游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际行动。生态旅游概念的引进,为当时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指明了道路;从生态旅游到旅游循环经济,推进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旅游循环经济到旅游产业生态学,将促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飞跃。

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且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应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对大多数地区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随着旅游产业非生态性的逐渐凸显,旅游产业生态化因科学的理念和良好的实践基础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它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耗高效的科学发展要求,以实现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平衡与外部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与融合为目标,但具有重大的战略发展意义。

2.产业生态学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已被列为美国21世纪环境研究的五大优先学科之一。它强调系统观、整体观、未来观、全球观,坚持闭路循环性、多层次的开放性、因地制宜的本土性和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经济性原则,运用系统分析、工业代谢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研究产业系统与生态自然系统的关系、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与功能模拟、产业生态系统的低物质化、工业代谢过程的模拟与改进、产品生态评价与生态设计等。作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这一矛盾的尝试,产业生态学研究为人类社会解决生产系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今后努力的方向指明了道路,敦促人类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追求理想的实现不懈奋斗与努力。

将产业生态学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第一,旅游系统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重性要求旅游可持续发展采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第二,产业生态学是从“产业运行过程”这一层面研究“可持续能力”的学科,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有本质联系;第三,旅游产业自身的集群属性(如图1—5所示)与生态特征为引入产业生态学方法奠定了基础。旅游产业的生态特征体现为重要的环境依托性。旅游活动的休闲性与审美性也要求优质良好的旅游环境,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依托条件之一。

图1—5 旅游产业集群构成示意图

3.旅游产业生态学可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话题,生态文明包含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三个方面内容。生态文明具有独立性、整体性、相对性、反思性和过程性的特征,即生态文明是独立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人们要从自然的整体性出发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生态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后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而提出的文明形态,其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旅游产业生态学的生态理念与关注系统全局的理念、与生态文明特别突出了“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效益价值观相吻合。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旅游本身是一项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过程,旅游产业生态学站在产业系统的高度寻求旅游发展的长久健康模式,有助于更好地创造美好,构建美好,留住美好,是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积极支持。

(二)旅游产业生态学提出的条件

1.丰富的产业生态学研究为旅游产业生态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产业生态学的最初研究起点是自然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生态学的正式提出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其后被引入工业生产催生了产业生态学,生态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绿色企业可以视作其理念运用的产物。产业生态学引入我国以后,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生产方式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的推进等均渗透着产业生态学思想。产业生态学的研究脉络大致如下:

(1)产业生态学的启蒙阶段

产业生态学的启蒙思想来源于自然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co_表示住所或栖息地,logos_表示学问。因此就字面而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其主要思想来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及18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著名生态学家(Haeckel,1866)提出了生态学的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苏联学者(格拉西莫夫,1956)提出应重视揭示和研究某一科学研究对象和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一观点阐述了生态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即生态学方法着重审视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产业生态化理论正是从“生态关系”这一概念出发,把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并运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产业生态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共生关系及其进化;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流动的规律与方式,研究如何在经济运行系统内实现物质的封闭循环,提高物质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废物最小化,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发展。在理论上产业生态化体现了生态学与产业经济学的融合;而在现实中,产业生态化则表现为一系列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相关产业政策。

(2)产业生态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最初完整使用“产业生态学”概念的是前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研究部的Robert Frisch和Nicolas Gallipolis(1989)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的《加工业的战略》一文中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随后不仅仅是工业部门,与之相关的各种产业都被纳入这一概念的范畴,因而成为更广泛意义上的“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理论通过对生态系统和工业系统进行类比分析,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些公司(企业)管理制度、工人、消费者以及货币和政策等的集合。该理论分析了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劳动在一种稳定条件下转化为最终产品和废物的所有物理过程。

Korhonen J.(1990)指出工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具有四个基本生态系统特征:①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传输;②行为者多样性;③地域性;④系统的渐变性。在此基础上工业生态学理论的主要探索者之一Braden R.Allenby提出了一套工业体系三级生态系统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三级生态系统的物质来源于系统本身,又消化于系统本身,被充分利用而没有废物产生,是真正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理想的工业系统包括四类主要行为者:资源开采者、处理者(制造商)、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N.E.Gallipolis等(1994)又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生态产业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在“比利时生态系统研究计划”的基础之上,Francine Toussaint等(1983)在布鲁塞尔发表了名为《比利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学研究》的专著,对产业生态学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清晰和简明的概括。他们深信“生态学的观念与方法是可以运用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去的,并据以指明新时代的某些方面”,他们认为应该把工业社会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并主张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工业活动以及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在工业生产统计中,应采取以物质、能量流的形式,而不是以传统的抽象的货币单位的形式(Judy L.Meyer,1996)。在美国生态学会第81届年会上将产业生态学列为未来生态学发展的五个前沿领域之一。1997年,由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出版了全球第一本关于产业生态学的学术期刊——《产业生态学》,标志着产业生态学作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为学术界所接受。该刊主编Reidlifset(1997)在发刊词中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生态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认为:产业生态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系统科学分支,它从局部、地区和全球三个层次上系统地研究产品、工艺、产业部门和经济部门中的能源和物流。

(3)产业生态化理论的深化和实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产业界、环境学界、生态学界纷纷开展产业生态化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中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的循环经济研究;中观尺度的生态化研究,主要是生态产业园区的研究;微观尺度深入企业内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企业的清洁产业的研究。例如,B.R.Allenby(1999)提出了产业生态理论的基本知识框架,如图1—6所示:其中最高层次为可持续发展,这是产业生态学研究的目标;第二层是产业生态学,这是对产业系统及微观主体的产业行为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基本自然环境系统的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它为调整和改进人类的产业行为以及指导人类的产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第三层是产业生态学的基石,是宏观层面的政府部门要促进微观层面的企业和消费者用环境友好的方式来从事产业活动时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法律、经济以及其他政策性的有关激励措施,以及开发和实施能判定并支持环境友好行为的技术方法、工具、数据和信息等。在此基础上,2001年,有学者根据生态系统原理和产业系统分析,提出了产业生态发展的四个原则,即再循环、多样性、本地资源化和渐变。

图1—6 产业生态理论的基本知识框架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国家和企业已从理论研究转入了实践探索。1999年4月1日,英国成立了区域发展局,专门研究经济发展与改造,负责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和长期的全面规划。2002年日本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定量化的评价指标,对日本全国物质实物流量进行了核算(Material Flow Accounting),编制了资源实物流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组定量化的评价指标,包括资源投入量、资源生产率(GDP/资源投入量比率)、资源有效利用率(最终产品净增加存量/资源投入量比率)、废弃物产生量、资源循环利用率(回收利用资源与资源投入量比率)等;从国家层面上,日本设定了3个反映物质流量的宏观指标:“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最终填埋量”。通过这些手段对日本在经济活动中,对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反映出经济活动中资源的投入。

同时,产业生态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工业设计和生态工业园中,较为著名的有索尼——Vide co生态设计项目,新设计方案中概念产品的环境影响改善了61%。生态工业园(EIP)的实践:印度学者(Shaken、Signal等,2002)提出了印度工业园的综合规划办法,包括绿色产业带的形成、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和环境管理系统的完成;丹麦的卜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典范。

我国的产业生态学研究发端于本阶段。国内生态学研究的先驱马世骏(1984)就提出了运用生态系统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分层次、多级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的生态工程思想。这种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耦合,体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一、大协调的设计理念。随后我国学者王如松(1994)、厉无畏(1996)、郭守前(1998)等均论述过产业生态学的内涵。

结合国外产业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经过十多年的学习探索,我国产业界、环境学界、生态学界等对产业生态学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也取得不少成果,主要有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及内涵、内容与方法、产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产业共生模式和机理、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途径和方法、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就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宏观层面的《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各地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积极推进与打造积极响应了产业生态学的思想内涵。

丰富的产业生态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为旅游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思路指引。这是旅游产业生态学构建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2.旅游产业具备应用产业生态学应用的条件

产业生态学对生态学的迁移应用是基于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作为全球最大产业的旅游产业的生态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较高的相似性(见表1—3)。这些相似性为旅游业应用产业生态学提供了基础。

表1—3 旅游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

3.相关研究为旅游产业生态学研究做了良好的铺垫

可持续旅游、旅游循环经济、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相关研究历时较长,与产业生态学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他们的丰富的研究内容与成熟的研究方法为旅游产业生态学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钟真宜等认为,产业生态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张宏武等则将产业生态化视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制定的关键。虞震认为,产业生态化是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广泛的内涵与外延,作为一种理想的发展道路,它是产业生态化的最高目标;同时,可持续发展这一完美合意的理念需要具体的实践形式支撑,产业生态化则是其具体的实践形式与支点。

张天柱认为,循环经济建设重在产业生态化,产业结构的生态化重组转型是推进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他还指出,产业生态化建设是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循环经济的主体,也是支持可持续消费、发展循环社会的有力依托。王婧等通过分析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化的内在联系,认为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的充分条件,产业生态化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结果。陈祖海认为,产业生态化重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明庆忠曾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它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经济,其发展的脉络是以生态工业链为主线,以生态工业园为载体,以清洁生产为手段,要求物质资源的减量化,最终达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的根本目标。

产业生态化与循环经济有着共同的思想渊源,因此在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上都有着相通之处,但二者又不能完全等同。例如循环经济的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符合生态化的内在要求。从本质上来看,产业生态化是一个产业系统仿造生态系统,并通过构建以后的不断优化升级从而最终实现平衡的过程。循环经济则是一种生态的经济形态,这种生态的经济形态是对产业生态化的积极响应,因而有助于实现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是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循环经济则是产业生态化的有力支撑。

生态旅游、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实践形态在理论研究层面已有较成熟的研究,生态旅游在西方早已有之,引入我国以后,国内已开发设计诸多生态旅游产品,国家还推出了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选活动。低碳旅游虽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热潮,也有旅游企业开始着手打造低碳旅游景区。乐活旅游崇尚简朴、持续的理念也在逐步地被践行,丰富的生态型旅游实践为旅游产业生态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铺垫。

(三)旅游产业生态学的正式提出

李庆雷、明庆忠2008年在《学术探索》上发表了《产业生态学发凡》一文,构建了旅游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框架,正式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学。他们认为,旅游产业的集群属性、旅游产业具备的生态特征,以及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存在与提出使得旅游产业生态学的提出具备可能。旅游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框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旅游产业生态过程、旅游产业生态模拟、旅游产业生态规划、旅游产业生态工程,以及旅游产业生态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后三个部分内容是实施产业生态化的具体落脚点。明确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框架有助于明确产业生态化的任务与目标。

此后,以明庆忠为代表的云南师范大学团队对旅游产业生态化继续推进研究,先后对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演化测评的指标体系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路径、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实践模式、旅游产业的“非生态化”现象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研究,大力发展了旅游产业生态学。

图1—7 旅游产业生态学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 旅游产业生态学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揭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虽然产业生态化研究已层出不穷,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方兴未艾,低碳旅游也作为热点研究问题进入专家与公众视野,这些都可看作是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实践形态,但国内外真正对旅游产业生态学的专业系统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旅游产业生态学与旅游产业生态化都还是一个新生的概念,需要明确它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基本框架,揭示其实现路径、运行体系、基本模式。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学,是为了推进旅游科学理论创新和更好地指导旅游产业生态化实践,以助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推进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的关键问题

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循环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和研究热点。随着对产业集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大多数集群内几乎都是传统工业的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线性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分散发展,关联性不强,忽视了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致使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因此提出了产业集群生态化问题。这一思想也反映在旅游产业集群中,有学者提出了“旅游产业生态集群”的概念。但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推进亟须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前文已经论及旅游产业集群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旅游产业生态学因此成为推进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唯一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产业系统对于环境影响的概念框架。在旅游循环经济研究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集中于旅游循环经济的价值与理念、战略与对策、体系与模式、区域与企业应用等方面。总体而言,研究还不够深入,表象化特征较为明显,关于旅游循环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等方面的成果很少。这固然与旅游循环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研究积累有关,但是,这种现象的形成更多地是受理论基础不明确、缺乏自身的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而产业生态学是循环经济的学科基础,它为循环经济提供了实践上可以利用的工具,旅游产业生态学也因此成为推进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武器。

(二)实践价值

1.为解决旅游产业中的“非生态化”现象提供思路

旅游产业生态学的研究要求搭建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并分析旅游产业中的种种“非生态化”现象及成因,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及思路,有助于发现从现象到本质的旅游产业中导致“非生态化”现象的种种问题和原因,并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文化层面、制度层面等角度入手,着力解决旅游产业中的“非生态化”问题与现象。

2.旅游产业生态学是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抓手”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发委员会(WCED)上作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明确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进入90年代,随着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日益关注,各界开始重新审视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了可持续旅游思想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后,各级政府、企业界、理论界开始积极寻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时至今日,旅游可持续发展更多地还是作为一种思想、一种战略、一种框架存在,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思想走向可持续性科学。反思以前的研究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原来的研究单纯从“环境保护”或“资源保护”的角度去寻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而忽视了旅游产业自身的“产业”属性,没有系统地从旅游产业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对各类旅游企业来说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因此,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必须从旅游产业本身入手,从旅游产业生态过程出发,来探讨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培育、建设与管理。旅游产业生态化融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指导方法,它无论是在微观上还是在宏观上都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通过将产业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具体的经济活动实践中,将会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因此,旅游产业生态学是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新视角,是推进可持续旅游实践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