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视角进行的研究和探索——序《媒介交换网络中的新闻伦理》
闻娱的专著《媒介交换网络中的新闻伦理》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导师,我深感欣慰。该著的基础是闻娱当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作者旨在进行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用新的视角研究新闻伦理,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颇能给人以启发。闻娱在传媒伦理研究领域中,孜孜不倦地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在新闻伦理研究领域,此前已有不少辛勤的耕耘者,且其中的不少人,都程度不等地取得了相应成就。研究者中,既有系统涉猎者(以全面、系统取胜),又有就某些专题切入进行探索者(以力度,深度见长);既有研究新闻伦理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命题者,又有与时俱进探讨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新闻伦理领域面临的新的课题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闻伦理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因素发生了诸多变化:在改革实践层面,改革的全面深化,既解决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部分深层次的矛盾,又难免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在经济体制层面,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基本体制,与此相伴而来的是,同行之间竞争成为常态且时不时呈异常激烈之态,在新闻业界同样也是如此;在社会观念层面,人们对利与义的关系有着新的理解和诠释,其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则并不正确,正误认识夹陈;在传播技术层面,互联网迅猛发展且已进入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格局和舆情存在方式;在对外开放层面,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问题中的国际化因子不断有所增加,整个世界成了个“地球村”。
以上就是闻著问世的大背景。有关情况说明:在研究者众多的领域,要想找一个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意的课题并进行有深度的探索,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闻娱经过努力还是做到了。
概括而言,其著具有以下三个较为鲜明的特色:
其一,面向现实,实践价值显明。
就选题而言,这是一个十分有现实意义的研究选题。这部著作关注的是新闻传播界常议常新的永恒话题——新闻伦理。从新闻传播业界的实践来看,新闻伦理失范问题时有发生,新闻传播从业者及其所属的传媒组织也时常面临着左右为难的伦理困境。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影响,我国媒体的伦理问题越发突出,但无良策。症结何在,药方何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中不乏一些能击中要害、鞭辟入里的理论研究,当然,也难免有流于表面、罗列现象、泛泛而论这类现象的存在。在新媒体迅猛发展、人人都可能拥有自媒体的当下,探求媒介伦理现实问题生成的根源,思考如何解决媒介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不仅回应了新闻传播业者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而且对于生存在新媒体时代的普通公众而言,亦有益于其提升媒介与信息素养、增强对媒介社会的反思力与批判力。
其二,视野开阔,研究颇具新意。
在闻娱写作这本书之前,关于新闻伦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已不在少数,但像该著这样从媒介交换网络的角度进行新闻伦理研究的著述尚不多见。作者将研究的视阈转向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交融会合的广袤地带,试图从社会交换理论对新闻伦理问题予以解释,角度较新。这种体现出创新性追求的探索值得称道。
这项研究尝试着突破传统的新闻伦理学的分析框架,作者将媒介系统视作社会大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用有机整体论的社会学理论进行观照,着力探究新闻伦理现实问题的生成与衍变,着重探析了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方式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因素。闻娱引入了媒介交换网络的概念,通过逐一分析四对交换关系,以权力、经济、信息、媒介渠道、注意力五种交换资源为内容,揭示了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新闻伦理问题,从学理的高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思考,这使本著对新闻伦理现实问题的解释具有了较为广阔的视野,体现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显得颇具新意。
其三,案例丰富,访谈细致入微。
为了写作这部著作,闻娱面向一线的媒体从业人员,展开了大量的深度访谈与调研工作,为这项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一手文本。著作中不时呈现出一段段鲜活而真实的访谈资料,体现了作者访谈过程中的细致入微。尤其是有些记者在访谈中十分坦率地承认日常新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伦理问题。假若没有真诚的沟通,没有相互的信任,这些宝贵的一手资料是不可能获得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正是深度访谈研究方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综观全书,闻娱的专著颇有见地,但也还存在着继续向深处开掘的可能性。比如可以多一些学理的论析,少一些现象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交换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作用等。如果在资料的收集上更具系统性,在伦理问题上能有更多地深入讨论,则著作就更显完善了。总体而言,可以说,闻娱的著作《媒介交换网络中的新闻伦理》不失为一部对新闻伦理现实问题勇于探索、颇有创见的研究新作。
去岁初夏,得知闻娱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化媒体语境中的新闻伦理研究》,我很是为她感到高兴。对于一个年轻学者而言,主持一个重要的项目,意味着一段新的学术之旅的开始。在这段旅程中,无疑需要艰苦的付出,需要探索的勇气,更需要耐得住“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寂寞。只有经受得起这些考验,这段艰苦的旅程,方才可能一路伴随着思想之花的绽放,学术之果的收获,直至走向更为广阔的学术天地。朱光潜先生曾提到,阿尔卑斯山路两旁常会竖立着游客指示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吧!”我愿意将这句话送给闻娱,祝福她的学术之旅充实而精彩。
是为序。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丁柏铨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