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与文学批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连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建设随想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泛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也有人将文化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领域。狭义的文化即指文化学意义上的文化,特指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文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对城市文化应从广义上去理解。

人造城市,城市造人。城市和人共同造就城市文化。大连由于历史较短,加之移民特点,使城市造人似乎并不明显,而更多的体现为人造城市。人造城市更多地体现在重物质,重经济,而轻精神,轻文化,形成一手硬,一手软。所以,大连市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相对贫弱,没有形成鲜明、突出的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精神内涵。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它和城市经济的“硬实力”同等重要。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打造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财富的创造史、物质文明的发展史,也是文化的积累史、精神文明的承传史。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民族的自觉,首先是文化的自觉。一座城市的觉醒和自觉,也首先是文化的觉醒和自觉。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深深地融入了市民的血脉之中,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也成为城市和人的精神标记和精神名片。城市文化也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是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文化的进步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我市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与中外著名城市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市民素质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任务。而只有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才能提高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而这背后的支撑就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古往今来,人们孜孜以求、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建构三个家园,即自然家园、物质家园、精神家园。而物质越丰富,经济越发达,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依赖就越强烈,精神家园就越显得重要。而精神家园的栖息地和载体就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生命港湾,如果没有文化这个精神寄托和生命港湾,人的精神、人的灵魂就将到处流浪。城市文化是构建城市精神的基础,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同样也是包罗万象的,隐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简单地分为“有形的文化”(硬件、物态)和“无形的文化”(软件、人文)两部分。

城市文化的建设,是在诠释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城市的精神。大连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总结、凝聚、提炼、升华,也需要宣传和包装。这其中要避免两个偏向:一是将城市文化学理化,变成学究式的研究,这样,我们将陷入争论的怪圈,因为大连城市文化建设首要的不是理论和学术问题,而是实践问题。二是将城市文化泛化,变成了无所不包的东西,像青岛市的“海尔文化”、“海信文化”等,似乎有多少个“名企”就有多少种文化。这种泛化的结果,实际是消解了文化。

我们在总结、提炼大连城市文化的时候,不要追求大而全,要寻求特色,提炼能够代表大连城市名片的东西。余秋雨有一个观点:城市里的文化并不等于“城市文化”。这就像在大学里的人并不都是大学生一样。城市文化一定是因城市而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每座城市广大市民较长时间内的文化习惯,并以此与其他城市相区别。因此,城市文化应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它强调的是标志性的、独特性的东西。有时体现在建筑上,像北京的四合院儿;有时体现在文化传统的积淀上,像开封、洛阳等一些古都;有时体现在自然地理和区位优势上,像大连、青岛等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由此观照我们大连的城市文化,像海洋文化、旅游文化、广场文化就可以成为大连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当然还有,需要提炼。城市文化应从大文化的视角去提炼、去建设。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文化设施建设,而是包括了举凡某特定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所形成的整体景象。城市文化是一种综合认识的结果,即主体整体对某特定城市客体的总印象。它不是单个人的认识,也不是多数人对城市文化个别要素的认识,而是多数人对一个城市的总体认识结果。因此,城市文化建设需要全民参与。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气质。如果说城市文化需要提炼,那么,城市精神更需要凝聚。如何凝聚?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方法凝聚?我认为应遵循两点原则:一是历史、现实、未来三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城市文化精神的凝聚和表述要植根历史、反映现实和引领未来。二是突出特色、名副其实的原则。我们看到,很多城市的文化精神表述没有特色,像“开拓”、“创新”、“诚信”、“团结”、“拼搏”、“创造”等词语表述就没有特色,用到哪个城市都行。有的城市精神的表述名实难副,像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在我们的印象中,深圳才是海纳百川,上海则有些排外。而“追求卓越”更能体现大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的精神品格。而像深圳的“拓荒牛”、巴黎的“时尚之都、服饰之都、文化之都”、苏州的“刚柔相济、包容开放、崇文重教、精细雅致”都比较符合实际。很多城市精神的表述更像“城训”(类似校训),只表明了某种精神追求,却没有反映城市和人的精神特色。而真正的、出色的城市精神的表述应该是二者的完美结合。

我们大连的城市精神过去曾表述为“团结向上、努力拼搏、勇往直前”和“创造、创业、创世”等,这些表述有精神,没特色。应加以修订和完善。要既能体现这座城市和人的现有品格,也能体现这座城市和人的应有品格,即现实性、恒久性、超越性的统一。不能一味地追求用时尚性的词语来表述。比如,有人主张用“生态”、“绿色”、“低碳”等关键词来概括大连的城市精神,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些词汇,既是时尚性的词汇,又是所有城市的共同追求,特色依然没有体现。时尚性的词汇还有可能过时或被新的时尚性的词所取代,而一个城市精神的表述不能变来变去,它应该具有稳定性和长久性。除了上述要求以外,城市文化精神的表述还应该简洁、明了,易懂、易记,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同时,还要追求文雅,这样才能显出高品位。有识之士试图用“大气包容,连通四海”来概括大连的城市文化精神。对此,笔者倒有些赞同。因为它一方面表现了大连城市和人的追求。大连虽然不大,但要追求大气,大连人也应该大气。而要想大气,必须包容,大连作为移民城市的历史,本身就有包容之意。另一方面它表现了大连作为港口城市、东北亚航运中心、开放的窗口的开放性,即“连通四海”,它连接着东北腹地和东南沿海。同时,两个词组的第一个字又构成“大连”,因此,是一个难得的选择。美中不足是通俗有余,文雅不足,而且不少大连市民认同的像“时尚”、“浪漫”等内容没有涵盖进去。看来,任何概括都有局限和遗漏,也说明提炼好城市文化精神绝非易事,它没有十全十美的表述。

大连城市精神应采取什么方法提炼和凝聚呢?我提出三点意见:第一,全民参与。不少城市都搞城市精神大讨论,全民关注,全民参与,最终沉淀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建设”,像上海、长沙等。大连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凝聚有三种力量:全体市民、专家学者(包括文化名人)、决策领导。其中专家学者(包括文化名人)是中坚力量。第二,常抓不懈。要把大连城市文化精神的提炼、凝聚以及确定表述后的宣传作为长期的文化建设任务,不能看成是一次“活动”,水过地皮湿,而应作为文化发展战略和城市“软实力”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城市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有领导分管,有具体落实,有经费支持,有成果积淀。第三,媒体宣传。大连城市文化精神在全国的认同度、知名度都还不高,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的宣传,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平台来彰显大连城市文化精神。在这里,千万不要轻视宣传和包装的力量和作用。须知,城市文化精神的凝聚、形成是一个自然而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专家的臆想,也不是领导的确定,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当然也需要长期的、精心的培育,每个市民都应有一份义务和责任。从主流媒体到非主流媒体,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长期地、全方位地展开宣传、宣讲和教育活动,树立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新风尚、新精神,打造大连文化的高品位、高起点,使文化真正成为大连的靓丽风景和响亮名片。

总之,大连的城市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使命光荣!

原载《学习与研究》(大连市社科联主办) 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