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本书的创新点

1.系统总结、归纳和梳理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反腐倡廉实践与经验

检索社会科学界以往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诸方面建设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发现其中对反腐倡廉建设进行的研究却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至今没有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既述又论的专门著作问世。而如今,对苏区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进行研究的专著已问世,如傅克诚主编的《中央苏区廉政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目前,虽然一些研究对延安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有所涉及,但大多数研究论文和著作只是在许多问题上点到为止。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许多的反腐倡廉措施和做法,如抓思想教育、制定廉政法规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等。虽然以往的许多研究对这些都有所涉及,但由于受篇幅限制或受研究侧重方向的影响等原因,大多数研究对这些经验、措施及其规律归纳不够全面,尤其是分析不够深入,缺少历史的厚度和现实的针对性。本书将中共整个延安时期所开展的一系列反腐倡廉建设进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较深入的研究,既有宏观概述,又有条分缕析;既考察党反腐倡廉建设开展的历史背景,又展现当时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特点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经验,并得出有用的现实启示。

2.精心选择著述对象和方法

以往有的研究只注重以整个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史为研究对象,或只把研究视野放在陕甘宁边区,而针对延安时期这一特定13年的反腐倡廉建设情况,以及其他根据地的相关情况进行专门研究的很少。因此,本书将研究时间段截取在1935—1948年这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期作为研究对象,改变过去那种以整部党史作为考察对象的做法。而且在地域上突破了过去仅把眼界放在陕甘宁边区的做法,全面分析和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延安时期反腐倡廉的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及其规律。本书的研究方法也不局限于历史顺序,对史实按编年史体例作逐一的回顾,而是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按照某些基本方面的问题立题,开展专题性的总结、研究。即在研究方法上贯彻“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背景、基本情形、发展历程、重要措施和基本经验等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深入探讨,以求论据更充实,分析更透彻,结论更准确,更加突出论文的思想性、真实性、系统性、借鉴性。

3.基于翔实的史料,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和考察

在史料的占有和研究视角上,以往的一些研究,在史料的利用上略显单一,研究视角也囿于单学科的视角,因而鲜有突破旧识陈见的新论。实际上,腐败就像千足之虫,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深层次、多视角的研究。本书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比如当时外国来华访问的人士留下的一批译著,一批老延安的回忆,运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本书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尝试以社会学的角度来揭示政治革命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如本书第5章:延安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绩效。本章从延安精神的培育、广大民众的精神风貌、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方面,来揭示反腐倡廉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带来的显著影响。另外,本书坚持贯穿历史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历史合力论与立体研究方法,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及发展相结合的考察办法,社会心理的理论和考察方法,历史的逆向考察方法,以及比较研究方法来全面地、多角度考察延安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4.分具体阶段和分具体区域考察延安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措施

在以往的研究中,在涉及延安时期党的反腐历史时,常见的方法是:一是按传统的历史时期的划分方法,如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将党延安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一切内容包含其中。这样的著述方法的相对不足就是延安时期的历史特点、地位和作用无法显示出来;二是很多研究成果虽然以延安时期冠名,但事实上往往只注重陕甘宁边区的反腐倡廉建设措施,而对其他抗日根据地或解放区鲜有论及。这样难免出现研究不够全面和研究对象单一,一些根据地的特点也难以体现等问题。本书尽量避免了上述不足,在深入研究不同历史背景和不同反腐败特点的基础上,将这段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划分为根据地初创(1935.10—1940.12)、根据地坚持和发展(1941.1—1946.6)、全面战争爆发后(1946.7—1948.3)这样三个具体的历史阶段。[10]当然,在每个阶段的具体反腐倡廉建设措施中,虽然有些措施在这个阶段进行了论述,而在另外一个阶段没有出现,但并不代表这些措施没有,而是因为某些措施在某个阶段更为突出而已。另外,书中既对陕甘宁边区作了重点论述而又适当论及其他根据地的措施。而在绩效和经验启示等方面则更是进行了全局性的总结。

5.立足历史,着眼现实,总结经验教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故已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之见解。反腐倡廉建设研究唯有建立在历史的、实践的基础之上方能彰显其活力和价值。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所采取的方式和措施进行系统而深入地总结,并认真地进行历史考察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其目的就在于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当今的反腐败斗争找出可行之路,得出资政之见。与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当今的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更复杂,困难更多。在反腐倡廉建设上也同样如此。尤其是时代条件的变革,使得社会上一些人更热衷于眼前现实的利益,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忽视历史经验、盲目崇洋的思想意识。其实,产生于中国革命特殊环境中的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中蕴含的合理性因素,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值得珍惜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本书正是试图既体现发掘性、恢复性、综合性、传承性的学术价值,又体现学习性、再现性、借鉴性、弘扬性的社会价值。


[1]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宣传委员会编:《延安颂歌》,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374页。

[2][美]约塞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罗清、赵仲强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363页。

[3]《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0页。

[5]李义凡等:《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毛泽东的廉政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6]《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7页。

[7]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41页。

[9]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组织编写:《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8—10页。

[10]对于这种划分方法,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李忠全教授在《延安时期廉政建设研究》(人文杂志出版社1999年版)和《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廉政建设史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两本著作中曾表达了类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