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人人都是规划师:布局时间的人不会过“吃土”的人生

不要总是问时间都去哪里了,而是应该问问自己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在对待时间这个问题上,你有没有主动规划,有没有合理调配?规划人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规划自己的时间,跟着做,你就是自己的规划师。

争取时间,像谈恋爱一样主动

每天睡觉之前,很多人都会回想一下自己白天的经历。其中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事情却也做得不够多,而且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一天的时间到底去了哪儿呢?对于粗心大意的人来说,即便他们一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也不会对他们的行为带来多大的指导意义。而只是继续这样忙忙碌碌地一周接着一周,一月接着一月,一年接着一年。等到年终总结的时候,心里最大的疑惑还是时间都去了哪儿?

而对于有心之人,当他们思考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这正是他们需要改变的时候。如果是每天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那我们首先就要反思几个问题:我对待自己时间的方式是否合理?为了让时间变得更加高效,我是否有主动并且提前去安排和规划?或者只是听之任之,在受时间的支配?

有一对靠种地为生的夫妻住在深山里,有一天早上,男子起床对老婆说,自己要早点去地里看看,准备今天耕完屋后的那块地。可是,当他到达屋后的农田时,他才发现机器没油了,没办法耕地,所以他马上又起身准备去给机器加油。刚想到这里,他又突然记起家里的四头猪崽还没有人喂,他又担心没吃饭的猪崽被饿瘦了,于是他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先不给机器加油,而是回家喂猪。

正在他往回走的时候,路过了家里的小仓库,看到仓库门口躺着几个土豆。而这几个土豆又让他联想到自己在地里刚种下的土豆,想到这会儿那些土豆应该已经发芽了,必须要过去看看。所以,男子又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朝地里的土豆走去。

没走几步,他又经过了家里堆放柴禾的木房,突然又想起老婆前几天跟自己说过家里的柴快烧光了,得运一些柴回去了。于是他走近柴房,刚一推开门,发现有一只受伤的鸡躺在柴房的角落,他定睛一看,认出那是自己家里丢失的那只鸡。于是他又想先把鸡抱回家,给它包扎一下受伤的腿部。

就这样反反复复,男子想到一件新的事情便忘了之前的任务。从太阳刚升起就出门,一直到太阳下山才回家,这样早出晚归地忙了一天,可是却什么也没有干成。地没耕,猪没喂,柴禾没有运,小鸡也没救成,但一天的时间却实实在在地过去了。

很多人都可以在这个男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时时刻刻都在受手上事情的支配,似乎没有一点主动权。在图书馆的自习室,本来想安安静静地看一下书,结果突然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于是马上拿起身边的手机,才玩了两局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于是收拾好东西去食堂,想着下午再继续看书。等到下午的时候,又刷到好玩的微博,忍不住和朋友分享了截图,结果一来二去聊了整整一个下午。看着自习室桌子上摆好的书,又想到晚上再来继续看书。可到了晚上,有朋友约着出去逛夜市,看书这件事情又抛到了脑后。这就是我们忙碌而一事无成的一天,不知道中招的人有多少?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种地的男子准备要耕地之前就将自己的工具检查一遍,并及时地为机器加好油,那么,这一天的时间,最起码能保证屋后的地耕完了。而对比一下我们,如果我们能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任务,并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而不是毫无准备和规划,任由事情牵扯着自己,走到哪里就想到哪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话,学习成绩想不提高都难。

我们把这种对时间的主动出击比喻成一种男人对女人的主动追求,两个人想要达成恋爱关系,那一方对另一方的主动表白是必不可少的。同样,想要掌控自己的时间,那就必须得主动对时间进行有效规划,这样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智慧屋】

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

做时间规划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一个有效筛选。所谓有效筛选就是要分清事情的主次,按照事情对我们的重要程度来进行一个分类和排序。比如你既想复习功课又想和朋友逛街,这个时候你就要明白复习功课对你来说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规划出来的时间表才是最可行最有效的。

如何规划要因人而异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规划自己时间的时候,会旁观模仿别人的规划经验,然后分文不动地照着搬过来。在别人的规划表里,写着六点起床,然后你给自己规定的也是六点起床,却忽略了别人睡觉的时间比你早了足足一小时。所以,我们说主动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不是说要和那些看起来优秀的人保持同样的步调,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工作时间点。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计划才最适合自己,也才容易让自己照计划行事,并且更久地坚持下去。

不要让计划书变成一张废纸

计划写得再漂亮,不去执行的话还是一张毫无意义的白纸。既然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制定了一份适合自己的时间计划表,最后的实行才是不容忽视的一步。当然,想要从刚开始的懒散杂乱变成最后的高效有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计划书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分两步来完成,即时间点部分和内容部分。第一步,你要遵守自己列出来的时间点,即到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情。即使手头上没有完成的工作也要暂且放一放,形成一种时间意识。

第二步,当你的时间意识形成以后,如果还有工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你就需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了:是否需要适当地提高一下工作效率?是否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时间计划表,给这项工作留出更多的时间?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计划表,最终让你工作得心应手的那份计划,也就是最适合你工作和生活状态的那份计划就可以确定了。而在这个不断调整和修改的过程中,你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何乐而不为?

如果懂得规划,谁还会拖延至死

还有三天就要考试了,你一脸淡定地推开手边的复习资料,打开没有追完的剧,安慰自己说看完这一集马上就开始复习。结果看完一集忍不住又点开了下一集,就这样,一集接着一集,一直看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而手边的资料还一页都没有翻开。等到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你才开始着急发慌,于是在寝室点灯夜战,连夜苦读。以上的这种描述,有没有和生活中的你很像呢?据说,如果一不小心中了招,那只能恭喜你已经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拖延症患者。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抗拒的。但事态还是不听使唤地发展成了拖延至死,似乎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控制着自己,想摆脱又摆脱不掉。生活中的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各种拖延,所以这也让自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认为所有的事情到最后总是会得到一个解决的方案,而早一刻着手解决还不如多玩一会儿,大可以先等等再说。其实也有相关调查的研究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人在工作拖延到最后的时候,都没有办法进行充分的思考,因而最终的工作结果也不能让自己感到满意。而这些人都有同样一个想法:如果再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那这项工作一定可以完成得更好更出色。

既然都认为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工作可以做得更好,那为什么都不肯在接到工作的那一刻就认真投入工作呢?这有点像一个世纪难题。有一个关于拖延症的笑话是这么讲的:在《西游记》里,每次有妖怪抓到唐僧以后,下面的随从都会问:“大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吃唐僧肉?”而大王每次都会回答:“不急。”要么就是说等自己收拾了孙悟空再来吃,或者就是等请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就一起吃。有人说,这些事儿正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都不能拖延。

某个寺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比较富有,大家叫他富和尚。另一个和尚比较清贫,大家叫他穷和尚。有一天,这两个和尚在院子里晒太阳,穷和尚对着院子外的世界说:“我想出去旅行一趟,就去我日思夜想的南海,你觉得怎么样?”

坐在他旁边的富和尚听完慢悠悠地答道:“南海那么远,您无车无马也无船,要怎么去呢?”

穷和尚听完顿了顿,不慌不忙地说道:“虽然我无车无马也无船,但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不碍事。我只需要一个水壶和饭钵就可以了,带着它们我就可以出发了。”

富和尚听完一脸震惊,随即说道:“这里距离南海起码有几千里的路程,我以前也一直想要去,还打算雇条船。即便是这样最终也没有成行,现在你告诉我你带着一个水壶和饭钵就可以出发去南海,是不是太可笑了?”但穷和尚听完只是笑笑不说话,暗地里开始准备自己去南海需要带的东西。

没想到一年以后,穷和尚真的从南海回来了,他一踏进寺庙就开始为富和尚讲解自己一路上的见闻。而富和尚一边听着,一边面露愧色。他感叹自己说了那么多次要出发去南海,而在出行条件比穷和尚好很多倍的前提下,最终都没能完成自己这个心愿,却眼睁睁地看着穷和尚带着一个水壶和饭钵就去南海走了一遭。

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你是这位富和尚呢还是这位穷和尚?更准确地说,你是拖延至死还是立马行动?我们知道,穷和尚和富和尚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去南海,但最终完成心愿的却只有穷和尚,这是为什么呢?

从富和尚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虽然有这个心愿,但一直都只是一个想法,并没有付诸实践去具体规划,而是永远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等天气再好一点,等手上的钱再多一点,等雇到的船再大一点。这些行为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平时为自己找的一些借口?需要参加一个考试的时候,我们会说等准备好了再报名,可实际情况就是永远也不会着急去为考试做准备。所以考试这件事情只能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哪天再想起来的时候,又接着感慨。

我们都愿意做穷和尚那样的人,自己想去的地方最终能够去到。但我们也不能忽略,穷和尚之所以能说到做到,与他合理的规划是分不开的。当他想到要去南海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根据自己现有的经济条件来规划可行方案了。在他的能力范围,他雇不起马车和船,所以只能靠步行。那一路上饿了渴了怎么办?只能是自己去化斋食,所以他只需带上水壶和饭钵。包括一路行走的路线和歇脚的时间,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所以他能够顺利到达南海,再顺利回到寺庙。如果富和尚同样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行程,以他的经济条件,他一定能先于穷和尚到达南海,何至于别人已经去了回来了,他却还在原地一动也没动?

有时候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并不是我们的经济物质等外在条件,而是一个叫作行动力的内在条件。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一次又一次的拖延,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人生的差距,就是这样被拉开的。如果很多事你在第一时间就去做了,没有拖延,没有浪费时间,现在的你会在哪里?”

对于一件事情,原本你可能有十分的热情,但是慢慢拖延下去,十分会变成七分再变成五分,最后只能慢慢淡化成了三分或者一分。就像这两个和尚一样,富和尚在自己十分想去的时候没有着手规划,把去南海这件事情搁浅了,所以到最后也没能去成。而穷和尚在自己有十分热情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规划,最后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心愿达成。

【智慧屋】

你的目标是什么?

在做时间规划之前,你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明白自己一番规划最终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或者想要达到何种目的。比如,你给自己树立的目标是一年减肥三十斤,那你规划的重点就是控制饮食与增强运动方面。而如果你的目标是每周读完一本书,而且还要写读书笔记,那你就要列出详细的书单,并做好读书笔记。你给自己的目标尽量要具体一点,正面一点。比如减肥,你可以说变成一个苗条的美女,读书,你可以说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当你的详细规划做出来以后,你一定不能忘记自己最初的决定,跟着做就对了。

总结,让你离目标更近

当你在自己的规划书中尝到甜头以后,坚持下去对于你来说就变得更加容易了。而怎么样去发现这种“甜”以及得到这种“甜”呢?那就需要我们平时对自己的行为和成果多加总结。比如,你给自己定下的大目标是一年减肥三十斤,坚持了三个月以后,发现自己的体重已经有很明显的下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那三十斤的目标一点问题也没有。这样你就需要总结一下自己这三个月以来的饮食情况和作息规律,都吃了什么东西,做了哪些运动等。这些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延续,而某些对减肥不利的事情,比如吃夜宵等,就要从后面的规划清单上画掉。这样一步一总结,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鼓励自己再接再厉的同时,也督促自己要做得更好。

老好人,为谁辛苦为谁忙?

在这个每人都忙忙碌碌的时代,有时候自己的时间除了属于自己,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别人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以避免地会收到来自别人的请求,不管事情大小,总是让人难以拒绝。久而久之,你成了别人眼里有求必应的老好人,而自己的生活却变得一团糟。

是什么原因让你难以开口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呢?面对各种无理请求,如果你委婉地拒绝掉,结果又会怎样呢?同事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你帮忙赶项目,你丢下自己手上的工作去为他加班加点,自己因为工作没完成却被老板痛批一顿。朋友说周末无事可做,让你陪他逛街,你积攒了一周的家务又被搁置一旁,大半夜回来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精神状态很不佳。像这种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因为你不好意思开口拒绝,所以你失去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原本有序的工作和生活成了服务他人的牺牲品。

陈艳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行政文员,平时的工作很多,所以每天都很忙。但即便是这样,每天还是会有很多同事请她帮忙。不管她自己有多少工作,对于这些请求,她都一一应承,丝毫也不推诿。有时候,她为了帮助别人,不得不放下自己手上的工作,等忙完别人的事情以后,再接着干自己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她成了大家眼里的老好人,也深受身边同事的喜欢和吹捧。

年底的时候,公司有一个经理岗位空缺,想从内部挑选一个合适的人选来担任这个职务。陈艳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自己平时为大家付出了很多,这一次的好事应该轮到自己了,也算是默默工作这么久以来的回报了。

但最后的经理人选却出乎她的意料,公司把这个职务给了另一位女同事而不是她。这位女同事在大家眼里有点不近人情,平时让她帮个忙什么的她都用这个理由推辞掉:她不是那种随便答应帮助别人的人。这个结果让陈艳心里很不平衡,她跑到总监办公室,向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总监回复陈艳说:“实不相瞒,在这次高管决定经理人选的时候,确实有人提议过让你担任这个职务,但后来马上就被否决了。因为大家发现,虽然你平时很热衷于给别人帮忙,但自己的分内之事和本职工作却做得不是特别好。而且你专业技能提升得也不是很快,所以大家讨论决定再对你考核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是,管理层面的领导对你有所担心,因为你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请求,是大家眼里的老好人,如果真的把你放在这个岗位,怕你没有这个能力应付,也没有自己坚守的原则。”

总监的这番话让陈艳一下子醒悟过来了,平时自己的一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应付别人的请求上了,导致自己留在工作上的时间很少,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错失良机。想到这里,她顿时觉得懊恼不已,并痛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会说不,一定要用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变得优秀。

相信很多人在职场中都经历过陈艳的这种困惑,以为帮助别人就是做了很大的贡献。殊不知,在竞争激烈的职场里面,最终比较的还是自身实力,而不是人缘好坏,或者是帮助别人的热心程度。老好人最后只能是老好人,而善于拒绝别人请求的人,不一定就是坏人。他们往往懂得如何去爱自己,如何对自己更负责。

所以,当别人开口让你帮忙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而这件事情让你感到为难,或者对你而言是出力不讨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早点拒绝,以避免后续的麻烦。

【智慧屋】

树立自己的原则

在职场中,原则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同事中树立了自己讲原则的形象,那些胡乱请求你帮忙的人自然会主动退避三舍,不会轻易开口。比如,在平时的工作中,你可以给自己的要求高一点,凡事精益求精,绝不马虎应付。这种形象一旦在公司树立起来以后,大家就会对你形成一种工作极其认真的印象,自己的事情如果干不好,绝不会轻易放手。所以在请求你帮忙这件事情上,自然也会多几分考虑。这个方法如果用得好,不需要费尽脑筋地去想拒绝的词汇,大家都已知晓你行为处事的原则,所以也省心省力。

别人脸皮厚,那你就得更厚

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要不好意思拒绝那些为难你的人,反正这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我们身边确实不乏这类脸皮厚的人,他们很少考虑别人的时间和感受,永远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所以会对别人提出各种无理的请求。

这个时候,最好的应对这种厚脸皮的方法就是,你的脸皮要比他更厚。比如,在你忙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的时候,跑过来一个同事跟你说自己今天晚上同学聚会,能不能帮忙把手上没有处理完的工作做完。这个时候你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顾忌太多,直接告诉他:“要不你先帮我做完我手上的工作,然后我再帮你做你的工作?”

这种回应不会太伤及颜面,也能让他看到你的难处。

做好人,但不做老好人

有些人,一旦被别人贴上了“好人”的标签,就很享受这种状态。所以当你第一次帮助别人,得到别人“好人”的称赞以后,再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帮忙的时候,你就会因为“好人”这个头衔而无法拒绝了。我们说,做一个好人,但不是做一个老好人。成为别人眼里的老好人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这个好人标签只会一点点让你失去自我,不管是在时间和精力上,你都要拿出很多来分给别人。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称赞你真是好人的时候,你也应该学会拒绝这种标签,向其坦言,也有很多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而且自己也有为难的时候,也有需要大家帮助的时候。

忙碌为生存,闲适为生活

在《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活了一场。”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平时忙忙碌碌的工作是生存所需,也多多少少带着被别人安排的意味。

但除开生存,我们还需要有一点更高的追求,那就是生活。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改变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除开为了生存在工作上永无止境的忙碌,你还需要留一点空闲给自己的生活。不能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把自己的时间压榨得只剩下挣钱养家,而没有了梦想。

生存与生活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却是我们活着的两种不同境界。有的人一辈子都停留在生存的台阶上不向前一步。而有的人很早就已经学会忙着生存的时候,也享受生活。法国作家雨果用一句话就道出了其中的真谛,他是这样说的:“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有一个纪录片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没有专注学业,而是在外界的诱惑下迷恋上了赌博。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吃饭睡觉进赌场,没过多久他将自己的钱财输得一干二净,妻子与他离了婚,他还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最终导致破产。还欠下了五十多万欧元的赌资,整个人接近崩溃边缘。

在国内的哥哥得知弟弟的情况以后,决定要帮助他戒掉赌瘾,并让他的人生恢复到正常轨道,那个时候,哥哥已经有五十岁,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并不容易。他要去德国打工为弟弟还债,但自己的妻子身体状况有点差,而且女儿正在上高中,家里正是需要他的时候,这让他很是为难。最终,他还是踏上了去德国打工这条路,妻子一气之下和他离了婚。

到德国找到弟弟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他找到那些地下赌场进行谈判。他对负责人说:“我弟弟现在一无所有,而我和他一样,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我只身从中国来到德国,就是为了拯救我弟弟。如果你们还要放他进赌场去赌博,那他欠下的债务我不仅不会替他清偿,必要的时候,我还会采取报警等措施。如果你们想取走我的性命,我一点儿也不害怕,随便你们。”经过这番谈判以后,弟弟经常去的那三个地下赌场再也没有放他进去过。

这件事情办完以后,他开始琢磨着带弟弟去学一门手艺。最终他在一家华人蛋糕店帮弟弟找到一个学习制作蛋糕的机会,而他每天都要保证弟弟身上的钱总共不能超过一欧元。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一年,他又想办法筹了点钱,和弟弟一起在唐人街开起了蛋糕店。由于蛋糕味道不错,品质有保障,加上背后还有解救弟弟的动人故事,所以蛋糕店的生意还算不错。

很多人以为能做到这里已经算是相当困难了,最起码两个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能够在德国生存下来了。接下来就只需要把店里的生意做好,多赚点钱保证能生存得更好就行了。但哥哥却并没有因此停下自己的脚步,他走访唐人街的很多商户,成立了自己的互帮会,目的就是团结华人,帮助那些初来德国或者在德国有困难的中国华人。不久他的名声就传开了,虽然他还欠着很多债,但早已成了一个传奇人物在坊间流传。

异国他乡的日子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写了很多封信回国,给妻子讲述这样做的无奈和苦衷,表明自己如果不来德国,弟弟就会死在这里,所以希望能够得到她们的原谅。

他初到德国的时候是五十岁,等到他六十岁的时候,有记者过来采访他,他说弟弟欠下的巨额赌债已经快还完了,而他也没有再出去赌过。而是利用互联网做起了外贸生意。在自己的努力请求下,妻子也原谅了自己,已经答应复婚。

其实可以想象,在异国他乡的他,光是为了生存就已经很艰难了,更何况还要替弟弟还债,帮他走出人生的困境。我们有时候也会抱怨说自己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了,所以也懒得追求什么生活不生活的了,觉得那些事情离自己遥远也与自己没有关系。但这位哥哥却不一样,他在德国生存下来以后,每天的日子难道就不忙吗?但他还在竭尽全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立互帮会帮助更多的人。这对于他来说,就是除了生存以外,更有意义的生活了。

追求生活就是追求一种更高的人生状态,就是追求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们忙碌的时候就像做工的牛一样,被生活耍的时候就像猴子一样,累到不能动的时候就像狗一样。但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我们最终还是不能忘记要追回我们自己,给自己生活的享受。

【智慧屋】

保存一点理想

我们说,理想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而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地生活。所以,在我们求得生存之外,适当地给自己一个需要一点努力才能达成的小目标,是保持生活新鲜感的一个妙招。比如,我们工作为了挣钱,那我们挣钱又是为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你可以时刻记住自己的答案,并努力为了实现心中的这个理想而保持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阅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有人说,最轻松改变自己的方法就是读书。一边是柴米油盐,一边是琴棋书画,这才是一个完整生活该有的样子。每天要抽一点时间来阅读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比如每天吃完中饭休息的间隙,或者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的那段时间,都是可以好好利用起来的。当你有了这个习惯以后,你的心界和眼界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生存的问题之上了。

让心里的阳光多一点

人活到底,最终活的就是一种心态。我们也很清楚自己的负面情绪对问题和困难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相反,这些情绪还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但如果我们的心态是乐观的,那解决问题也就会变得更加积极。比如,看到同样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杯子里只剩下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则会说,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上,那我们一辈子都只能与生存这个问题来回纠缠,而没有了自己生活的空间。

关不掉的手机与睡不着的夜晚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人养成了很多新的习惯,比如手机,已经成了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晚上睡觉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抱着手机。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聚会看手机,开会还看手机。上课看手机,上厕所也看手机。很多人的状态就是,如果离开了手机就没法活了。手机像一个魔爪,伸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攫取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成了我们拿得起放不下的东西。

除此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晚上喊着失眠睡不着,继而拿起手机继续刷,而刷着手机的自己也越来越清醒,越来越睡不着。似乎永远陷入了这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不可自拔。我们在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却不会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时间,自己的时间都去了哪儿,如果我们放下手机,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小豆子今年九岁了,第一次和爸爸出远门去旅行。当他们上了地铁准备去火车站的时候,小豆子立马变得兴奋起来。他和爸爸找到位置坐好之后,爸爸便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机,低下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小豆子则开始四处张望,他对地铁外的广告牌充满了好奇。

突然,他看到广告牌上一个自己很熟悉的卡通人物,不由兴奋地推了推旁边的爸爸。但爸爸头也没抬,很不耐烦地问了一句:“怎么了?”小豆子回头看着爸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一会儿,他低声地说了一句:“能陪我一起看看外面的风景吗?”旁边的爸爸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依旧是低着头认真地看着手机。

过了一会儿,小豆子又去找爸爸,让他陪自己玩会儿。这一次,爸爸真的对小豆子失去了耐心,马上发了火,对他吼道:“你就不能自己好好玩会儿吗?干吗非要跑到这里打扰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小豆子见爸爸变了脸色,马上哇哇大哭起来,旁边的人极力劝阻,才让小豆子停住了哭声。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很是常见,包括我们自己,可能正是一个这样的父母。平时觉得自己没有时间陪家人,陪孩子,可等到真正有时间在一起后,我们却依然迷恋口袋里的手机不肯放下。如果真的是这样,出去旅行对他们来说,也只不过是换个地方玩手机而已。而把孩子的需要陪伴说成是一种不懂事,这种行为其实是自己的不懂事。

当我们为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而惆怅的时候,有没有计算一下我们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手机上?有调查显示,每天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七的上班族花四到八小时的时间在手机上,几乎等同于自己工作的时间。而下班和周末能关掉手机的人几乎没有。更有甚者,平均一分钟就要低头看一下手机,查看消息,关注新闻,刷刷微博是我们打开手机最主要的事情。看到这里,你还认为自己的时间下落不明吗?

另一项数据更是直接揭示了手机与睡眠之间的微妙关系:一份数据显示,一天使用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电子产品的青少年,睡眠严重不足的可能性比没有使用或少使用的青少年高出百分之二十八。而各种社交网站的出现,也让这些网民缺觉的可能性增加了百分之十九。

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经养成了睡觉前看手机的习惯,如果哪天没有做这件事情,那就会焦虑得睡不着觉,心里空空荡荡,不知如何是好。

现在的手机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家庭关系,还威胁着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所以,放下手机,才有可能拥抱他人和自己。

不要再只是抱怨自己时间少,自己太忙碌,而应该分析一下自己每天的空余时间都做了哪些事情。如果你得出的结论是:每天根本没有什么空余时间,因为这些空余时间都被用来看手机了。那对于你来说,真的是时候放下手机了。

【智慧屋】

少装一些社交软件

市面上充斥了各种数也数不清的社交软件,美其名曰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亲近,也让交朋友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方便。所以,很多人的手机上都下载安装了不止一款社交软件。这样会让自己有一个不好的错觉,即每次拿起手机后,要把这些软件挨个打开来查看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重要信息被自己遗漏了,或者有没有自己没有回复的消息。这样转过来一遍还不过瘾,还要挨个打开第二遍。这样一番工作完成以后,时间至少过去了半小时,所以,你在感慨自己时间去了哪里的时候,先数一数自己手机上有几款社交软件吧。

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你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家三口吃完晚饭,爸爸客厅角落对着电脑玩游戏,妈妈拿着手机躺在沙发上刷微博,孩子坐在一边不知道做什么,一会儿看看爸爸,一会儿看看妈妈,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自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我们提倡亲子互动,就是要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交流玩耍。

对此也有人理解为,再给孩子买个手机让他也玩,这不就是一起玩耍了吗?其实不然,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来自和父母的互动,放下手机,陪陪身边的孩子吧。

今天的状态里藏着你昨天的经历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有这样一句话: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不错,你今天的样子,就是你昨天经历的一种呈现。如果你今天是懒散且随意地度过一天,说明你昨天也不是勤奋又精致地在度过。如果今天的你过得井井有条,有理有序,那昨天的你也不是肆意妄为,无理取闹之人。坏习惯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同样,好习惯的培养也不在一朝一夕。

既然你今天的状态里藏着你昨天的经历,那不妨倒过来想一想,明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从今天开始,自己就对着这个目标努力活成自己心中想要的模样。

这件事情就好比我们平时锻炼身体一样,一天两天可能一点效果也看不见,但一年两年,或者十年二十年,你就会看到锻炼的人与不锻炼的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又好比是读书一样,也是要日积月累,才能成为你气质里的一部分。

有一家大型外资企业面向大学毕业生招聘,工资和待遇都很诱人,但对学历和英语要求都相当高。在这种严苛的条件之下,依然有不少前来应聘的人。通过层层面试,最终留下了三个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终于只剩下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他们每个人都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等到最后一关面试的时候,刚和总经理见上面,他就跟大家宣布自己临时有事走不开,请大家再等十分钟,并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三个大学生都表示愿意等,没问题。说完,经理就离开了。

经理走了以后,办公室就只剩下这三个学生,他们围坐在大大的办公桌旁,不知道要干些什么。就在他们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们几乎同时发现了办公桌上的一摞信件,还有一些文件和资料。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他们心里对办公桌上的这些资料越来越好奇,最终谁也没忍住,一人拿起一份资料看了起来。看完以后,他们对资料上的内容大肆交换意见,并把手头上的文件在三个人之间传阅。一边递给对方,一边还说着:“哎哟,这个好看,这个好看。”

十分钟过去了,总经理回来了。大家以为面试就要开始了,没想到总经理对他们三个人说:“面试已经结束了,很遗憾,你们一个也没有被录用。”三个大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们的面试还没有开始呢。”总经理接着说:“刚刚我不在的这十分钟就是你们的面试时间,而你们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很抱歉,公司从来不招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听了总经理的这番话,大家才彻底明白,一个个变得面红耳赤。

我们能说他们三个乱翻东西的这种行为只是偶然为之吗?他们之所以会忍不住去翻办公桌上的东西,与他们之前形成的这种下意识行为状态是分不开的,所以,以前的种种行为才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样子。

有一天,青蛙坐在河边晒太阳,一只蝎子跑过来对它说:“青蛙大哥,我想到河那边去,可是我自己又不会游泳,你能帮帮我,把我背到河对岸去吗?”

青蛙说:“可是你是一只蝎子啊,万一我背着你过河的时候,你蜇了我可怎么办?蝎子最喜欢对青蛙下手了。”

蝎子急忙解释道:“我蜇你干什么?我的目的是过河不是你。再说了,我还在你的背上呢,如果我蜇了你,那我还怎么过河呢?”

经不住蝎子的一番解释,青蛙同意了蝎子的请求。它说:“好了,你上来吧,既然你不蜇我,那我就背你过河吧。”

但是,青蛙背着蝎子才走到河中间,蝎子就情不自禁地蜇了青蛙,而且使了很大的劲。青蛙在河里痛苦地挣扎,它用最后的力气向蝎子问道:“你不是说好了不蜇我的吗?为什么最后还是对我下手了?这样,我们两个都得死。”蝎子很无奈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没忍住蜇了你,可能因为我是蝎子,而蝎子就是喜欢蜇青蛙,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呀。”

说完,青蛙和蝎子都死在了河水之中。

对于我们来说,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行为状态就是这只控制不了自己的蝎子,它随时都可能爬出来攻击到自己。你以为只是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却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不管我们如何向自己保证,但那些不好的行为状态有一天还是会将自己拖下水去。所以想要明天成为一个自律的人,那从今天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生活行为,这不仅是一种作风体现,更是一种态度体现。

【智慧屋】

一次只做一件事

如果你开始有意识地要培养自己的行为状态,那就要记住,不能操之过急,从一件事情着手,不要妄想着一次性地改掉多个不好的行为状态,或者一次性地养成多个良好的行为准则。

集中你的精

力去做一件事情,才是一个好的开始。比如,你又想戒烟又想戒酒,如果一下子让你既放下烟,又放下酒,那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既戒不了烟又戒不了酒。所以在培养行为状态的过程中,要接受那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给自己多一次机会

很多人在习惯行为状态的过程中经受了挫折,因此就会信心大减,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没有希望去做这件事情。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在好的行为状态的养成中,很少有一次就成功的。大都要经过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所以,就算第一次没有成功,也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用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

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好,不妨给自己来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去吃一顿很久没吃的大餐,或者去买一件看上很久的衣服,抑或是去游乐场坐一次摩天轮。这些事情看起来与行为状态的培养可能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实际上,这些奖励的出现可以激励我们更好地坚持下去。如果你开始适应这套机制,并且为之感到兴奋的时候,你只会想要做得更好,然后得到更多的奖励,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能帮助我们走出低落的徘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