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及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3年11月和2015年11月,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与国际知名智库“21世纪理事会”合作,成功举办了两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充分肯定,认为这“搭建了一个交流的桥梁和平台”。在国际会议基础上,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推出《读懂中国》丛书编撰和出版计划,组织专家学者们进一步讲中国故事。该丛书的科技卷以《中国科技的创造与进步》为名,力图讲好科技故事。
培根、伏尔泰和马克思等欧洲思想家早就高度评价过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中国伟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为西方读者理解中国文明提供了科学技术视角。当然,许多人熟知的“四大发明”尚不足以反映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科技贡献。我们有必要向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择要讲述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发展态势,让世人更好地解读中国的兴衰与伟大复兴。
20世纪中外学者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有了越来越系统的认识。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发明创造的国度,在一万年前栽培了水稻,五千年前已发明丝织技术,战国晚期建成都江堰,汉代发明了造纸术。中国科技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出现了指南针、水运仪象、火器等重要发明,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农学等方面多有创造。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科技知识随着传教和贸易等活动而传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引入西方技术,仿造“坚船利炮”。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发展科技教育与科研机构,但科技事业在战乱中举步维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机遇。新中国组建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科研院所等几路科技大军,引进国外技术并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与技术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果,显著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科技,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指明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大方向。
无疑,只有了解中国科技的过去、现状与未来趋势,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义。
是为序。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