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走进启蒙运动的丰富世界
“启蒙运动”是一个十分常用的词语,人们对它也各自抱有不同的观点,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很难解释清楚。有人将20世纪发生的残酷灾难,如奥斯威辛集中营和一些恐怖主义都归咎于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在“新蛮族”,即智能设计的拥护者、狂热的动物权益保护者以及伊斯兰恐怖分子的猛攻下,启蒙运动的遗产需要得到保护。
对有些人来说,启蒙运动是理性思维胜利的标志。但理性思维真的战胜了无知或者多元化吗?它带来了宽容还是虚伪?它支持性别和种族平等吗?这场运动有没有试图暗中强迫女性或非白人的种族否定他们自己的声音,抛弃他们自身的文化遗产,然后采取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呢?它有没有驱使人类变得失去理智,无止境地挥霍践踏地球资源呢?它的重大发现是否成为确保人类福祉最大化的关键力量呢?
时至今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依旧如火如荼。我并不奢望仅通过自己的简短介绍就能解答这些问题,但希望这本书至少可以提供一些提示。人们就哪些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又在哪些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错误和误解?“启蒙运动”一词出现在社会或政治话语中时表达了什么意义?这些便是我想通过这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
因为启蒙运动分布广泛,且涉及的现象、事件和机构繁多,故我们的研究必须有选择性地展开。启蒙运动在历史上有着鲜明的痕迹以及潜在的连贯性,所以在开篇我将先简述它的6大主题,接下来再简要探讨它的时间进程以及地域发展。启蒙运动所包含的思想会在接下来的五章中论述,它们分别是:启蒙运动的思想起源;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想,包括知识哲学理论(认识论)和心灵哲学理论;政治哲学理论的发展;关于自然的全新科学观点;关于宗教思想的讨论;思想变革对艺术表达的影响;启蒙运动留给今天的遗产,同时对支持和反对启蒙运动的观点进行一番回顾,而最后的结语则在借鉴以上所有内容的基础上,简略审视启蒙思想在过去200年的深远意义。
这本书将要探讨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并且覆盖两个大洲,涉及各类艺术和政治领域的发展。大家可以很清楚地从目录中看到,本书的内容是按照主题而非时间顺序来编排的。我会提到许多人名,尽管不是所有的都耳熟能详,但不会为了介绍他们而中断文章的连贯性。
在21世纪,阅读启蒙运动时期主要作家作品的读者数量比较少。虽然一些作品依旧很受欢迎,比如《老实人》《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但人们提及一些伟大的哲学和历史著作的次数显然比阅读的次数要多,比如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休谟的《人性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而在讲英语的国家,甚至鲜有读者能够认出伟大哲学家们的名字,包括狄德罗、孔多塞和孟德斯鸠。
目前,市面上不乏有一些启蒙运动时期的作品选集,我主要借鉴了艾萨克·克劳姆尼克(Isaac Kramnick)的《便携启蒙运动读本》(The Portable Enlightenment Reader)。这本书囊括了启蒙运动时期多位伟大的作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文章节选,可以使学生从一本书中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因此,在我的这本书中,我也会就每个章节里论证的话题提供一些补充资料。每份资料只会出现一次,以免不必要的重复。但是这当中的许多资料广泛适用于各种话题,值得进一步研读。阅读这其中的内容会是一种享受,我希望本书可以为读者开启快乐阅读的大门。
尤为感谢戴维·史蒂文斯(David Stevens)、玛莎·菲利翁(Marsha Filion)、唐·萨基特(Dawn Sackett)和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审阅人,针对我前几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质量。当然,书中如果出现错误或措辞不当之处,全权由作者一个人负责,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