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转型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禀赋变动趋势[1]

一 引言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劳动力大范围流动,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2],传统的二元结构被打破,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问题。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禀赋结构及其变动趋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农村,相比较劳动力流动问题,人口规模和结构问题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目前许多学者更多地注重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和中国城市化的质量问题,而农村劳动力资源禀赋结构变化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在农村劳动力资源禀赋结构变化的研究中,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等,也有部分研究对未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等进行了预测,研究资料多借助于社会调查和人口普查数据,研究方法大多采用统计描述、计量模型等。蔡昉﹙2007﹚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入手,通过直接观察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结构状况,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5800万,剩余比例只有11.7%;熊主武﹙2012﹚总结农村人口结构的特征,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表现为常住人口总量和占比持续下降,农村人口结构主要表现为:年龄上老少多青壮年少、性别上女多男少、能力上素质低者多素质高者少;王涤、顾宝昌﹙2005﹚利用普查数据指出农村劳动力人数的绝对值呈下降趋势,并且指出农村劳动力的老化速度快于城市;还有很多学者从农村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认为近年来农村人力资本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从业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8.2年[3],对未来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调查指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能够外出的基本已全部外出,农村农业劳动者的平均年龄为48.45岁,并且75.24%为女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流动,极大地加速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妇女化,使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在农村显得更加突出。[4]总体来看,虽然近年来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调查数据口径不同,以及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动态性和观察时间、地点、范围等方面的差异,使研究结论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由于统计数据的欠缺,已有的研究较少有对农村人口结构的分析,很难对农村人口及劳动力资源禀赋及其结构做出深入的观察。

本章通过四次跨度七年的农村社会调查数据,对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禀赋进行总体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和揭示我国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禀赋的变动趋势,并就农村人口结构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