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由于青海省地处边陲,开发相对较晚,文化相对落后,文献典籍留存无多,青海石刻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丰富的古代民族史料和巨大的艺术成就。青海石刻古代石刻作为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并未得到各界应有的重视。不仅宋、明时期鲜有记载,即使是乾嘉时期,考据风盛,金石学家林立,金石书目著作繁多,亦未见著录青海一金一石,更不见青海石刻文献之记载。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金石文献整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反映某一地域金石文献的地方性的金石书目亦纷纷问世,如谢佐先生所著《青海金石录》,于是青海石刻稍得传诸艺林。人们对青海地方石刻艺术的文献认识也起了很大变化,知其可宝,纷纷将之拓墨以藏,或载入方志。尤其是藏族摩崖、文字、玛尼石刻,尤为珍贵。至此,青海民族民间石刻方才逐渐为学者所重。青海省现存及见于文献著录(或发表)的有关各民族的石刻文献,是青海省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地方石刻文献填补了石刻档案领域的空白,为青海艺术文化史研究以及美术学、石刻学研究提供了权威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青海古代有极为丰富辉煌的民间石刻遗存,但是对于古代石刻史和艺术理论的考述和研究,比之同时期的青海宗教与民俗研究都是过于寂寥了。

国内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已出版的有史岩、陈少丰、孙振华等人的《中国雕塑史》专著或图录。而《中国美术全集》60卷中雕塑部分占13卷,包括原始社会至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断代卷6卷和敦煌、麦积山、炳灵寺、云冈、龙门、四川石窟和巩县响堂山、天龙山石窟7个专题卷。《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以石窟寺雕塑、寺观雕塑、金铜佛、陵墓(包括俑、明器)分类,还有不少作品收入陶瓷、青铜、玉器、漆器、中国民间美术、竹木牙角等卷。还有一些美术史著作,如王伯敏主编之《中国美术通史》、王朝闻主编之多卷本《中国美术史》中的雕塑章节都是分量很重的。但是,以上著录中对青海的石刻涉及甚少,至今没有一部关于青海石刻的专题性研究性著作问世。

有关青海石刻的研究,国内外多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鲜有人从艺术学的角度对青海民族民间石刻主体和客体及其两者的互动关系做系统的理论阐释。国内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对典型石刻的宗教文化民俗个案或个别美术现象分析阶段,对青海石刻没有深入的研究,而这正是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艺术史学及其分支学科所要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从青海省新闻出版文化厅相关部门得知,在《青海省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十二五”规划》中,拟定有17种少数民族古籍列入整理出版规划。在这些民族古籍中,包括了《柴达木岩画集锦》、《石刻艺术千佛像》(藏文)等省内重点项目。

综上所述,所有涉及青海石刻的研究和论著内容还比较偏于文物考古的范畴,包括本书所涉及的民国之前的石刻内容,基本上也属于这一范围。所以对于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本体更需要深入的研究,如青海石刻艺术的审美特点、审美范畴、评论规范,以及材料、技法理论的研究等。也可以说我们现在还只能是用西方雕塑的词汇、观念和标准来观察研究传统雕刻,或者是简单地以文学或兄弟门类艺术的评价标准衡量石刻(古代、现代、民间、民族等方面)。这些多还停留在粗放型研究方法阶段。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的新发现、新发展都要求我们能够将其在文物与审美之间升华,充分利用美术考古提供的大量资料,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剖析出青海石刻(现代、民族的)艺术作为艺术之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从中找出今后发展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