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基础

本书是在功能语言学理论大背景,结合评价理论展开的,具体地说,是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Martin和White、Hunston和Sinclair的评价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并且,本书是沿着“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这一理论线索层层深入的。如图1-1所示。

img

图1-1 理论研究线索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学的,语言可分为音系学、句法学和语义学三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是实现的关系。功能语言学注重对语言功能的探讨,如语言如何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景中实现一定的功能,人类又是怎样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而达到一定的目的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人类学家Malinowski在新几内亚东部的特罗布兰德群岛,对当地民族的原始文明进行实地考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Malinowski发现了语言和社会、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对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产生了兴趣,进而提出了语境的思想。伦敦学派的创立者Firth采纳了Malinowski的语境和语境中功能的思想。这一思想被Halliday吸收并发展形成了后来被称为“悉尼学派”(Sydney register of SFG)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本书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思想,研究人类借助语言这种方式在真实的社会交流中是如何进行评价活动的。具体地说,是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对主位化评述结构的评价功能展开研究。

一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被称为“悉尼学派”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Halliday在伦敦学派的基础上创立的,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在索绪尔和叶姆斯列夫的影响下讨论了语言的形式、中期在布拉格学派的影响下重点研究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以及后期在Firth和Bernstein的影响下主要研究了语言和社会的关系。Halliday语言学理论的社会学背景主要是Bernstein社会结构和符号变异理论。在Bernstein的理论里,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他认为,语言在维持、改变社会系统和传递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指出,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之间必须有社会结构这一中间层次,语言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语言演变为现在这个样子与它在社会系统里的功能是分不开的,这为Halliday在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中研究语言问题提供了支持(王红阳、陈瑜敏,2008)。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可以总结为六大核心思想:三大元功能思想、系统思想、层次思想、功能思想、语境思想和概然率思想(胡壮麟,2000)。所谓研究语言的“功能”就是研究语言实现意义,完成交际任务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所以,“功能”也是建立在语法的结构形式之上的,由于语言可以实现不同的意义,所以同一成分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功能结构同时存在,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和意义的对应。人际功能是用语言表达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能,包括说话人进入语言情景的形式。在小句中,交际功能体现在语气和情态上。所谓语言的“系统”,是指在语境和交际意图的前提下,功能结构从语言的多种系统中借助选择来实现。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十分重视语言在社会上的特征,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语言具有普遍性和变异性;系统语言学十分关注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社会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a form of doing),Halliday所区分的“语言行为潜势”(linguistic behavior potential)和“实际语言行为”(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r),也就是说,话人借助“语言”能够做什么和实际借助“言语”做了什么。这种“做事”方式属于语言的社会范畴,即语言和环境的关系,而“语言行为潜势”属于语言社团的特性。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社会情境下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与社会功能的关系。Halliday从人脑的结构来解释语言的普遍性,并把方言(dialect)和语域(register)看成语言的两种变异。

二 Martin和White的英语评价理论

Martin和White的英语评价理论的语言哲学背景主要是Bakhtin的对话论思想。Bakhtin对语言问题的研究与同时代的语言学家们有很大不同。他不同意心理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问题的解释。他认为,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是强调个人心理对语言发展的绝对源泉,是典型的“个人主义的主观主义”。他认为,应该从语言的社会性来把握语言的本质特性。他认为,语言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交流性,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体现它的本质。他集中研究了言语,即使用中的语言。而言语就是对话,对话性就是语言的内在本质之一(张开焱,2000)

Martin和White的英语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发展而来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语篇中的评价资源所传递的人际意义。它发展并扩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确立的三个元功能(概念、人际、语篇)中的人际功能,因此,也可以说是在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评价系统同时也是在语篇语义学的层面表达人际关系的系统之一。这一理论研究的重点不是仅仅表达情感,而是在于研究评价这一资源的社会功能,即这一资源在构建社会交往时的作用。在Martin和White的评价系统中,态度是中心,同时引入介入和级差作为区别资源,来说明作者采取什么方式说服读者,又如何将态度分级。介入在很多方面和言据性有联系。但是,在Bakhtin的对话理论的启发下,Martin和White的社会评价系统观与这种更具哲学意义的真值功能方法不同。级差是加强(语势)和调焦的系统。Martin和White的态度系统超出了一般情感的范畴,成为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的综合情感系统。

Martin和White的评价理论有三个突出特点:

其一,每一个系统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其二,各个系统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很严格,如例句(9),这句话可以作为对他(him)的判断,也可以作为对他的微笑(smile)的鉴赏。

(9) He has a lovely smile.

(10) The idea of leaving upset me.

又如例句(10)这句话可以作为对离开的想法的鉴赏,也可以作为情感(upset)。

其三,评价可以是显性(inscribed)的也可以是隐性(evoked)的。在上述两个例句中,评价都是外显的。但当说话者/作者不直接表达评价只想引发他人态度时,评价就是隐性的。如例句(11)和例句(12) :

(11) He could silence a room full of people just by being there.

(12) The gipsy sofa works in three 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