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部分社会学家记事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雷洁琼生平叙述

(一)吾家有女初长成

广东省台山县,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港澳,南临南海,幅员辽阔,被称为“全国第一侨乡”。在旧中国,这里还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吃不饱穿不暖,被生活压垮了脊梁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流海外寻找出路,多数人都被骗去遥远的美洲金矿做苦力。雷嵩学就是这些苦力中的其中一个。繁重的体力劳动、极差的生活条件、无法忍受的精神折磨,这些苦痛让雷嵩学铭记在心。契约期满后,他没有继续再干下去,而是利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在矿上做起了小本生意——卖油炸饼。这让在外拼搏的中国人怀念家乡的味道,得到了很多华工的青睐。靠着这小本生意,渐渐地,几年后,在纽约、三藩市、芝加哥等地,雷嵩学开起了几家小餐馆。而后又相继开了几个大货栈,专门经营中国土特产,一跃成为了商业资本家。雷嵩学骨子里流淌着一股爱国热血,拥有资本的他毫不犹豫地回国,在香港做起了生意。这个时候的雷嵩学家底已经相当雄厚,他膝下有三个儿子,他回想他走过的路,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年少凄苦没有机会读书,他将读书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小儿子雷子昌身上。雷子昌天资聪颖、敦厚善良,让雷嵩学一直引以为傲。辛亥革命前夕,雷子昌考中了举人,让雷家万分开心,雷嵩学还为此修了一座三进的大宅子。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血腥镇压义和团,清政府于1901年屈辱地签订了《辛丑条约》,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国土大片沦丧,主权旁落殆尽,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这个时候的中国可谓是动荡不安,社会上各种思想相当活跃,其中以康有为[41]、梁启超[42]所宣扬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传播得尤为迅猛。他们的思想对当时的年轻人,包括雷子昌都影响颇重,更何况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广东人,雷子昌很熟悉他们的思想观点。可是雷子昌自幼攻读国学,他对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并不感兴趣,反而对康、梁所提的“兴女学”关注颇多。他十分认同鼓吹废除女子缠足等恶习,他还劝导自己的妻子放足,教导妻子读书认字。雷子昌的这些思想对雷洁琼影响颇深。

雷子昌中举人后,本应到苏州做候补知事的,但此时举国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他跑到北京政法大学堂读了一年法律。一年后,他回到广州,在铁路上当了一名职员,又兼任了广州一家报社的副编辑和《群治》杂志主编,同时还做了不挂牌的律师,专为当地百姓写诉书。雷子昌刚正不阿、开朗乐观又敦厚善良,他和当地百姓接触颇多,看到了很多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对他们十分同情。雷子昌这种富有正义感的品格,对雷洁琼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05年9月12日,雷子昌喜得千金,在之前,他已得一个儿子。儿女双全,正是一个“好”字,让雷子昌分外欣喜。他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经过反复斟酌,为女儿取名——雷洁琼。小阿琼活泼开朗,眉宇之间有一种男孩子的英气,雷子昌对她十分疼爱。他坚信,女子只要接受教育,就可以完全独立。

1910年,雷子昌请来了一位老夫子来教家馆。6岁的小阿琼和哥哥还有诸多堂哥们开始了读书之路。小阿琼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在家馆里表现得极为优异。她学习从不用旁人督促,因为从懂事起,父亲一直告诉她,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她极喜欢看书,求学若渴,总是手不释卷。母亲一直不能理解小阿琼的刻苦,而父亲雷子昌却总是帮女儿说话,父女感情日益深厚。阿琼极为崇拜自己的父亲,她经常请教父亲问题,也愿意向父亲吐露心事。雷子昌言传身教,的确为雷洁琼后来的读书、做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3]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随着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举世瞩目的辛亥革命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参与者正在为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而兴奋不已,但广大农村的劳动人民却依然承受着贫困等各种灾难。在广州的江门码头,每天都有无数衣衫褴褛的劳动人民被诱骗贩运到海外做苦力,雷子昌看着这些可怜的人们,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亲当年被赶进“猪仔”船底舱和在美洲金矿受苦受难的遭遇,他愤怒不已,下决心帮助这些贫苦的人。他经常不顾安危穿梭在码头的各个角落,劝说人们不要轻易上船。有几次,他还带着小阿琼登上“猪仔”船进行劝阻。雷洁琼每一次都认真聆听父亲所讲的道理,看着这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叔叔伯伯,想着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她的心里充满了怜悯。她很清楚自己祖父当年的经历,她也清楚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祖父那样的运气和结局,很多劳工很有可能面临着死亡的命运。雷子昌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带雷洁琼出门观察社会、体会社会。他还带着雷洁琼去码头做演讲。那时只有7岁的雷洁琼已能很熟练地背诵出父亲写的讲稿,她站在人群中间,以稚嫩的童声、纯真的情感激昂有力地揭露外国资本家诱骗、贩运中国人去做苦力的真相。很快,雷洁琼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人们在震惊之后,慢慢开始接受雷洁琼和她父亲的劝阻。

雷洁琼初露头角后,感觉更加贴近了广大劳动人民,一有机会她就跟随父亲到广州郊区的农村去宣讲反对贩卖劳工的道理,受到了十里八村乡亲们的称赞和欢迎。他们父女俩的行动劝阻了不少原本打算去海外打工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雷洁琼也慢慢开始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过得那么富足,而有的人却过得这么可怜?

1913年,雷洁琼正式成为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小学部的一名学生。广东省立女师是一所有名的开明学校,同盟会的元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廖仲恺[44]的妹妹,曾在这里当过校长。学校具有良好的风气,并且聘请了不少曾经留法勤工俭学、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任教。他们是教书育人并举,不仅讲文化知识,还对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教育,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有不少后来都积极投入了革命的浪潮。

雷洁琼是班里有名的优秀生,这归功于父亲从小对她的教导,她善于思考、勤奋努力,她的作业里经常流露出自己独到、深远的见解。她的文章一直是班里同学们争相阅读的佳作。可能是由于从小身体羸弱的原因,雷洁琼还经常参加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自觉进行身体锻炼。雷洁琼待人诚恳,心胸宽广,个性像男孩子一样大方开朗,见识多、阅读面广,很多同学都很喜欢这个一身正气、刚正坚毅的女孩子,连高年级的许广平等学姐们也喜欢和她来往。

1919年5月4日,这一年雷洁琼不满14岁。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学生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北平青年学生的壮举像一道闪电,劈亮了充满阴霾的中国。5月5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罢课,中等以上的学校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开展爱国宣传,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他们的行动赢得了全国各地舆论的支持和各地学生的声援。广州女师也成立了学生联合会,而雷洁琼被推举为当届学联的宣传部长。

也许是父亲从小的教育,也许是看多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雷洁琼拥有和父亲一样正义的心,她年纪不大却极有主见。她满怀热情地投入这场运动中,她和同学们走上街头,号召国人抵制日货,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她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劝阻劳工出海打工的场景,每天都会做几场激情澎湃的演讲,除此之外,她还不断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在这场运动中,雷洁琼看清了北洋政府腐败无能的现状,在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杂志后,激起了她那颗救国救民的心!

五四运动后,和雷洁琼交好的几位高年级学姐,例如许广平等,相继离开女师到北平求学,她们临行前都不断鼓励雷洁琼将来也能去北平那个更广阔的天地学习、锻炼。虽然那个时候,雷洁琼对很多新社会思潮都不是特别理解,但是北平是当时倡导民主和科学的大本营,她确实心动了。她向父亲陈述了自己想去北平深造的想法,可是父亲对此却没有她预想的那么支持,他很清楚自己女儿的性格和主见,他怕雷洁琼到了北平一心投入学生运动而荒废了学业。雷子昌提出送雷洁琼去美国深造求学,雷洁琼同意了,她对父亲说:“那也好,我去美国后一定刻苦学习,学成回来,报效祖国,绝不辜负父亲的希望。”[45]

1924年的秋天,雷洁琼和大哥雷保书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这一走,就是7年。

(三)逍遥海外效雄飞

到美国后不久,雷洁琼先在加利福尼亚的一所中学里学习了一年英语。这个时候,她的两个妹妹砺琼和素琼也相继离家外出求学了,砺琼去了北平,而素琼去了日本。雷子昌在欣慰自己儿女求学的热情之余,也不禁感慨自己疾病缠身,流露出对儿女浓浓的思念之情。他作了一首诗寄给三个女儿:

寄三女儿

忆昔欢承膝下依,寝门朝夕不相远。

可怜窈窕深闺女,也学来鸿去燕飞。

风流云散各分游,沪海都门与美洲。

愧我佗城空溷迹,药罏相对十余秋。

东部园外酒帘开,梅鹤相随往复来。

指点红楼花自笑,三琼别墅待衔味。

珍重千金未字身,课除应自惜精神。

他年簦笈归来日,敢笑裙钗未有人。[46]

雷洁琼心疼父亲年迈的身躯还遭受病痛的折磨,也对自己未尽孝道而深感内疚惭愧,但是同时也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有所成,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中国!她提笔伏案深情地给父亲回了一首诗,以表自己的决心和感情。

遥为慈父的思念

珠江话别两依依,怅望慈晖四载远。

不羡千金闺阁女,逍遥海外效雄飞。

姊妹分途负笈游,东西相隔不同洲。

庭帐远隔难亲侍,遥祝康强得志秋。

东郊园业照常开,景色凭笺绘画来。

空想三琼留别墅,几时聚处共传杯。

裘葛频更自保身,倚闾休切免伤神。

学成归国分劳务,晚景优游慰老人。[47]

人说写诗言志,而雷洁琼诗中那两句“不羡千金闺阁女,逍遥海外效雄飞”正是体现了她远大的志向。正如她诗中所言,她这个原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千金大小姐,却放下锦衣玉食的生活,远赴海外艰苦求学,希望积蓄自己的力量展翅高飞。

但是,她在海外的学习生活远没有诗中所说的那么轻松。她每日废寝忘食地研读功课,为了能省下更多的时间看书,她和几个妹妹一样,向父亲提出剪短发。经过一年的时间,她成绩已经名列前茅,在突破了语言大关到了选大学专科的时候,雷洁琼陷入了烦恼中。她想学对救国救民有用的学科,她征询了一位教中国历史的中国老师李朴生先生的意见。李先生觉得目前国内工业很不发达,民族工业遭受了帝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压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他建议雷洁琼攻读理工科,以实业救中国。雷洁琼在听了老师的意见后,也希望能从经济发展开始救国救民,于是她考入了加州大学的化学工业科。但是,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这个专业,也讨厌搞化学实验。她越来越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走的路。正逢那年5月,上海又发生了“五卅”惨案。英国侵略者无故枪杀了中国工人顾正红[48],这起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怒,纷纷起来组成沪案后援会,到处进行罢工罢市罢课进行示威抗议。这起恶劣的事件也同样影响了在海外留学的热血青年们,很多留美学生联合起来声援上海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雷洁琼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声援活动。经过这次事件,她请教了很多老师如何可以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更有利于自己拯救祖国和人民。老师们纷纷出言献策,在他们的帮助下,雷洁琼转入斯坦福大学,专攻“远东问题”的课程。

可是正当雷洁琼满怀激情开始研究远东问题的时候,家里传来噩耗,她最敬爱的父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可也清醒万分。她告诉同在美国求学的大哥,她对父亲的离世很是悲痛,但是她也怕如果回国就再也没有机会来美国读书,她不想辜负父亲对她的期望,她希望能在学有所成后回去向父亲有所交代。雷保书理解妹妹的想法,在宽慰了妹妹后不久,他就回国料理家事,留雷洁琼一人孤身奋斗。

独身求学的日子过得很艰难,雷洁琼不仅要刻苦读书,还要去做家庭教师减轻家里的负担。她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都没有时间可以休息。在那样难熬的日子里,不满20岁的雷洁琼尝遍了酸甜苦辣。她在那个时候写过很多小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负笈殊邦如戍边,归程万里是何年。

问予旅邸真风景,柳絮牵情索暮烟。

半工半读早为师,仿佛辕驹夹边驰。

说甚功名新建立,寄人篱下免支持。[49]

在那个最艰难的岁月里,这个瘦弱的女孩子孜孜不倦地吸收着知识,锻炼着自己的意志,而她的心依然紧紧牵挂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

1924-1927年这几年间,国内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大革命队伍挥军北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喜讯传到美国,留学生们激动万分,并在斯坦福大学成立了“反帝大同盟”和“国际学生会”两个中国留学生团体。“反帝大同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外围组织,中国的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施愰和罗素忬(罗静宜)等都以“反帝大同盟”的成员身份在亚洲各国留学生中宣传北伐战争的形势,而雷洁琼也经常被邀请去参加他们的集会。雷洁琼此时对此并不知情,但被他们那种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所折服,他们很快就成为朋友。

1927年,雷洁琼转入南加州大学[50]攻读社会学,这是她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在当时,社会学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但是雷洁琼认为研读社会学可以运用社会学知识救中国。经过几年的锻炼和学习,雷洁琼万分确定这就是她想要学的专业,这就是她以后救国救民要走的路。如鱼得水的雷洁琼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0年南加州社会学学会接纳雷洁琼为荣誉会员,她是该学会吸收的仅两位中国学生的其中一个。除此之外,美国国际大学妇女协会也接纳她为该协会的会员。

1931年1月,雷洁琼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系的硕士学位,而且她还拿到了南加州大学中国留学生最优学习成绩银瓶奖。她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南加州大学的骄傲,她以此为她的留学生涯画上了最完美的句号。

(四)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有所成的雷洁琼有如一颗闪亮的星星,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燕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许仕廉[51]先生在美国聘请社会学教师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推荐的最优秀的中国留学生。而雷洁琼早就向往北平这个文化古都,对燕大更是心仪已久。

1931年9月,26岁的雷洁琼在收集了很多社会学资料后,欣喜地踏入了北平的燕京大学,开始了她的执教生涯。

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成立于1916年,它本来是由华北地区的几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的,包括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分别由美国长老会、美以美会、美国女公会、公理会、英国伦敦会等合办,初期名为“北京大学”。当时燕大聚集了一批著名的中外专家学者,例如:郑振铎[52]、吴文藻、吴雷川[53]、马鉴[54]、埃德加·斯诺[55]、夏仁德[56]等。燕大的社会学系创始于1922年,并于1924年开始聘请中国教员,当时专任教师为许仕廉,兼任教师有朱友渔、陶孟和[57]、朱积权、李景汉[58]等,留美学生居多。1925年社会学系改名为“社会学与社会服务学系”。1926年以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研究院,成为国内大学中最早培养社会学研究生的机构。胡绳[59]提起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时曾说该系“在一个长时期内被认为是中国各大学中最强的一个社会学系”。

雷洁琼任教时,社会学系分为两个专业: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社会学实际应用。而雷洁琼侧重于实际应用,她教授的课程有:“社会学入门”、“社会服务概论”、“贫穷与救济”、“家庭问题”、“儿童福利问题”和“社会服务实习”。雷洁琼的授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她常常带领自己的学生走出校园的象牙塔,到北平的郊区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她希望她的学生能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现状,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雷洁琼甚至敢于冲破世俗,大胆率领自己的学生到妓院做社会调查,用最直接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妓院里受凌辱妇女的悲惨现状。在这样的视觉冲击下,这些大多出身较好的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雷洁琼用这些鲜活的社会案例结合学术知识,给自己的学生上了一堂最刻骨铭心的社会学课。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同学很感兴趣,也和雷洁琼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雷洁琼很多的学生在数十年后提起这段往事都很感慨,他们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雷老当年不仅教我们读书,更重要的是她还教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人。”[60]

不仅是学生,就连雷洁琼的同事对她也是钦佩不已。在执教的岁月里,雷洁琼结识了不少好朋友,例如吴文藻、谢冰心夫妇。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供餐谈笑”,他们的情谊数十年如一日。

1935年6月,雷洁琼遇见了此生最难忘的知音——重返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的严景耀。此时的严景耀约30岁,中等身材,相貌并不出众,但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却让人印象深刻。严景耀是浙江余姚人,原是燕大社会学系的毕业生,后来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并获得博士学位。后赴伦敦经济社会科学院学习半年,应聘任莫斯科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1935年1月在莫斯科中国问题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严景耀气度轩昂,学识渊博,思想深刻,有良好的修养。他的经历很丰富,见识也很独到。雷洁琼很喜欢和严景耀交谈,可以说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他们的实践精神、求知精神,喜欢思考和一颗强烈的救国救民的心。拥有共同话题的两个人总是觉得交谈的时间太短。从美国的社会学到苏联的社会现状再到中国的社会问题,他们聊得很投机也很尽兴。很快,两个人变成了知心朋友。

严景耀的远见卓识带给雷洁琼很大的震撼,而雷洁琼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浓烈的爱国精神让严景耀也颇为欢喜。两人感觉都找到了知音,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此时的雷洁琼内心有很多郁结,找到这样难得的知音,她常常向严景耀倾诉:“中华民族的出路何在?”“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弊端?”严景耀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他希望能帮到这个善良、敬业、爱国的朋友。“欧美国家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良主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我认为反对法西斯专政,改变中国现存的社会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归宿。我们要想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就必须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否则,我们的社会学说,就只能是一纸空谈。”严景耀的这番言论震惊了雷洁琼,也解开了她心头萦绕已久的问题。直到晚年她回忆起往事,仍深情地说:“当时,景耀的进步思想,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1]

(五)朋辈志同意自投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这个消息席卷了全中国,燕大的校园也顿时沸腾了。很多进步学生奔走相告,争相传阅。雷洁琼深切感受到了这股强有力的“春风”将会改变中国的现状。她想起严景耀说的“我们要想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就必须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对,抗日救亡就是现实的斗争,我们只有通过抗日救亡才能挽救祖国!于是,她和郑振铎、顾颉刚、高君珊[62]、容庚[63]、马鉴等一起组织了“燕大中国教职员抗日救国会”。他们躬身投入,发动燕大的教职员为抗日将士捐款、捐献寒衣。

1935年年底,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在严景耀的鼓励支持下,雷洁琼也参加了这次游行活动,她是燕京大学唯一参加这次游行的女教师。

1937年7月7日,正当雷洁琼回广州探亲之时,北平爆发了“卢沟桥事变”。那天深夜,日军以一个士兵失踪为借口,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同时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继而拉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北平沦陷,全国人民都投入了这场艰难的抗日战争中。雷洁琼决定不再返回燕大,她毅然决定走出学校的象牙塔,决心参加现实斗争!1936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64]曾邀请雷洁琼等人帮助筹划在江西创办家政学院,但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雷洁琼并未马上同意。卢沟桥事变后,雷洁琼一面把母亲安顿到香港的朋友那里,一面联系了朋友熊芷决定去江西南昌工作。

这年12月,雷洁琼和熊芷冒着日本飞机的日夜轰炸、扫射的危险来到江西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和妇女运动。在江西工作期间,她先后担任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负责人、江西伤兵管理委员会上校课长和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妇女班主任、江西省战时妇女干部训练班上任等职,举办妇女干部训练班,培训各地妇女干部,深入县乡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此外,在雷洁琼的主持下,还创办了《江西妇女》周刊、《江西妇女》月刊、《农村妇女》月刊以及《妇女组训丛书》等。这位女教授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江西妇女和各界人士的尊重和赞扬。在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工作期间,雷洁琼结识了许多后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如该院的训导长许德珩[65]、副训导长蒋经国[66]等。

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准备大举进攻中原,夺取武汉。在这危急的时刻,武汉各界妇女要求团结起来,参加抗战救亡,妇女抗战救亡团体在武汉纷纷成立。

5月20日,宋美龄[67]在庐山召开妇女谈话会,为期5天,谈话会主要是讨论如何开展抗战时期的妇女工作。作为会议筹备,她约请了教育界的吴贻芳[68]、俞庆棠、雷洁琼,还有陈望道[69]的夫人、基督教女青年会的总干事蔡葵和张霭真、陈纪彝等人一道商量名单。时任中共长江局妇女部部长、南方局妇委书记、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的邓颖超作为中共代表团团长也应邀参加了这次谈话会。

会上,邓颖超作了《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的报告。报告阐述了中共抗日主张以及在当前抗战形势下如何发动边区广大妇女群众参加抗战救亡的经验。雷洁琼听后受到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对边区妇女艰苦奋斗积极参加抗战救亡的精神深为感动,对如何开展江西妇女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邓大姐这位德高望重、挚诚谦虚、坚强干练、平易近人的中共妇女运动领导人十分钦佩。

1938-1940年,在江西南昌领导抗日救亡工作期间,雷洁琼还担任了江西省妇女指导处督导室主任,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训导教师兼妇女干部训练班主任,南昌市伤兵管理处慰劳课课长等职,是江西妇女工作的开拓者、奠基者。

1939年3月,日军冈村宁次率四个师团的兵力进攻南昌,3月24日攻陷吴城镇,并强渡修水,与罗部激战于万家埠、安义一带。27日,奉新、南昌相继沦陷。南昌沦陷前夕,雷洁琼随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驻南昌留守处撤退到吉安。此时,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也转移到了吉安。4月中旬,周恩来到浙东抗战前线视察途经吉安,雷洁琼听到这个消息,很是兴奋,她很想见见这位受人民敬仰的共产党领导人,于是便和一位青年同去周恩来的住处请教,倾诉自己对当时形势的困惑。他们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接待,周恩来向他们介绍了抗战形势,阐述了抗战相持阶段应采取的战略方针。听了周恩来的话,雷洁琼觉得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了,也照亮了她心中抗战的前景。她越来越觉得中国共产党执行的全面抗战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抗战必然会胜利!而她的爱国之心也和中国共产党走得越来越近。

然而,当雷洁琼的江西妇女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时,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撕下了国共合作的假面,在赣州逮捕了好几个中共地下党员,接着又封闭了中国地下组织主编的《江西青年》、《妇声》编辑部。与此同时,他们又将目标锁定江西省妇女指导处的地下党员。很多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中国党员、抗日青年被逮捕,继而被残忍杀害。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江西妇女工作进入了惨淡的境地,雷洁琼愤怒不已,随后她发现自己也被国民党的人监视了起来,但是这并没有消减她不顾个人安危帮助支持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逃亡的热情。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波反共高潮,江西的妇女解放事业陷入僵局,在目睹了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被迫害、国民党把魔爪伸向学校的学生之后,雷洁琼毅然辞去了中正大学的工作,离开了江西。

1941年5月,上海车站里,在辗转了几天后,雷洁琼在这里和自己的知音严景耀重逢了。早年,严景耀在参与发动组织“一二·九”运动和“一二·一六”学生运动后,遭到了国民党的迫害,不得不离开燕大来到上海,在朋友的帮助下担任东吴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和上海提篮桥监狱副典狱长。这些年,虽然他们俩相隔两地,但是书信来往一直很频繁,他们彼此关心着对方,经常相互鼓励、支持,也时常探讨社会问题。他们的感情在这些文字的传递中日益加深,彼此之间也心心相印。

雷洁琼到了上海后,也应聘到东吴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同时兼任圣约翰、沪江、华东大学及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在经历了多年的社会实践工作后,再度返回讲坛的雷洁琼依然充满授课热情,阅历更加丰富的雷洁琼经常将这几年的实践工作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受到了学生们极大的欢迎。在东吴大学讲授“社会学概论”、“社会福利事业”、“家庭问题”等课时,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

虽然重返讲台,但是雷洁琼丝毫没有放松她的实践事业。她积极参与各类抗日救亡的活动。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上海文化界爱国进步人士成立了一个抗日救亡组织“星期二聚餐会”,赵朴初、雷洁琼、严景耀、许广平、郑振铎、张宗麟[70]、沈体兰[71]等人都是这一组织的核心人物。每周二的晚上,他们来到上海八仙桥基督青年会的九楼聚餐,请一人主讲当前的时事和形势,然后大家漫谈。

后来,雷洁琼和严景耀又参加了在新新公司经理萧宗俊家里举行的“星期六聚餐会”。参加这个小范围聚餐会的都是进步人士,最大的特点是公开邀请共产党员在聚餐会上讲述国内外形势。有一次在聚会即将结束时,雷洁琼大方地站起来宣布了一个消息:“我和景耀7月5日结婚,到时候我们请大家的客。”大家惊喜不已,纷纷表示祝贺。萧宗俊更表示可以在他这里举办婚礼。

7月5日,萧宗俊家里喜气洋洋,郑振铎、许广平、赵朴初、吴耀宗等好友都纷纷前来贺喜。上海知名人士吴耀宗先生自告奋勇担任了主婚人,著名诗人赵朴初还赋诗一首:

参差两两好安排,嘉礼从今美例开。

越粤人才夸璧合,前称周许后严雷。[72]

雷洁琼和严景耀这对志同道合的伴侣,从这一刻起,携手并肩、同舟共济,走过了40多个年头。他们是一对让人称道的恩爱夫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雷洁琼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她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会出现一个和平、民主的新局面。然而,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却仍然没有走出阴霾,两股领导力量,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两个相去甚远的命运。大决战必然掀起,蒋介石开始玩起“和谈”的把戏,他邀请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在针锋相对的43天斗争后,10月10日,蒋介石被迫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可是10月13日,《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就撕去了和平的伪装,密令国民党各部队向解放区军民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刚从八年抗战的血泪史中走出来却马上又踏进了内战的混乱局面中。

全国人民对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极为不满。马叙伦、陶行知、王绍鏊、许广平等知名人士联名致函蒋介石和马歇尔,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制止爆发全面内战,要求美国政府审时度势,重新考虑援助国民党的价值和意义,从外交上帮助中国摆脱内战的阴影。可是收效甚微,蒋介石一方更是采取了不理睬态度不予回应。

此时的上海在内战的大环境下,迎来了一场白色恐怖笼罩的重大灾难。国民党当局不仅广抓共产党员和亲共人士,而且默许以蒋、宋、孔、陈为首的金融寡头,以统一货币为名,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物价飞涨,经济萧条,无数工人失业。很多民族企业遭到了重创,可谓是民不聊生。于是,一个大规模的反内战、反独裁、反对美国武装干涉的群众性爱国民主运动在上海拉开帷幕,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爱国人士纷纷发表文章对当局进行抨击,雷洁琼和严景耀这对爱国战士也积极参与。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正词严地指责国民党当局的举措。1945年11月,雷洁琼在《评论半月刊》上发表了《肃清汉奸与实行民主》的文章,此后又陆续发表了《妇女与新中国建设》等文。对蒋介石的法西斯独裁统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这年12月,马叙伦、王绍鏊、林汉达[73]、周建人[74]、徐伯昕[75]、赵朴初、陈巳生[76]、雷洁琼、严景耀这些具有进步思想的爱国民主人士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12月30日,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中国科学社召开了第一次社员大会,宣告正式成立。雷洁琼和严景耀都参与创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并成为民进的重要骨干。

1946年6月上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决定组织上海人民反对内战大会。6月中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各团体经过协商,推举马叙伦、胡厥文[77]、雷洁琼、包达三[78]、阎宝航[79]、吴耀宗、盛丕华[80]、蒉延芳[81]、陈立复、陈震中等11人为代表,另由上海学生和平促进会选出两位学生代表共13人,组成上海人民团体代表团,又称和平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马叙伦任代表团团长。6月23日,雷洁琼和成员们在大批支持者的欢送会后,怀着信心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赶赴南京的火车。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列车开出不久,雷洁琼等人就被早已伪装潜伏在火车上的国民党特务监视了,一路上请愿团和特务们斗智斗勇。特务们拙劣的手段让请愿团的成员们再次看清了国民党当局的态度。

1982年,雷洁琼曾写过一篇《血溅金陵忆当年》的文章,她再一次用文字为我们揭露了6月23日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突然,‘难民’堆里一个人敲破窗户钻进候车室,于是大批‘难民’一拥而入。顿时,桌椅、汽水瓶一齐飞向我们。阎宝航和我为了保护马老,拼命以身体挡住暴徒,但挡了这面,露了那面,挡不胜挡,结果马老还是挨了打。后来马老被一个宪兵推到男厕所后面的办公室里躲起来,才免于继续挨打。被打得最重的是学生代表陈震中。他年轻力壮,曾猛烈抵抗,因寡不敌众,被打成重伤。记者浦熙修、高集也未能幸免。我被暴徒揪住头发,胸部被一只痰盂击中,疼痛异常。一个暴徒趁乱要抢我的戒指,我拼力抵抗,结果我的手被抓掉了一小块肉,流血不止。混乱中,我被推躺在沙发上,浦熙修又被推倒在我的身上,暴徒脱下我们的皮鞋猛抽我们两人,浦煕修晕过去了。我在昏昏沉沉中听到有人嚷嚷:‘不要把她们打死,差不多了,可以了……’之后,这一场凶殴才停止下来。被围困在西餐厅的盛丕华、蒉延芳等人,虽然失去了行动自由,但没有挨打。国民党当局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的压力下,发布了将东北停战延长八天的命令,但是不出两天,命令的墨迹未干,又马上制造了一个下关流血惨案。这一事件再一次从反面教育了善良的人们。……”

经历了暴行后的请愿团成员幸而得到外国记者的仗义执言才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严景耀听闻这个消息,迅速赶到南京,他看着身负重伤的雷洁琼心痛不已,同时也对国民党当局的暴行感到愤怒不已。雷洁琼经过了这次事件后,变得更加坚定和坚强,她安慰着严景耀,也下决心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丑陋的本质。

很快,下关惨案的消息传遍了全中国,引起了人民极大的愤怒。各方代表纷纷发表声明支持请愿团,并谴责政府的恶行。访问者络绎不绝,慰问函电如雪片般飞来,给了请愿团们极大的鼓舞。他们带伤奔走,呼吁和平。雷洁琼回忆道:“该见的见了,该说的说了,我们赴京请愿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此行的根本目的是反对和制止国民党的内战。然而我们心里都明白:这个任务要靠强大的人民军队、靠全国人民的奋起才能完成,绝不是我们代表团区区几个人完成得了的。但是,下关的血是不会白流的,它暴露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动面目,教育了人民。”

6月29日,雷洁琼一行乘班机回到了上海。临行前,中共代表团的周恩来、邓颖超等人前来欢送,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珍重,依依惜别。英雄归来,人们夹道欢迎。雷洁琼是人民的“和平战士”,是青年学生眼中“一颗光亮的星”的杰出女教授。她把青春都投入爱国的事业中去,她是一名优秀的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雷洁琼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平燕京大学,学生和老师们都兴奋不已,他们热烈欢迎这位民主和平战士回校。几个月后,严景耀也回到了燕大执教,在社会学系主讲“社会学概论”。两位志同道合、恩爱如初的伴侣,又一次回到了初识的地方,爱国热情不减反增的他们,又投入了新一轮的工作。

(六)一枝一叶总关情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3月24日,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解放的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盛大会议,到会代表500余人,她们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来自边疆各省和海外各地,包括各民主党派和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主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雷洁琼作为国统区妇女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全国妇联一届一次执委会上,何香凝[82]被推选为名誉主席;蔡畅为主席;邓颖超、李德全[83]、许广平为副主席。雷洁琼当选为大会主席团的其中一员。4月3日,大会胜利闭幕,雷洁琼代表大会主席团致闭幕词,她热情激昂的演说赢得了妇女代表的热烈掌声。从此以后40多年里,雷洁琼一直兼任着全国妇联的常委以及副主席等职,在妇女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一直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1949年6月,雷洁琼在北京出席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与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1949年10月1日,雷洁琼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当毛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广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天安门广场沸腾了,北京沸腾了,全中国都沸腾了!泪水湿润了雷洁琼的眼眶,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在巍峨的天安门观礼台上,我幸福地站在毛主席身后,遥望广场上欢欣鼓舞的人群,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激动地流下热泪。一百多年来,无数革命先烈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新中国终于诞生了。这一天来之不易啊!我将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性时刻,自己作为一个爱国民主人士,回忆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关怀下,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为争取和平民注入了微薄力量,共产党和人民却念念不忘。正如毛主席说过的那样:‘凡是真正为人民出过力,在人民困难的时候确实帮过忙,做过好事的人,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亲切体验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来日方长,我们民主党派应当永远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合作,为人民多做好事……”[84]

自从新中国成立,雷洁琼就被党和人民委以重任。她先后担任过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北京市副市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和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她还先后以学者、妇女代表、政治活动家、国家领导人等身份,代表全国妇联、政治学会、对外友协、人大常委会、教育部等7个团体,对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19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在此期间,她广交海内外朋友,在国际讲坛上一次次发表演讲,传播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介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情况。她积极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增进中外友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中,她一直恪尽职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付出。她经常去基层了解情况,在民政、民族和宗教工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她心存国家和人民,哪怕是在“四人帮”横行肆虐的年岁里,年过花甲的雷洁琼在安徽宿县“劳动改造”之余也不忘关心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局势,她和丈夫严景耀坚信党会纠正这些错误。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示下,政法学院的雷洁琼、严景耀、吴恩裕[85]等7位教授回到北京。严景耀和雷洁琼被调往北京大学任国际政治系教授。他们夫妻一如既往,再一次勤勤恳恳地投入了教育事业中。

1976年,这是一个举国悲恸的年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因病与世长辞了。此时的雷洁琼正在协和医院的病床边守护着因为突发脑溢血而处于昏迷状态的爱人严景耀。她听闻噩耗,悲痛不已。从1939年第一次见总理后的40多年里,她把总理当作最知己的朋友,周总理是雷洁琼最尊敬的领导人,是给她勇气和力量的支持者。难以抑制的悲痛,让这个71岁的老人不禁潸然泪下。

1月12日,与她携手走过35个风雨春秋的伴侣严景耀教授因脑溢血抢救无效而溘然长逝了。雷洁琼的心碎了,国丧家丧,巨大的悲痛席卷了她。她拿起笔,颤颤地写下一首悼念的诗词:

哀悼景耀

哭了总理又哭你,悲痛心碎哭无泪。

“你讲,我懂”成永别,梦中相见俩无言。

三十五载同甘苦,志同道合跟党走。

无情溢血夺你命,留下单身失羊群。

目视遗物忆往事,心潮澎湃泪如泉。

抗日反蒋争民主,共同勉励继向前。

关心国事热爱党,努力工作求进步。

接近群众爱儿童,良好品德党培育。

国家前程多灿烂,怎能此时早离开。

破镜难圆无能补,希望寄托于青年。

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进度余年。

愿意遗志来推动,鞭策鼓励克困难。[86]

安息吧!景耀。

洁琼哀献1976年1月17日

生死离别总是哀伤的,可是日子还要过,路还要走。正如诗中所言:“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进度余年。”雷老努力从悲痛中走出来,她仿佛变得更加坚强。在这个伟大的女人身上,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

黑色的1976年,不仅带走了周总理和严景耀,也带走了曾指挥千军万马打下新中国的朱德,还带走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在灾难中失去了很多,却也迎来了充满曙光的未来。1976年10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下,粉碎了“四人帮”。乌云散去,光洒大地。党的统一战线赢得了新生,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获得了第二个春天。雷洁琼在暴风骤雨的袭击中挺过来了,她的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雷洁琼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已81岁高龄的她亲自到香港听取各界对基本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短短20天时间参加各种座谈会高达110多次,为在港澳顺利实现“一国两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基本法》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时,雷洁琼很开心,还附诗作纪念:

香港基本法制定成功有感

草委成员多俊贤,香江归属宪为先。

国行两制新原则,自治分权创史篇。

逐款逐条锤炼细,每章每句构思全。

协商共识真民主,稳定繁荣人胜天。[87]

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经审核也通过了。可以说,雷洁琼为实现“一国两制”的构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七)泰山北斗耀神州

2011年1月9日17时38分,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名誉主席雷洁琼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雷洁琼一生清正廉洁,在个人生活方面十分简朴。有些衣服破了,就缝补一下在家里穿。她的毛衣、内衣、丝袜都要缝补多次。她生前所住的房子还是20世纪50年代时建的,那座楼的电梯仅能容下4个人。她常说:“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奉献,从而得到满足和快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她的幸福观无关乎物质而在于精神。

雷老逝世的时候,微博上很多人转发了这条让人哀伤的消息。很多人也开始尝试去了解雷老传奇的一生。而我是在研读了严景耀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生平后,才开始翻阅资料,去了解这个伟大的社会学家。在整理和写作的过程中,随着对雷老的认识加深,心中越发加深对她的敬意。希望我稚嫩的语句能够让大家认识雷老,她是真正的巾帼英雄,她始终是中国社会工作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