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与调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形成周期性的原因

形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纯属主观失误,还是纯属客观必然,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它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和固定资本投资的周期性有何不同?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带来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和投资的周期性;同时,后者又成为前者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这种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周转组成的包括若干年的周期(资本被它的固定组成部分束缚在这种周期之内),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在周期性的危机中,营业要依次通过松弛、中等活跃、急剧上升和危机这几个时期。虽然资本投下的时期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2]经济危机和固定资本投资的周期性,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周期性建立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相对过剩的基础上。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有波,都是波浪式前进、不平衡发展的。从这一哲学道理上讲,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也存在着高高低低的运动波,这并不奇怪。但具体来讲,在我国条件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运动,情况又与资本主义不同。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及与之相应的国民经济有计划管理占主导地位。我们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管理和运用各种手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调节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所以,从根本上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不是根源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第二,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客观条件上说,我们不是商品生产的相对过剩,而是物质力量的相对不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则是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与物质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物质力量的不足表现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要受到几个方面的重大比例关系的制约。如第一个方面,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固定资产投资要有相应的生产资料的供给作保证,这主要由重工业来承担。大规模的投资要求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如果重工业发展过快,就要挤压农业和轻工业,引起农、轻、重之间比例关系的失调。第二个方面,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部分属于国民收入最终使用中的积累部分。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总额是一定的。积累过多,积累率升高,就要挤压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当投资规模过大,积累率过高,对消费挤压过重,就会引起积累与消费之间比例关系的失调。第三个方面,建设与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固定资产投资要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占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不能提供有效的用品。如果它所占用的物质力量过多,就要挤压当前的正常生产,激化能源、交通和原材料方面的紧张,并影响有用产品的形成,引起建设与生产之间比例关系的失调。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使我国在原有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富强起来,客观上需要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但随着每次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物质力量不足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逐步引起国民经济各方面重大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造成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张和混乱,这时,就要进行调整。经过调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趋于合理,又可以重新开始下一次的大规模投资。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第三,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方面,我们还缺乏足够的经验。从主观条件上说,在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时候,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冒进,在宏观管理上应该实施有效的控制,避免大上大下。然而,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中的大起大落包含着工作的失误,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