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所有的原动力都在内心
张捷
少文先生约我为他的新书写序,我很讶然,时下作序者,多为领导、名家或师长,而我仅仅是他曾经的同事。但这本书的立意很吸引我,记者的生存状态?一直以来,记者的眼界和视角总是向外的,记录、观察、思考、评说社会与他人,浸染在他人的生活状态中,而作为一个被观察者,周围世界是如何看待记者的?记者又如何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自己所处群体的本色、思想和功业的?
能够就记者的生存状态独立思考并著书立说,这是一项多么匠心独具的作为。通篇读完后,真的有要写一点什么的愿望和冲动了。其实,每到做一件事情会有冲动的激情时,我总是会想这是曾经的记者生涯使然,选择了一种职业也就选择了一种生存状态,而当这种生存状态被自我悦纳时,就会渐渐地成为生命的底色。那么,记者的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呢?
这本书写到了不朽的人与事。富兰克林、丘吉尔、海明威、杰克·伦敦、肖洛霍夫、爱伦堡、马克·吐温、波列伏依、西蒙诺夫,梁启超、陈独秀、张恨水、金庸等,他们最终被世人广为传扬的是在另外领域的成就,甚至鲜有人知记者生涯曾是他们的职业本色或本源:战地记者,政论记者和专栏记者。他们在无数他人的生与死中,在屡次涉险于对真实的不懈追求中,在固执于对现实的思想表达中,体验并提炼了对抗与血腥中不灭的希望与和平,记录了生命的顽强、价值和尊严。
这本书还生动而又有序地阐述了记者工作的竞争、风险状态和职业道德、文学修养、历史修养,以及新闻与文学、新闻与历史、记者的历史角色等问题。涉及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表达、新闻人物等诸多新闻学的分支,可以说是一本构建记者学的专著,开辟了一条直接认识一般新闻事业的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每一位记者或怀揣记者梦的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纵观记者生存状态的本源,横向观照这份职业现今的承担与守护,一直在看天下,也请看一回自己:记者心里的那点着落,那点寄托是什么?这本书为记者理性认识自己的工作和审视自己的精神提供了读本。
曾经有过那样的一段岁月,我和少文先生在《黑龙江日报》周末版共事,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回望那时的生存状态,激情乐观单纯,尽管未来在我们的心中还没有形状,但那时我们的眼光是一直看向未来的,尽管那时的梦想还无清晰的面目,但我们确确实实梦想满满。那时的我们也讨论对生命的尊重,也探寻生命的意义,并将之体现在所面对的具体、生动、有名有姓的个体苦乐中,体现在为公共服务的每一点滴进步的倡导与监督的努力中。我们也因此享有了这份职业带给我们的触动、敏锐、应变、迎接、坚持和创造。
我们见证了彼此在青春岁月对工作的理解与敬慕。作为工作伙伴,我和少文一起到过无数的现场,记得有一年数九隆冬,我们携手推出连续报道《煤气罐为何越来越轻》,这应是最早期的民生新闻。凌晨四、五点钟我们就在城市煤气罐的供应点暗访整个煤气罐的循环流转。有两个工作细节使我了解到了少文为达到目标的固执与变通:他巧妙地甚至有些狡黠地骗过灌装现场的门卫,使我们得以零距离获得第一手信息;而当煤气管理处的某处长歇斯底里、雷霆大作时,少文是那样的不屈不挠而又有理有节有度。现在想来,常常在零下三十几度坚守几个小时,不觉得冷也不觉得怕,这种全然忘我,甚至无我的精神即是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因为寻求不同寻常带来的精神飞扬。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那时的我们离今天的我们并不遥远,而今天的我们和那时降临到世界的新生命即现在被统称为80后的新生代正同处在一个生存空间,相信从那时到现在,相信一代胜似一代,相信连接与进步。与曾经的时代有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选择更多也更加困惑的时代。选择之所以难,是因为选择是以放弃为前提的,选择伴随着失去。比如如果选择了记者的生存状态,就意味着要失去安逸,也不会大富大贵,有时会面对风险,当直视弱小或生命的叹息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因为陷身纷杂世界而难以纯净,甚至会为欲望千锤百炼的考验而挣扎。可是即便这样,如果你内心还是有一个声音对你说,我要这样的丰富,我要这样的不同寻常,那么就请遵循内心的呼唤,因为所有的原动力都在内心。心会牵引我们珍惜选择,并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然后,不论未来以何种形状出现,我们都会满意并眷顾自己的一种生存状态,因为那种生存状态是承担承接和创造的,是和世界息息相关的。
(本文作者现为北京盛心阳光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