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导言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但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建立和完善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要明确舆论导向是否正确,也就是什么样的舆论导向才是正确的;其次要保证这一导向的有效性,即保障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得以实现。

第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所谓“正确的舆论导向”,其内容包括: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营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舆论环境,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环境,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氛围。其中,最根本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人民性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

第二点,如何才能保证上述正确舆论导向的有效性?要使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得以实现,则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其中,“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条件。体制机制关乎舆论导向成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1]当前“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根本的是要切实落实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 研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事关大是大非,事关人心向背,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因而对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舆论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更是民众思想信念、情绪态度、民意民心的反映。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正因为如此,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政党、组织都很重视舆论导向问题。

当下的中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舆论形势。舆论形势越复杂,就越迫切需要舆论引导,就越迫切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因为如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舆论导向问题。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2]。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加复杂。”[3]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5]。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6]。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7],“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具体讲了“八个讲导向”[8]。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舆论形势,如何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引导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主流思想舆论环境,已经成为当下我们迫切需要破解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因此,积极推进我国舆论引导的理论研究,既是有力回应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迫切需要,又是凝聚人心、形成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现实需要。

从学术研究来看,加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舆论导向”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但在西方的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中,对舆论理论的相关研究也涉及媒体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和功能。国内学界从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对舆论导向和舆论引导的研究,大部分是围绕“舆论引导”展开的。严格说来,舆论引导和舆论导向是有很大区别的。“舆论导向”强调的是舆论引导的方向,“舆论引导”则侧重于具体的引导方式,其前提是已经有了方向,然后要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舆论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目前学界直接研究“舆论导向”的很少,至于直接以“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为对象的就更少了。在对舆论引导的研究中,虽然涉及对舆论引导机制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以及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与机制的研究,如:建立和完善舆情预警、舆情引导、舆情传播机制等。

尽管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对舆论导向的研究尤其是对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研究还明显不足。与当今时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相比,理论研究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在具体问题上,一方面,目前的研究过多停留在实践应用层面,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还显薄弱;另一方面,即使对实践层面的研究,也由于研究的不够深入或不具有操作性而导致指导实践的效果不足。

因此,亟待加强对舆论导向及其体制机制的研究。本研究试图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在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从国家舆论安全的战略高度,分析当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必要性、紧迫性,试图超越当前现有相关研究的直观性、经验性,提升本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深度;二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深入研究,试图破解当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整体性的体制机制体系,为实现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三是强调在进一步加强舆论导向“硬引导”的同时,还要重视和建设舆论导向的“软引导”机制。

从实践上来看,这一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社会转型的步伐加快,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如何卓有成效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深入研究舆论导向问题,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舆论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一定社会群体价值观的反映。因此,研究舆论导向,应将社会公众的信念、态度、情绪或者集合意识作为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而从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来看,其一般都要经过“在表现形式上从最初的观念意识形态开始,进一步获得制度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意识形态的三重身份,在主体发展上从民间意识形态发展为政党意识形态进而拓展为国家意识形态,在内部结构上实现从价值理想、理论学说、政策主张三要素的合一向分离的转型”[9]这样一个过程。这也就是说,社会民众的“观念”“心理”“情感”“意识”“信念”这些内容是舆论引导研究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都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舆论导向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其次,深入研究舆论导向问题,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舆论导向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社会具有积极作用,而错误的舆论导向对社会起消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直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各条战线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经验。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舆论形势下,我们的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舆论氛围,有利于民主法制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氛围,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氛围。因此,深入研究舆论导向问题,对于在实践中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深入研究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当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迫切要求。完善体制机制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保障力,因而体制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和贯彻执行直接关乎舆论导向的成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准则。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当前在舆论导向上存在的问题,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与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就必须创新和完善舆论导向体制机制,加强和改善党领导舆论工作的体制机制,建立责任制并切实落实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就必须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深入研究,组织实施,抓好落实,从而提升舆论引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鉴于此,我们就必须深入研究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问题。

二 研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主要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广泛汲取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深入阐述体制机制对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在科学的制度观的基础上探讨科学的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的构建问题,力求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实际状况,针对我国当前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体系。

1.阐述科学研究舆论及舆论导向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舆论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既受社会存在的决定,反过来又影响社会存在。正确的舆论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负向的舆论则会对社会发展起到阻滞甚至破坏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认为新闻具有舆论属性,新闻媒体在反映舆论、影响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制度法律、体制机制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只有从这一根本层面来把握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问题,才能保证研究的正确方向。

2.阐述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舆论导向与舆论引导问题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正确舆论导向,是指一切舆论发布、舆论宣传、舆论传播者(主体),都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政治立场,担当起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责任,努力促进全社会的和谐有序与健康发展。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是指能够保障舆论向既定方向发展的制度、体制、手段、方式等的总和。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建设的关键,是党要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领导权、主导权、主动权。舆论导向与舆论引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强调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后者则是明确舆论导向前提下的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只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保证在具体的引导中方向正确;只有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才能使正确的舆论导向得以实现。

3.探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舆论观和制度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体系或基本框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从“应然”层面提出构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基本结构。当然,这个所谓的“理想结构”并非是想当然的主观臆造,而是有其客观依据的;其次,提出建立政府、媒体、意见领袖(学术精英、商界人物、演艺界名人等)等各类舆论主体之间、媒体内部(党报与都市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宏观协调机制,形成全方位的舆论导向和舆论引导格局;最后,提出健全正确舆论引导的微观运行机制。其中,舆情的分析研判是前提,舆论的引导是关键,舆论引导机制的正常运行是保障。

4.重视和建设舆论导向的“软引导”机制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度法律固然重要,但单纯依靠冷冰冰的制度机制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收到成效的。因为舆论引导的最终是对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的引导,人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更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和重视信息技术安全等“硬引导”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主体和广大群众道德自律等“软引导”机制的建设,加强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精神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提高舆论引导媒介和广大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9页。

[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页。

[3]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第4版。

[4]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第4版。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6]转引自任仲文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第255页。

[7]《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8]《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9]韩源:《意识形态发展模型研究——兼论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取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