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百年“尊孔”与“反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百年国人的尊孔与反孔:一种社会史抑或区域社会史的研究

在中国儒学史上,自从儒家学说诞生那天起,就存在着反孔与尊孔的问题。不过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儒家的制度化建构以后,尊孔一直是中国的主流,间或有反孔的声音出现,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延至近代,随着西力东渐和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变迁,质疑和反孔非儒的声音越来越大,终致制度化儒家逐渐消解并最终走向了解体。令人饶有兴趣的是,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和制度化儒家解体后,中国社会各界[1]的“反孔”与“尊孔”之争非但没有消弭,反而变得异常激烈和格外复杂起来,它直接或间接地同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学术诸方面的争鸣交织在一起,涉及中与西、古与今、保守与激进、改良与革命、传统与现代、专制与自由、情感与理性等诸多对立面的交锋,使“尊孔”与“反孔”的论争远超出中国儒学史的范围,成为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思想史、学术史、政治史乃至社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进行专门的研究与讨论。因之,不同的人文学者,或依自己的兴趣,或依现实的需要,或依政治的诉求,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问题做过细致的和深入的探讨。

我们今天探究的不是“尊孔”与“反孔”的是是非非,或者说“尊孔”与“反孔”的具体事项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所要探究的是以往极少有人关注的主题,即:(1)百余年国人“尊孔”与“反孔”的历史过程对地方社会文化的变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在“尊孔”抑或“反孔”的特定历史场域中,地方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持有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和心态?(3)百余年来,儒学如何随国家的发展和现代性的“侵蚀”而调整其维系传统社会的功能并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自身的面貌?(4)时至今日,儒学应以何种面相进入全球主义的新的现实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