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现实意义
首先,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目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亟须寻求更加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投资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以至于无法在排除社会和环境负面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依靠提高投资率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无法持续;另一方面,人口结构已经开始转变,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下降,劳动力短缺现象频繁出现,劳动力成本存在明显上涨趋势,同时能源价格全面上涨,带动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中国企业已经开始面临收入增长放缓和成本上涨的难题。因此,激发对外贸易的活力,提高行业出口竞争力,改善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全球经济形势重大变化的必然要求。
其次,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即是如何使一个国家走向繁荣,造福于民。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产出水平仍然较低,国家之间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人均产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巨大。因此,扩大贸易开放,缩小与发达国家人均产出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议题。
最后,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强心剂。但是,在经历了2010年和2011年的强势复苏之后,自2011年下半年起新兴经济体增速持续减缓,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外部因素影响,发达国家需求不振,特别是欧元区危机导致外部市场需求疲弱,造成新兴经济体出口表现欠佳,同时,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持续升温,投资者抽离资金重新投放发达市场,导致金融危机后的廉价美元加快流出新兴经济体;另一方面,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均面临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原有的出口型经济模式已经耗尽发展潜力,能为经济带来的增长潜力变得十分有限。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术意义
首先,早期的文献一般是在发达国家的框架下分析贸易开放对于生产率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相关数据也逐渐完善,研究者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的生产率效应,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其次,早期关于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的文献一般基于国家层面或者行业层面,直到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不断发掘企业层面数据,分析贸易自由化与企业贸易状态和企业表现的关系,国内这方面研究相对滞后,关于贸易开放的分析一般基于行业层面或省级层面。因此,本书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系统、全面地分析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