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般来讲,社会实践是理论命题诞生的源泉,而理论命题的背后往往又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提出无疑也遵循这一思维理路。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首先要考虑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命题的合法性,亦即追问新时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获得学术界关注的必然性问题。其次要进一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不论是何种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实践性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因而“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3],应当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价值取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是我们目前社会生活最大的实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参与的宏大背景。而进一步回顾我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发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社会转型的方式和面目依次呈现的,或者说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仍然内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由此,探索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产生怎样的作用便自然而然地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科学的理论命题的提出根本上是源于实践的需要,从社会实践入手回顾和展望理论命题的发生与发展是现实而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亦然。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词汇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提出是现代化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毋庸置疑,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定位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处于现在进行时。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既定目标,依然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主题和中心任务。如何促进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焦点话题。单就理论研究而言,现代化理论的产生势必伴随着现代化实践的推进,同时也无法脱离现代化实践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亦不例外。
同时,不论是实践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是理论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根本特征在于显著的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更多地体现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地位和使命,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参与的视野必须立足当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因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思考,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理论自觉的题中之意。通过回顾现有文献可知,学界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命题,当时我国正处于以改革开放为契机,带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初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便是在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背景下,进入人们的理论研究视野的。这里可以暂且不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命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产物,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叩关以来被动地接受西式现代化,到主动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过程。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历史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的需要
所谓合法性,又译作“正统性、正确性、合理性或正当性”[4],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政治概念,通常指人们对某事物的认可程度。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就是强调人们对统治阶级所施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认同和接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问题的探讨,学界已有较多论说并且基本达成相对一致的认识,这里也不准备对这一问题再展开过多的阐释,而是更多地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的关系,重点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源起问题。
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或出发点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当然这也并非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是单向度的。从广义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本质上是取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的科学性。社会与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着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也必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产物,其主要的历史使命就是服务、指导、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疏导思想观念、引领意识形态、汇聚价值共识的功能。其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是当前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落后于造就现代社会或培育现代公民的目标要求。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5],区别在于将特定的社会对人们思想观念的要求具体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的思想观念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践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已有少数研究者不间断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相关研究,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到目前为止,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仍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但20多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关注或研究的趋势是不断上升发展的(见图1.1)。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未能取得较大的成绩,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基本理论研究的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由此,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的自觉性和学理性,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又一重要推动力。诚然,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系统性的必要步骤,但根据一般社会科学研究选取理论视角及其范围的经验来看,实难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划归“小题大做”或“以小见大”的研究类型。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仅从字面理解就更多地给人一种流于宽泛或过于宏大的感觉。
图1.1 中国知网学术趋势搜索“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学术关注度
然而“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呈现出浓厚的微观色彩”[6],面临着实践发展的丰富和宏观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微观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意图具有显著的现实性;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建构较为系统完备的现代化理论。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仅就理论体系层面而言都属于宏大性的理论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要尽可能达致宏观而不失宽泛,微观而不失狭隘。本书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并无意于建构一个面面俱到的理论体系,重点想通过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运行规律,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其实,仅就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命题来看,其概念构成的外在植入性特征或比附引申的意味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作为历史观念和现实活动的现代化已不断走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因而,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背后的实践逻辑,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的自由自觉,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摆脱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解的浅表化和主观臆断。
第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尽管3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取得不俗成绩,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成果却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无论是研究方式的线性单一、研究水平的简单重复,还是研究方向的散乱芜杂以及研究思路的片面泛化,都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仍然处于初始起步阶段。概而论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还很不够,需要从基础做起。首先,需要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现有研究范式和研究视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内涵与外延、特征与本质等基本要素进行界定;其次,在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通过纵向的历史梳理和横向的经验借鉴,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得以规范化、系统化、学理化。
第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视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悄然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来自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心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学者,纷纷涉足这一新兴研究领域,一大批开创性研究成果纷纷涌现,现代化越来越成为一项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时至今日,现代化研究依然方兴未艾,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甚至没有引起多数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少,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停留在低水平重复阶段。可以说,相对于其他学科关于现代化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开放性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确保学科理论研究能够服务社会实践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既需要继承借鉴相关学科的思想观点,更应该紧密结合鲜活的社会实践开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视野。
(二)实践意义
处于剧烈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实践,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现代化理论的指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参与和理论抽象,也必定要以转型中国的现实存在为基点。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根本指向,是通过捕捉和分析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遭遇与理论困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进而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第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无疑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初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可否称为理论创新目前还难以定论,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所指涉的现实问题,例如思维方式、工作手段的落后,以及意识形态整合能力弱化等问题的存在,是导致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解题低效的主要原因。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也绝不可能完全是救治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灵药,过分拔高或贬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功用都是不科学的。回顾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历史可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初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概念的直接诱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些研究者基于创新或与时俱进的意义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否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要素的创新发展,还需进一步斟酌,但立足现代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出发点。也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类似于汤因比所说的文明发展的“挑战—应对”[7]模式。因此,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远未形成气候,但为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理论主张,却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核心理念。
第二,促进人的现代思想观念的生成。人的现代思想观念的生成是人的现代化的结果,也是培养塑造现代人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终极意义或价值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空乏的价值理想,而是奠基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历史过程。“历史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人的发展实现于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8]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在现代社会历史阶段的表现,而人的现代思想观念的生成并不是先天自发、自然而然的事情。特别是现代性或现代思想观念尚未在中国的大地上站稳脚跟的情况下,摆脱传统宗法的、礼教的日常生活观念的束缚,形成现代社会需要的思想观念是比较困难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角色的现代转型,即由革命时期较为单一的政治教化,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服务社会建设与人的发展。因此,客观而公允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人的现代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践,应该而且必然有助于人的现代思想观念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