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引领国家未来:第五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广东在双向开放中的新角色与新举措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历史性跨越都离不开改革开放,是上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在新一轮双向开放战略中,广东更需要勇立潮头再扬帆,积极充当中国双向开放的探路者和排头兵。构筑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制度高地;深入落实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面向世界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先导区;引导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以开放促转型,通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和服务型经济的双向开放,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质量和水平

在资源紧约束、要素成本急剧上升、环境承载能力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广东面临比其他地区更大的转型压力。要抓住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利用广东在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优势,积极布局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为新一轮的国际竞争积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的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先进技术及生产基地的转移。按照世界级产业的高标准高要求,加速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国际合作途径,创新合作机制,完善制度安排。

加大服务业双向开放,以引进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着力引导境外资本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落户广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力度,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通过跨国并购、参股、重组、联合等方式,培育和发展广东的跨国公司,支持民营、混合所有和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链整合,建立自主品牌和国际经营网络。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在知识密集的技术高地设立境外研发中心,整合全球智力资源,构建全球研发体系,提高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鼓励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规则,积极、审慎、稳妥地收购海外资源、技术、营销网络,扩大市场份额。

抓住全球高端产业和服务外包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战略机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完善创新人才的引进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通过集聚高端人才和科技资源,形成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国际化运作水平,提高企业在开放环境中的竞争能力。

(二)以开放促改革,积极打造“开明”政府,构筑双向开放的新优势

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在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活力源泉。通过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和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开放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将开放政策落到实处。随着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推进,广东要在新一轮双向开放中构筑新优势,发挥广东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重要优势,加大政府改革力度,积极建设服务规范化、国际化、公平化,规则体系法治化,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有限化,文化和价值体系包容化和多元化的“开明”政府。

以营造高水平的营商环境为核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务和经济信息透明度,规范政府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服务政府。不遗余力推动政府职能法治化,增强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强化合约精神和商业信用意识,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在知识产权保护、劳资关系、环境保护、不正当竞争等重点领域与国际接轨。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力度,按照“接得住、管得好”的要求,打造有限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政府职能下放给社会组织,重点培育一批具备国际化标准的社会组织,有效开展国际对接。结合广东省情,参照国际惯例,制定社会组织的行业规则和标准,积极引导,依法监管,将社会组织纳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推进文化和价值体系开放包容,打造包容政府。在双向开放的大格局中,作为双向开放的前沿阵地,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体系和价值理念至关重要。各种政策的制定要让各类经济活动主体,不同种族、民族的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畅通渠道,广开言路,问政于民,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打造亲民政府、清新政府。

(三)以自贸区为支点,全面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引领高标准双向开放

以广东自贸区为支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管理规则,引领高标准双向开放。支持南沙新区、前海蛇口、珠海横琴按照各自不同的定位,积极吸收国际成熟自贸区的治理经验,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营商规则、管理方法和交易关系。

积极推动自贸区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在贸易、投资、金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各领域,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对比研究广东与TPP、TISA等多边协定存在的差距,充分发挥自由贸易片区的窗口和示范作用,先行测试开放压力,争取尽早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海关监管、投资审批等方面的制度、措施,建立平等、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监管规则,率先实现“完全市场经济”。按照国际通行做法,确定贸易救济措施应考虑的因素、标准、指数,制定相关法规和实施细则,掌握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主动权。在自贸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参照国际标准主动调整劳工、环境与竞争政策;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建设,完善跨境电商税收、检验检疫、报关等政策,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监管平台建设,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良性发展;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设立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离岸证券交易中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监管政策和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一行三会”跨部门综合监管。

(四)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为着力点,加强泛珠三角合作,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和战略枢纽

在整个亚洲而言,粤港澳是沟通亚洲上下的桥梁,贯穿亚洲南北的枢纽,是中国对东南亚、南亚国家发挥外溢效应和辐射功能的重要支撑点。广东要积极引领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与合作,促进湾区内基础设施、信息、政策的全面对接和发展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全面加强与香港在金融和专业服务、科技文化、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跨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粤澳在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旅游、商务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快落实粤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以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带动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加快泛珠三角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成立跨区域合作协调委员会,负责跨区域的规划、利益协调与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泛珠三角地区建立梯度分工体系建设,加强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的合作,积极推动广东部分制造业转移,为粤港澳服务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腹地。

发挥粤港澳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积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和支撑平台。深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产业、航空海运、国际网络人脉等资源,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纵向分工与横向合作,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挥香港、深圳金融中心的优势,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大规模的建设开发提供金融支持。


[1] 课题组成员:郭万达、郑宇劼、冯月秋、胡彩梅,执笔:胡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