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雾霾的协同治理与机制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自2016年入冬以来,全国多城频频遭受雾霾袭击,直至来年3月供暖季结束仍未好转,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尤为严重。雾霾临城,灰暗倾轧,宛如一部灾难大片,令人紧张而压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环境经济与气候经济的研究者,我切实感到雾霾治理研究的紧迫性和肩上的责任。

从2015年4月份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立项通知以来,我们就组织所里的专家一起商讨调研的方案。在潘家华所长的指导下,项目组对京津冀雾霾现状、成因及治理成效进行案头梳理,并从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应急预案、公众参与和国际经验等方面进行专项分析。

2016年1月8日下午,项目组组织召开学术讲座,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庆先研究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朱松丽副研究员就雾霾治理问题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会议还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数十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参与。以此次学术讲座为契机,项目组进一步落实调研组的组成和调研方案,为后续的实地调研提供了总体框架。

在随后的时间里,项目组于2016年1月18日前往北京市环保局调研,同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的李立新处长进行座谈。通过此次座谈,项目组对京津冀三地的雾霾来源和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顶层设计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2016年1月19日,项目组前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调研。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王军玲副院长和孙长虹副院长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京津冀三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和水污染防治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北京市雾霾治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及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中的难点。

项目组于2016年1月20日赴石家庄市调研,河北省环保厅的孙学军总工程师接待了项目组,并介绍了京津冀三地环境协同治理的历史沿革和河北省在京津冀三地环境协同治理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河北省在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中的利益诉求。1月21日下午,项目组前往石家庄市环保局进行调研。石家庄市环保局副局长、石家庄市总量控制处负责人员、石家庄市排污权交易中心主任等人员参与了座谈会,介绍了石家庄市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方面的政策进展和创新举措,并提出了石家庄市在雾霾治理中面临的困难和利益诉求。

项目组于2016年1月27日,由庄贵阳研究员带队,前往北京市平谷区政府进行京郊散煤治理的调研。北京市平谷区发改委的主任和环保局等部门人员向项目组介绍了平谷区在压减燃煤方面的工作进展,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农村散煤治理政策及执行情况。

项目组于2016年2月27日由李国庆老师带队,赴天津市调研,天津市环保局的谢先举处长等相关人员接待并组织了业务综合处、水环境保护处、大气环境保护处、法制处、机动车污染防治处、应急中心、环境执法督察等多个处室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详细地介绍了天津市的雾霾协同治理思路和现状,并针对雾霾治理中的难题进行了交流。

2016年3月19日上午,项目组成员受邀参加中国金融40人论坛(CF40)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金融创新”闭门研讨会,李国庆研究员参与闭门研讨会的现场圆桌讨论,做了“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对项目组的初步成果进行了简要汇报。

基于以上基本情况,项目组主持人庄贵阳研究员于2016年3月21日召开项目报告提纲研讨会,邀请了陈迎研究员、李国庆研究员、娄伟副研究员、李庆副研究员、郑艳副研究员、李萌副研究员、胡雷博士和廖茂林博士等各位专家,共同确定了报告的总体提纲和各章的参与人员,并明确了项目初稿的完成日期。

冬季燃煤供热采暖是京津冀雾霾的重要诱因之一,为深入了解京津冀在推动清洁能源供热采暖方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016年6—8月份,项目组的娄伟副研究员等针对京津冀区域“可再生能源在城市采暖供热应用问题”进行了多次调研。2016年6—7月先后赴北京大唐高井热电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恒有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在北京大唐高井热电厂就煤改气及冬季供暖问题与企业管理代表和职工代表座谈。在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恒有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等机构,就北京市浅层地温能源开发在城市采暖供热中的作用进行专题调研。2016年8月赴河北廊坊市,重点就清洁能源在河北采暖供热应用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期间,项目组听取廊坊市政府、政协、发改委能源办、建设局、热力公司、科技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情况介绍并进行座谈交流,项目组还赴新奥集团进行座谈和项目实地考察,了解清洁能源供热采暖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京津冀雾霾治理的最新动态,2016年10月24—26日,项目组再次赴天津市环保局调研,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治理情况。天津市环保局副局长刘洁带领多个处室负责人参与了此次交流。通过此次调研,项目组了解了天津市在京津冀雾霾联防联控中的最新举措和困难,为项目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2017年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在城环所组织召开了国情调研项目的结项会。来自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巢清尘副主任、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的黄全胜高级工程师、北京师范大学的蓝庆新教授、对外经贸大学的冷罗生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魏一鸣教授作为评审专家与会。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报告对当前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这个重大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的研究特点和水平,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专家组同时建议,项目组可以在公众参与、散煤治理、企业转型、立法执法等方面进行深化。项目组会充分吸收专家意见和建议,针对调研报告薄弱的内容,结合最新政策进展,进行了补充调研,进一步修改完善报告。

本书是在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关于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问题调研”重大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术专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研究团队在调研方案设计、文献和实地调研、研讨和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专家报告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项目组筛选了当前困扰京津冀三地协同治理雾霾的重点问题:协同治理机制难题、能源清洁化转型难题、产业协同发展难题、建筑采暖的减排难题、交通领域的减排难题、应急预警构建难题、公众参与难题等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雾霾治理的经验,提出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的实现机制和政策建议。

此国情调研项目历时两年有余,由城环所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共同完成。调研成果不仅形成了近30万字的调研报告,还向中央政府部门提交了20篇对策建议报告,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发表文章,并接受中央电视台、《新京报》等重要媒体的采访。

各章执笔人与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由郑艳副研究员、博士生周伟铎和庄贵阳研究员完成。全书统稿由庄贵阳研究员、博士生周伟铎和薄凡完成,除此之外,沈维萍、王迪等做了大量的撰写辅助工作和技术支撑工作。

第一章由李萌副研究员、博士生薄凡和庄贵阳研究员完成。主要介绍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的现状、成因以及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由胡雷博士和硕士生仇莉娜完成。主要分析京津冀三地雾霾治霾的利益诉求,明确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的重点领域。

第三章由李国庆研究员、博士生周伟铎和硕士生陈捷完成。从顶层规划和行动措施两方面阐述京津冀地区雾霾协同治理的工作进展,并找出雾霾协同治理的难点。

第四章由博士生李芳完成。通过剖析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现状,阐明了京津冀能源清洁化转型的背景、主要路径、存在的问题、战略设计和具体建议。

第五章由博士生王颖婕和廖茂林博士完成。根据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大气污染的关系、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现存问题,提出建立京津冀产业转型的协同机制。

第六章由陈迎研究员、娄伟副研究员完成。主要分析了京津冀建筑能耗、排放与雾霾的关联性,进而指出京津冀建筑采暖的减排政策、难点及对策。

第七章由郑艳副研究员、廖茂林博士完成。论述了京津冀交通行业的能耗、排放与雾霾的关联性,探究京津冀机动车排放控制、推广电动车的前景和实现机制,最终提出京津冀交通运输体系的空间优化策略。

第八章由硕士生陈干完成。重在分析京津冀雾霾重污染应急预案的实践进展,针对京津冀预案协同存在的问题,提出京津冀三地应急预案协同的思路。

第九章由博士生周伟铎和初冬梅博士完成。主要探讨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出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政策建议。

第十章由博士生王颖婕、李芳及廖茂林博士完成。通过对国内外雾霾治理先进经验的案例分析,为京津冀雾霾治理提供借鉴。

第十一章由庄贵阳研究员和博士生周伟铎、薄凡完成。针对协同治理理论与雾霾治理的契合性,结合京津冀雾霾治理的现实挑战,提出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的实现机制和政策建议。

参与调研和讨论的人员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朱守先副研究员、李庆副研究员等和对外经贸大学的王苒博士等学者。此外,来自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学生也参与了调研和讨论,他们是城环系2014级博士生李一丹、城环系2015级博士生朱玥颖、投资系2015级硕士生周业静、投资系2015级硕士生孙飞红、数计经系2015级硕士生汪海建、财经系2015级硕士生代阳阳、世经政系2015级硕士生徐文燕、数计经系2015级硕士生崔玉、农发系2015级硕士生黄乃鑫、曹阳、财经系2015级硕士生叶祖滔等。

在此感谢参与项目调研及讨论的各位专家学者、来自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青年学生以及京津冀三地接待调研组并座谈的各级地方官员和学者。虽然这个国情调研项目已经结束,但是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依然在路上,我们城环所的各位同人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继续为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建言献策。

由于研究能力和时间有限,本书难免会有错误或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庄贵阳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