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
国务院设立新区的时间跨度大且密度不一。1992年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务院没有批复设立新区。2009年年底,设立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天津滨海新区。2010年至2012年批复设立4个新区,先后是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2013年,新区批复工作暂停。2014年1月起,新区批复工作提速,2014年、2015年每年均设立了5个新区,2016年已设立长春新区、江西赣江新区(见表1—1)。
新区的设立与国家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设立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表1—3)。
表1—3 设立国家级新区的三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1992—2009年)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国家仅设立了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两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直辖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和经济发展的引领地区,其开发建设有利于促进上海市和京津冀地区融入国际经济,释放发展潜能,增强竞争力,更带动了新一轮大规模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沿海开放重点由南向北拓展。
改革开放以后,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注入了巨大活力。相较而言,上海经济发展放缓,全国经济中心地位有所下降,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7.48%降至1990年的4.19%。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从全局出发,同意开发开放浦东,原则批准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开发开放浦东对上海和全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1992年国务院进一步同意上海市设立浦东新区。
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呈现“南快北慢”的格局,作为华北经济中心城市的天津市发展相对滞后,1990—2005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占京津冀地区的比重由18.21%下降到17.88%,1999年一度低于17%。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明确做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200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2009年国务院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正式设立天津滨海新区。
为加快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国家赋予两个新区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领域的先行先试权限,又陆续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功能平台建设上给予了重点支持,更调整设立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区,全力支持新区发展。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90年到2015年,浦东新区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7898亿元,增长了131倍,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090亿元,增长了308倍,地方财政收入从5亿元增长到788亿元,增长了157倍。2006年到2015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60.5亿元增长到92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804.29亿元增长到60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13.83亿元增加到1197.1亿元。两个新区逐步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切实提升了所在区域的综合实力,带动了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发展。
二 第二阶段(2010—2013年)
2010—2013年,国务院相继批复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广州南沙新区。新区数量增加,开始加速增长;范围拓展,向东部沿海有条件的城市和西部省会城市布局,体现出东中西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展目标更加多元,涵盖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海洋发展战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等目标任务。
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逐步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向东中西协调发展迈进。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全面超过东部地区,西部经济增长速度领跑全国。2010年,国务院开始支持中西部有条件地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进一步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活力,国务院于2010年5月和2012年8月先后在西部地区设立重庆两江新区和兰州新区,提出要把建设重庆两江新区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积极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拓展我国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近4万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1%。为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促进全国经济转型升级,2010年4月,国家启动全国海洋经济试点工作,初步提出在山东、浙江和广东三省开展试点。在此基础上,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6月,同意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提出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以来,国内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重点地区一体化步伐加快。为全面推动珠三角地区转型发展,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广州南沙新区,提出把广州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第二阶段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新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速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重庆两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00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0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211亿元增长到45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529亿元增长到197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6亿元增长到303亿元。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765.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500.53亿元增长到1135亿元。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跃升到2015年的12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140.37亿元增长到476.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36亿元增长到9.2亿元。广州南沙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836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1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4.78亿元上升至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191.4亿元上升至621亿元。
三 第三阶段(2014年以后)
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设立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江西赣江新区共12个新区。新区设立和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数量有序增加,空间布局进一步拓展优化,支持政策逐渐完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国家重大改革任务进一步强化。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国家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有条件的地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充分的支持,新区功能更趋完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国家级新区布局更趋优化,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2014年1月初,国务院批复设立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拓展西向开放深度和广度的重要举措。随后,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新区设立审核办法》及细则,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政策文件,严格规范新区设立,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新区健康发展的方向、重点和支持措施。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国务院于2014年6月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为推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积极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促进辽宁、黑龙江、吉林经济发展,国务院于2014年6月、2015年12月、2016年2月先后批复设立大连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为推动探索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4年10月批复设立四川天府新区。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务院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先后批复设立湖南湘江新区和江西赣江新区。为推动苏南现代化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更好更快发展,国务院于2015年6月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为推动福建积极参与、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国务院于2015年8月批复设立福州新区。为支撑我国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发展,推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改革创新,国务院于2015年9月批复设立云南滇中新区。
第三阶段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正在快速健康发展,开发建设成效逐步显现。2012年到2015年,陕西西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320.88亿元增长到432亿元,增长了35%,固定资产投资从597.59亿元增长到1512亿元,年均增长36.3%,累计完成4253.51亿元;贵州贵安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98亿元增长到17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110亿元增长到615亿元,年均增长77.5%,累计完成144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0.83亿元增长到6.6亿元,年均增长99.6%。青岛西海岸新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列第三名。大连金普新区2015年整体稳中有升、结构逐步改善,各项经济指标整体好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