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2001—2011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10.4%,令世人瞩目。与此同时,由于多年的粗放扩张,使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刻不容缓。中国经济需要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规模转变为追求质量提高效率,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5年中央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央建议还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2005年,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重新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要重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体会,主要是1995年我国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进展不理想,总体而言粗放式增长格局未变,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参加了这次中央建议的起草工作。起草小组开始工作时,国家发改委等已准备了大量材料,当时我看后印象最深的,一是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2004年的50%以上;二是2004年,我国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但是消耗了全球8%的原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和31%的煤炭;三是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居第133位。这些都说明,资源和环境已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瓶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突出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并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要求作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论述,提出了要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扩张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特别强调能源节约,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列为“十一五”的重要目标,还提出要着力自主创新,切实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等。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扩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呢?这是因为,2005年以后,经济继续以两位数速度增长,而这种高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还新出现了“三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问题且未能有效解决,因此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具体要求实现如下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上述三个转变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内涵上有新的扩展,即包括了改善或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容,增加了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内容,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以及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的要求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提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综合国际国内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紧接着,2010年,中央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时又一次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议还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5年后,我用了相当一部分精力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及其实现途径问题,亦即经济转型问题,在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我认为,经济转型一般指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即从通过粗放扩张追求数量增长为主向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转型,同时也可以把经济体制的转型包括进去,因为根据中国的经验,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靠深化改革来推动,如果不深化经济改革包括科技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就很难转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九五”计划建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统称为经济转型。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这些年发表的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和深化改革的文章,汇编为经济转型论集出版。本论集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第二部分为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途径与方法,第三部分为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书共收集文章60篇,其中有8篇曾经在我过去出版的文集或选集中收进过,篇幅约占全书的15%,考虑到这几篇文章与本书专题关系比较密切,所以这次也把它们收进来了。三部分的文章均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序。为保留文章原貌,这次未对文章进行修改,只对个别错字和数字做了订正。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表明,经济转型困难重重,阻力很大,进展缓慢,充分体现知易行难这一格言。看来,中国经济转型需要长期的努力,没有十年八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显然,经济转型问题将继续吸引中国经济学家潜心研究,努力探寻其客观规律性。我自己也将继续关注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再做出一些研究成果,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卢小生编审在本书编辑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特致衷心的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程锦锥博士帮我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一并致谢!

张卓元

2012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