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形式,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生态文明观,是可持续发展系统对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
1.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个新概念。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下面是几种较有代表性的有关“生态文明”的定义或描述。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生态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一种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它继承和发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在自然界的基础上与之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共处,人与生存环境必须协同进化[2]。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人类未来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落实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文明是要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繁荣物质文明;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树立生态观念,以此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目前人类最高级的文明形式,它以建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协调的可持续性社会为目标,强调文明进程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是人们对于生态文明所抱持的态度、情感、看法和观点,简言之,就是生态文明的理念。人们只有树立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才有可能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以建设可持续性社会为目的的,因此,生态文明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知”与“行”的关系,而绿色消费观和清洁生产观是两个核心的生态文明理念。
文明是个历史范畴,生态文明阶段是人类经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文明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不但人类个体要得到全面发展,社会整体要得到全面进步,而且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地球生态系统也要协同进化,持续繁荣。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必须致力于消除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承载力相协调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必须提倡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建立与可持续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环境伦理,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政治文明,必须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保护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保障公众的民主参与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与传统的农业文明观和工业文明观相比,生态文明观既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型,也是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型。生态文明观认为,自然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具有为人类所用的功利价值,而且具有其与生俱来的内在价值,人和所有其他生命形式一样都是依存于自然系统的,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崇尚生命,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生态文明观还认为,人类应负责任地生活,摒弃工业文明那种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的单行道式的生产方式,以及那种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的穷奢极欲式的生活方式,致力构建一个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方式。总之,“我们行动的结果应当有利于自然的进程……这种进程包括实践中进行的物理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过程。在这个无所不包的意义上,我们必须与自然和谐地生活,然后才能起到我们的作用,同时实现我们自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