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苛政猛于虎
从洛邑游学回来后,孔子更加谦虚谨慎,勤勉自己,无论做什么的时候,都提醒自己不要主观臆断,要冷静分析。这样一来,他不但知识增加得快,个人修养也提升得很快。
人们都听说了孔子游学的经历,也看到了他在知识和修养方面的进步,于是就对他更加钦佩。这样一来,想拜他为师的人更多了。
此时的孔子已经不再安心于教书育人,他希望凭自己的才能造福百姓,振兴鲁国。他曾对弟子说:“苟有用我者,一年而已,三年有成。”意思是说,如果有人用我来治理国家,一年能看到效果,三年就可以让国家井井有条。
可是,此时鲁国的政局发生了“大地震”,严重地打击了孔子从政的抱负,同时还让他无法继续安静地教书育人。
在此之前,鲁国的实权一直被以季孙氏为代表的三桓把持着,前几年三桓通过四分公室,完全控制了鲁国的军事和政治大权。其中以季氏的势力最大,鲁国朝政被季平子一手操控,鲁昭公成了摆设。
但是,鲁昭公并不甘心,挖空心思想要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夺回来。天随人愿,正好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季平子与郦邵伯之间的斗鸡风波,给了鲁昭公一个合理的夺权借口。
斗鸡是鲁国贵族之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带有赌博性质。一般来说,小赌怡情,大家玩斗鸡无非是图个乐,可是季平子和郦邵伯两个人玩的很大。由于季平子输多赢少,所以他很不高兴,为了能赢钱,他想了个馊点子,再斗鸡的时候,他给自己的斗鸡穿了件皮甲克。
郦邵伯根本就没有料到他会这么干,一下子输了很多牛羊。不过,郦邵伯也不是吃素的,他很快就想出了对策,他让下人在自己的斗鸡爪子上绑了锋利的刀片。于是再斗鸡的时候,季平子输得很惨,不仅把上次赢来的牛羊输了回去,还倒赔了郦邵伯几块地。
这样一来,季平子心里就更不舒服了,于是他一气之下就带兵赶走了郦邵伯,占领了郦邵伯的封地。郦邵伯打不过他,只好到鲁昭公那里哭诉。
就在鲁昭公琢磨怎么收拾季平子的时候,嚣张的季平子主动把脸伸了过来。原来,就在季平子刚刚占领郦邵伯的封地没几天,赶上了祭祀鲁襄公的大典。按照规定,在祭奠仪式上要跳一种舞蹈。按照周礼规定,天子的舞蹈为八人一组,共有八组六十四人,称为八佾,诸侯六人一组,六组三十六人,大夫家四人一组,共四组十六人,士族二人一组,共两组四人。因为鲁国是周公的封地,所以被允许使用八佾的规格。
可是,到了舞蹈开始的时候,大家发现负责跳舞的演员只来了两个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其他六十二个人都被季平子叫到自己家里跳舞去了。可是,季平子只是一名鲁国的大夫而已,按规定,他只能被允许使用十六人的舞蹈祭祀。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他气愤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夫使用天子的规格,这都可以忍,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忍的?
季平子在这件事情上太嚣张了,让很多人对他心存不满。于是,和他有矛盾的郦邵伯等人开始四处活动,联系各方面反对季平子的势力,并鼓动鲁昭公打击季平子。鲁昭公早就想办季平子了,一直等机会呢,所以就一口答应了郦邵伯等人的请求。
经过充分准备,鲁昭公于九月派兵偷袭季平子的封地。季平子没有防备,仓促应战,因为寡不敌众,只好带领少数护卫逃到了祭祀的高台上,一边拚命抵抗,一边派人去和鲁昭公谈判。
一开始,季平子请求鲁昭公把他流放到沂水边,然后让有关部门对他进行调查,如果他真的有罪,他愿意接受惩罚。鲁昭公没同意。
退而求其次,季平子又请求鲁昭公放自己回到封地费邑,并发誓永远不再来曲阜。鲁昭公还是不答应。
最后,季平子请求鲁昭公放自己一条生路,允许自己带着五辆车和一些护卫到国外流亡。但是,鲁昭公还是不答应。
鲁昭公不想赶尽杀绝,但是他更不敢放季平子一条生路。因为鲁国的军队有一多半由季氏领导,在自己号召大夫们进攻季平子的时候,那些属于季氏领导的军队就没有响应,而是在坐观其变。如果自己放季平子一条生路,一旦他将来杀个回马枪,那时候再低头求饶的就会是自己了。但是,因为季平子占据高台,拼死抵抗,鲁昭公一时半会拿他也没办法。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鲁昭公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拿下季平子,这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因为在局面僵持的时候,季平子派人联系了以前自己领导的军队,军队的几个首领权衡之后,感觉还是跟着季平子比较舒服,于是开始率兵攻打鲁昭公。
此时,三桓之一的叔孙氏也明白过来,一旦鲁昭公打掉了季氏,下一步可能就会拿自己开刀,于是,他也派军队进攻鲁昭公。
三恒之一的孟孙氏,看到叔孙氏的选择,知道大局已定,于是赶紧变节,不仅杀了鲁昭公派来的联络人郦邵伯,还派出军队攻打鲁昭公。
鲁昭公抵抗不住,只好逃亡去了齐国,最后死在了晋国。从此,季平子完全掌握了鲁国政权,成了名义上的国君,国家大事也都由他来处理。
孔子对此次鲁国的政变非常愤怒,但他对此也无能为力。为了表达自己对季氏专权的不满,他决定离开鲁国,到国外去发展。可是,去哪里呢?
此时的孔子已经三十五岁,在各诸侯国的名气很大了,他想起了五年前自己与齐景公的那次见面。当时,齐景公曾力邀孔子到齐国发展。于是,孔子带领着弟子们离开鲁国,向齐国前进。
有一天,他们走到泰山脚下,突然听到路边有个女人哭得非常伤心。于是孔子让驾车的子贡停下马车,然后站起身来手抓着车前的横木仔细地听着。听了一会儿,孔子对弟子说:“这女人哭得很伤心,但是除了伤心,她好像还有什么发愁的事情。”于是他让子贡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子贡下车去问那个女人为什么哭泣,那个女人回答说:“很早以前我的舅舅在这被老虎吃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子贡很吃惊:“那你为什么不搬到别的地方去呀?”
这个女人无奈地说道:“别的地方税赋太重啊!这里是荒郊野岭,没有人管,不用受当官的压榨。”
子贡回来把自己与女人的对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叹息着道:“徒弟们,你们都要记住,统治者的过分压迫和剥削比老虎还可怕呀!”
这就是“苛政猛于虎”的来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行路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去齐国的路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还学到了很多东西。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经典语录也是出自孔子去齐国的路上。
当时,孔子前进的车子被一个小孩挡住了,这个孩子正在路中央用石头垒东西玩耍。
一开始,孔子的学生子路下车对小孩说:“小朋友,你快拿着石头躲到路边,我们要过去!”
那个孩子问道:“车上坐的谁?”
子路趾高气扬地说:“是孔子。”
小孩好奇地问:“孔子是什么人?”
子路得意洋洋地告诉他:“孔子是圣人。”
小孩想了想,问道:“圣人是不是什么都懂?”
子路不屑地回答:“那当然!”
小孩笑了笑,说道:“好,那我就去问问他,只要他回答对了问题,我就把石头拿开,放你们过去。”
其实,孔子一直在听他们的对话,对这个小孩要问自己问题,他感到好笑又可爱,便说:“你随便问什么都行。”
小孩张口就问:“我问你,是城躲车还车躲城?”
孔子不加思索地答道:“还用问,当然是车躲城了。”
小孩得意地笑着说:“那你看看地上,我用石头堆的是什么?”
孔子低下头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小孩垒的是房子,不仅有房子,周围还有城墙。说话算话,孔子便吩咐子路赶着车子从这“城”边上绕过去。
谁知这小孩还不算完,紧走几步撵上孔子,接着又问:“你既然是圣人,今天我就考考圣人。你说是早晨太阳离得近还是中午太阳离得近?”
孔子没有迟疑,张口就答:“早晨太阳离得近。”
没等这个小孩问“为什么”,孔子便主动解释道:“因为早晨太阳大,中午太阳小。”
这时候小孩又笑了,笑着问道:“那你说,太阳是离得近了暖还是离得远了暖?”
孔子没想到这里面有陷阱,还是张口就答:“肯定是离得近了暖。”
小孩得意了地问道:“那为啥我觉得中午暖?”
是啊,如果离得近了暖和,那就应该是中午,可刚才孔子还说早上太阳离得近呢!孔子就这样被问住了。
他看了看这个孩子,感叹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啊,连一个小孩都能成为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