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要玩手机,怎么办
有一次,我在餐馆看到一位爸爸带着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来吃饭,孩子从进门开始就一直哭闹,爸爸尝试了很多办法也没能哄好,就掏出手机给孩子玩,孩子立刻安静下来专心地玩手机,眼睛一直盯着手机,爸爸就趁机一口口地喂饭给他吃。
这个场景大家都不陌生吧?孩子小时候,带他真的不容易。有的时候我们想要自由一会儿,就会把手机这类的电子“保姆”扔给孩子,孩子就不再来黏自己。而且孩子在玩手机游戏的时候,很快就能掌握技巧,仿佛天才一样,让家长看了都觉得自豪。可是,时间久了,很多问题会凸显出来,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孩子的视觉系统没有发育成熟时,过量地使用手机肯定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另一个问题是会形成对手机的依赖,让孩子不想读书、不想运动,慢慢地不想跟人交流,只想停留在手机世界中。
手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破坏延迟反馈模式
手机游戏都是特别及时的反馈模式,孩子每做对一个小的行为,游戏会立刻给出一个反馈。比如,在手机上玩切水果的游戏,他不停地去切,只要切到一个,手机会立刻给他一个声音的提醒,甚至果汁染满屏幕。孩子对成功的渴望会得到及时的满足,慢慢地他会习惯于这种“快”的即时反馈模式。
当孩子习惯了这种“快”的即时反馈模式时,他的大脑很难接受另外一种模式——延迟反馈,就是一种行为要坚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
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反馈。比如孩子用很长的时间去建构一个大的积木模型,当建成城堡的那一刻,他会觉得好自豪;他用很长的时间去摆多米诺骨牌,当一块块都摆好,然后一下推倒的那一刻,他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这种反馈的模式是比较慢的。如果孩子从小知道他做出的行为虽然暂时得不到反馈,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得到,得到的时候很幸福,那么在坚持一种行为的过程中他就不会着急、失望,会习惯这种较“慢”的延迟反馈模式。
而这种慢的延迟反馈模式正是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常见的反馈模式。在小学的课堂上,不会是他每学会了一个知识点老师都夸他,不会是他每认真听课一会儿就立刻可以看见效果。一个班那么多的孩子,常常是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长时间才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次反馈。那么,一个熟悉了手机游戏的“快”的即时反馈模式的孩子,对于这种“慢”的延迟反馈会很难去适应。他总是渴望每一个认真学习的行为都能够得到立即反馈。当他得不到的时候,他就会失望,就会走神、溜号,去找一些新鲜有趣的事。
在家做作业也一样,如果把数学题放到电子游戏中,每做对一道,立刻就有一个“丁零零”的反馈声,而且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正确率,那孩子就会动力很强。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套两三页的卷子,中间是没有反馈的,如果孩子又不能去适应这种“慢”的延迟反馈模式,就很难集中精力认真写完,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全神贯注,可是等到去学习的时候,就坐立不安,因为他可能是渴望每个学习行为后面能够有立即的反馈。
所以,在小学阶段如果不去改变孩子的学习模式,不让他去适应这种“慢”的延迟反馈模式的话,孩子就无法适应学习。
“四个如何”——合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真的不亚于定时炸弹。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限制孩子玩手机呢?怎么限制才能有用?这时,一定要思考“四个如何”。
第一,如何提出要求?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提出限制要求?有的家长会说,因为上学时间很紧,要好好学习,所以孩子不能玩手机。这样孩子会突然间觉得被限制了,不让玩手机的时候,反抗都是很强烈的,肯定要哭闹,这时如果还在对他讲,是因为要学习才不能玩手机,那他对学习会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会憎恨学习。
所以不能用学习、阅读、运动来作为限制玩手机的理由,最好找到科学依据,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一篇医生的文章,或者相关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医生要求小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不能超过20分钟,低年级孩子要限制在10分钟之内,否则会损伤视力,早早戴上眼镜。这样限定的时候,他不会跟学习产生对立感,而且因为有科学依据,他还会有一个不得不做的紧迫感,限制要求就比较容易接受。
第二,如何控制时间?孩子玩游戏时最常见的现象是时间到了他不关,耍赖。这就涉及怎么控制时间的问题。首先,由家长来计时,还是由孩子自己来计时?如果由家长来记,那么很有可能孩子正玩得起劲的时候,突然之间家长说时间到了,孩子还没玩够。其次,用闹铃或手机计时好不好?好一些,但也有可能孩子在玩的时候很专心,闹铃突然响起时他对这个时间并没有预期,所以总会耍赖想多玩会儿。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最好是用一种直观的、可视化的方式来计时。比如沙漏,买一个漏沙时间为10分钟的沙漏,孩子来计时,把沙漏一翻,让孩子开始玩,孩子会对那个沙漏里的沙子流下的过程有个直观的感受。他一边玩着游戏,一边看着沙子在流,心中会有一个关于时间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时光流逝,懂得了珍惜时间。当沙子流到底,他就知道时间到了,这样他更容易接受。
第三,时间到了,如何来关闭游戏?最好的办法是由孩子自己来关闭游戏。要和他商定,由他自己来关闭,但要说好,如果到了时间没关的话,家长会提醒一次,还没关闭的话,那么家长会强行关闭。
这时如果他哭闹,你怎么办?家长千万不要妥协!孩子一哭一闹就妥协,规矩就白立了。这时也不要批评他,孩子本身因为行为受到限制就不开心,这时要再加上批评的力量,他对控制玩手机的反感会更强。
所以可以用我们建立规则时最常用的方法,叫作温柔地坚持。温柔地坚持是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要温柔以待,不去指责他,不去呵斥他,而是接纳他的这种“没玩够”的心态。当他哭的时候,跟他说:“嗯,真的没玩够,刚才玩得蛮开心的。”当他平静下来的时候,跟他说:“我看你刚才玩得特别好,明天你接着玩。”家长要温柔地接纳孩子的情绪,至少保证不去指责孩子,在旁边静静地陪伴他,等他情绪稳定下来。坚持几天,孩子就接纳限制玩手机的规矩了。
第四,孩子做到时,如何及时表扬、强化?当他突然之间做到了自己主动按时关闭游戏,我们怎么办?要说:“很好啊,咱们说玩20分钟,你就玩20分钟!到时间你自己就关了,真棒!你能够说到做到。来,明天接着好好玩!”
第二次玩的时候,他自己看着沙漏,一到时间,他又关了游戏。你要接着说:“哇!你做得真好,你真能说到做到,明天你好好玩,而且妈妈还支持你,选你自己喜欢玩的内容。”
时间长了以后,孩子对手机的使用会有很强的掌控感,他自己知道什么时间玩、玩多长时间、确定玩什么样的内容,他甚至能进行计划。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孩子玩手机节省下来的一点时间干什么?能不能让他做本练习册,写点口算题?不要!节省下来的时间一定要做一些让他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比如他喜欢阅读,那就让他阅读;他喜欢出去玩,那就让他出去玩。把他玩游戏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让他的生活更丰富、更有趣的事,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对玩手机的限制。
过度使用手机会造成孩子过于依赖及时反馈,不能去适应学习中“慢”的延迟反馈,所以我们要尽早进行限制。这个过程一定不会是一个很顺利的过程,可能需要三五天,甚至一两周,你一定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这样你便不会内心急躁,从而做到温柔地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