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风云·1368-1683:大航海时代的失陷与收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我们这本书中的故事,起点在公元1368年,终点在公元1683年。故事的主人公,叫台湾。故事的内容,是收复台湾。

主人公是我们熟悉的名字,内容是我们熟悉的名词。熟悉的背后,却藏着一段遥远的陌生:在15世纪至17世纪人类大航海时代,这个如今越发牵连着我们情感的岛屿,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的分别与喜悦的团聚。在这痛苦与喜悦之间,是一场场接踵而来的侵略、灾难,是一代代炎黄子孙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所有的奋斗、牺牲,只为了一个传承到今天的朴素信念: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到这个“不可分割”,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下,人们似乎都说得很多。但说得多,却未必就能懂得,简单的四个字经历了怎样漫长的沉积,又意味着怎样的沉重。

说到它的沉积,我们总是习惯追溯台湾的历史。如果仅仅按照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台湾与大陆建立联系,开始于东吴孙权时代,距离今天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真正开始设立官府,进行行政统治的历史,更是直到宋朝才开始,距离今天大约有一千年。对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虽然也算漫长,却也只是其中一段。但是考古发现与科学研究证明出来的历史,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台南发现的“左镇人”化石,距离今天有一万至三万年,越来越多的证据可以佐证,它与“元谋人”和“北京猿人”,都存在着传承关系。台湾东海岸台东县出土的“八仙洞遗址”,是台湾旧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见证,距离今天大约有七千至一万五千年,其文明被称为“长滨文化”,然而从其遗留的石器、角器等物件看,恰与大陆系统的砾石砍器文化息息相关。在台湾地区发现的古文明遗址,更与相邻的福建、广东地区出土的类似遗址有惊人的相似。考古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台湾旧石器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台湾“中研院”前副院长张光直教授更直言不讳:“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应该从福建省去找。”今天的台湾民间故事,仍然留存着一个凄美的传说:有一个下地干活的小伙子,有一天在种地归来的路上,却突然遭遇到了地震,接着他看见自己眼前的土地剧烈地震颤,与大陆分割,竟成了海上一个岛,与望眼欲穿的家乡越来越远。这个小伙子就是台湾人的祖先,这个漂流而去的小岛,就是台湾。“无巧不成书”,在20世纪开始震动世界的“大陆漂移说”中,同样有这样的科学假说:台湾岛原本就是和大陆连成一体的,是在著名的“版块漂移运动”中,变成了今天的模样。美国科学家曾经按照地图的比例,用电脑将台湾岛与福建省做了一次“模拟重合”。实验的结果是,福建省与台湾岛之间的地形轮廓,完全可以拼接在一起。

台湾的“不可分割”,其历史累积,并不是某朝、某个时间段才开始的;相反,更加遥远,起于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最早阶段,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开始,它就是我们民族躯体上的血肉。

因为漫长的累积,所以有了它的沉重。虽然台湾有文献记录的历史,是从三国时期才开始的,但是东吴的史料告诉我们,早在孙权之前,福建、广东、浙江沿海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与台湾岛有过交往。秦汉时期,就曾有沿海百姓与台湾居民用粮食交换土珠、玛瑙等货物。在三国东吴孙权时代,卫温第一次率领“甲士万人”造访台湾。到隋朝时期,又有朱宽、陈梭等人以朝廷官员的名义巡视台湾。在这日益密切的往来下,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越发互通有无。宋朝的时候,在台湾地区定居的大陆百姓已经形成了规模。北宋时期,第一次将台湾的人口“编户”,隶属于福建晋江县管辖。这是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立府衙的开始。到元朝的时候,更是开始驻扎军队、征收赋税。从千年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看,如果说最初的台湾,只是我们这个民族躯体上普通的一部分,那么到了14世纪,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血液输入进来,日益茁壮。它“不可分割”的地位,在这个大趋势下越来越重要。

然而台湾命运的挑战,也正是在这时期开始了。自14世纪,正是人类进入“航海时代”的前夜。波涛万里的航船上,承载着外来的野心家们。他们一次次越洋而来,造访中华。台湾,作为中国东海的珍珠,自然引来了无数垂涎。它太美好了,美好得有无数人要争抢到它。暴风骤雨的灾难,自14世纪的倭寇之乱开始,一轮轮接踵而来。然而纵然伤痕累累,纵然血雨腥风,纵然分分合合,却有那么多的人,愿意舍生忘死地保护它。拜他们所赐,有了我们这本书的故事:从明至清,在人类大航海殖民时代下,一轮又一轮可歌可泣的保卫台湾、收复台湾的历史。一切,还只为了那个朴素的愿望:不可分割。

以“不可分割”的名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三百多年前那一幕幕荡气回肠的笔墨。同样以“不可分割”的名义,有了我们今天的这本书,在台湾依然牵连着我们情感的今天,真实地再现祖先曾经走过的那一段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