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的长影大门
1975年,我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做剧本编辑。那年夏天,我就是从这个大门,走进了长影。
摄影棚里的一堂内景,道具在布置摆设,照明在摆放灯具。
电影《杜十娘》拍摄现场
初到长影的那段日子,我常在长影大院里转悠,有时钻进幽暗的小放映室看片子,有时跑到摄影棚里去看拍戏。长影有七个摄影棚,在当时全国的电影厂里是规模最大的。每个棚里,每时每刻,都上演着人生的戏剧。
电影《创业》的一幅场景气氛图,美术师王崇绘制。
初入总编室,板凳还没坐热,我就被临时派去《继业》剧组,当了一回场记。《继业》剧组基本就是《创业》的原班人马,正当我们在外景地采景时,主创人员突然被连夜召回北京。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这场“《创业》风波”的来龙去脉。
电影《奇袭白虎团》剧照
在那个特殊年代,许多电影都拍得战战兢兢。“文革”中长影拍过两部样板戏电影《沙家浜》和《奇袭白虎团》。在影片摄制期间,国务院文化组曾以密件形式将样板戏拍摄经验下发到长影,要求有关人员组织学习。据说《红色娘子军》摄制组为了做到“不走样”,美工甚至拿着尺子去量舞台上的椰子树高度,多出一厘米也要锯掉。
电影《保密局的枪声》拍摄现场
到了70年代末,兼具娱乐性与商业性的惊险片一度成为最流行的电影类型。常彦导演的《保密局的枪声》,在当时创造了一个票房神话。记得影片在全国上映的时候,我正在哈尔滨组稿,只见由当地影院自发装扮的彩车,挂着长影厂标和电影片名的横幅,热热闹闹地在大街小巷开过。那些天,影院一票难求,万人空巷。
电影《勿忘我》与《人到中年》的两位女主人公,左为方舒饰演的雯雯,右为潘虹饰演的陆文婷。
《勿忘我》与《人到中年》,是两部知识分子题材电影,当年在剧本审查时都曾一度受阻。1980年,我到北影编剧进修班学习,同居一室的郑同学是夏衍的亲戚,我便委托他把《勿忘我》剧本带给夏公看看。夏公不仅看了剧本,还予以肯定,说可以拍。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勿忘我》和《人到中年》最终投产,上映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电影《苦恋》拍摄现场,导演彭宁(左二)正在给演员刘文治(左一)说戏。
电影《苦恋》(后改名为《太阳和人》),至今没有公映。该片的导演是彭宁。当年彭宁家居北京,来长影拍片就住在小白楼里。我的办公室在楼下,他的房间在楼上阶梯拐角处,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也就格外关注他的作品。从1980年我第一次在长影小礼堂观看这部影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四年,导演彭宁已英年早逝,《苦恋》则还在长影一座铁制的文件柜里密封着。
长影部分影片海报
仿佛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接力赛,当长影几辈艺术家传承下来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的手里,我们拿过接力棒继续往前跑到今天的时候,长影已经铺展了七十年的路程。这一路上,走过许多人,也留下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