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天下: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碰撞黑土地

苏联出兵东北。关东军的最后一个黄昏,太阳旗纷纷坠落。国共两党同时看好黑土地,李运昌近水楼台先得月。飞机一头栽进稻田,彭真受了脑震荡。谜一样的林彪,罗荣桓跨海东征,许世友渡口送别。

1945年8月9日。远东战场。

苏联红军后贝加尔军区,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太平洋舰队和黑龙江区舰队,编组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一个骑兵机械化集群、三个空军集团军、三个防空集团军,总兵力150多万,大炮26000多门,坦克5500辆,飞机3800架,舰艇500艘,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攻入中国东北境内。盘踞中国东北多年的日本关东军,一向以骁勇善战而名满天下,但此时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日军在苏联红军的毁灭性打击下迅速崩溃。

不可一世的武士们迎来了最后的黄昏。骄傲的太阳旗向黑土地纷纷坠落。

西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率后贝加尔方面军主力由蒙古东部突出部出击,横穿沙漠,越过大兴安岭,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8月19日,方面军主力前锋进抵长春、沈阳近郊,左翼攻占了齐齐哈尔,右翼进抵张北、承德、赤峰等地,切断了东北与华北日军的联系。

东路,麦列茨科夫元帅率远东第一方面军与关东军主力交战。日军负隅顽抗,无奈军力对比悬殊,第一线阵地迅速崩溃。双方装甲部队刚一接触,胜负便成定局。日军的坦克装甲极薄,高射机枪一扫,坦克的装甲便像马蜂窝似的,全是窟窿眼儿。相反,苏军坦克的装甲十分坚固,连炮弹都无法洞穿。8月17日,苏军攻占勃利、图们,8月19日攻占敦化、汪清。

北路,普尔卡耶夫大将率远东第二方面军强渡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主力在黑龙江区舰队配合下,沿松花江南下;右翼攻占瑷珲城后,向嫩江前进;左翼逼近宝清。8月19日,北路苏军连克佳木斯、依壮后,逼近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

8月19日,苏军伞兵部队在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大城市空降。

8月20日,苏军伞兵部队同时在双辽、辽源、延吉、吉林、大连、旅顺、平壤、元山、咸兴等城市空降。东路和西路苏军在哈尔滨、长春、沈阳胜利会师。

8月31日,苏军解放东北全境。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和苏军即将回国,使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出现了权力真空。当时,东北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钢铁产量占全国90%,煤炭占60%,发电量占40%,而且拥有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和最大的产粮区。

东北的战略地位,注定了它将会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

1945年9月14日,延安王家坪。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下午1点准时召开。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朱德、陈云、彭真、彭德怀、叶剑英、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已经于8月28日,乘飞机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中央的工作暂时由刘少奇负责。

刘少奇正在谈论东北的战略地位,这时一位干练壮实的汉子走进窑洞。汉子站在门口扫视了一下会场,满嘴油光发亮。刘少奇立即停止发言,几步跨过去,拉着汉子的手对大家说:

“这位就是我们第一批出关的先锋官,曾克林同志。”

会场立即响起一阵掌声。

“先锋官,过来坐。”彭德怀站起身热情招呼道。

曾克林在彭德怀的身边坐下。朱德见他嘴里还在嚼着什么,于是说:

“到家啦,饭可要吃饱哟。”

“吃饱了,吃饱了……”曾克林连忙起身回答道。

“现在请曾克林同志谈谈他们出关的情况,和目前东北的现状。”少奇望着曾克林说,“越详细越好。”

曾克林挺着腰板开始汇报他们出关的情况。他刚一开口,朱德挥着蒲扇说:

“坐下讲嘛,你刚坐飞机还不嫌累呀,哈哈……”

曾克林说:“谢谢老总。我们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接到向辽宁、吉林进发的命令后,于8月16日出发,由我和分区副政委唐凯率领,共4000人……”

曾克林向中央详细汇报了他们配合苏军,解放东北部分地区的经过。

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部队,在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凯率领下,由抚宁台头营地出发,经石门寨、绥中、锦州直奔沈阳。部队在进军途中不断受到日伪军队的袭击。当时大雨连绵,沿途河流洪水暴涨,道路泥泞。为了加快进军东北的速度,部队在解决了石门寨、九门口等地伪军之后,决定迂回山海关,于8月28日到达绥口。8月29日夜,部队得到一个消息,说苏军一个分队正从赤峰方向开来。曾克林与唐凯十分高兴,立即做好迎接准备。

8月30日上午9时,苏军分队乘五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远远驶来。曾克林命令由号手组成的临时军乐队一齐吹奏,部队分列在公路两旁,准备迎接。

苏军一见这些没穿军装,又没军衔的人,误以为是日伪杂牌部队或是武装匪徒,个个端着冲锋枪,神情极为紧张。

车队停下后,唐凯朝吉普车走去,对车上的苏军上校说:“我们是八路军,共产党的部队,前来迎接你们。”

苏军上校和身旁的少校对视了一下,两人耸肩、摊手、直摇头。唐凯急中生智,将衣袖朝上卷起,露出两只结实的胳膊。他指着左臂上的五角星和右臂上的镰刀锤子的图案,比划着说:“共产党,毛泽东的红军。”

苏军上校见唐凯手臂上的刺纹后,终于明白了,他转身对苏军少校说:“毛泽东!毛泽东!”

少校跳下吉普车,对卡车上端枪瞄准的苏军振臂一呼:“毛泽东乌拉!”

苏军士兵愣了一阵,然后齐声欢呼起来。唐凯也领着中国士兵高呼:“斯大林万岁!”

中苏两军会师后,曾克林见苏军的汽车后面拖着大口径火炮,于是与唐凯商量,决定回师山海关,杀敌人一个回马枪。

9月1日拂晓,曾克林部在苏军配合下,一举攻克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要塞,从而为后续出关部队扫清了一大障碍。

16分区部队攻克山海关后,于9月3日乘火车由山海关向东北进发。9月4日到达锦州,经苏军同意,部队留下一千人接管伪政权,主力继续北上向沈阳挺进。

16分区部队占领沈阳后,经与苏军协商,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曾克林任司令员,唐凯任政委。沈阳的局面十分复杂,日伪残余势力活动猖獗,国民党派去的特务带着重庆方面的委任状大肆收编伪警武装。苏军方面由于受《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牵制和美、英方面的外交压力,与曾克林部多次发生冲突。为了获得中央对东北工作的指示和协调与苏军的行动,曾克林要求乘苏军飞机去延安请示。苏军也急于想找中共领导人交谈,于是,苏军派卫斯别夫上校、翻译官谢德明中校与曾克林同机飞往延安。

曾克林讲完后,捧着茶缸望着在坐的各位中央首长。

“部队发展情况怎么样?”叶剑英询问道。

“非常迅速!”曾克林说,“我们一到沈阳就与抗联冯仲云取得了联系,抗联的同志利用广播电台传播了八路军接管沈阳的消息,并宣传我党政策。我党潜伏的地下党员和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纷纷前来接关系。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使我们得以迅速解除了大批敌伪势力的武装。目前,部队已扩大到三万多人。”

“三万多人!”任弼时惊道,“不到一个月,就扩了八九倍。”

“我们这着棋真是走得太妙了。”张闻天望着刘少奇笑道。

“武器装备和后勤供应情况如何?”刘少奇询问道。

“我们接管了大量仓库,军火、粮食、被褥什么都有……”曾克林兴奋地说。

“东北的局面可能会复杂起来。”刘少奇道,“蒋介石虽然慢了一步,但是他有美国老板撑腰,飞机、轮船比我们的‘11号’快。我们必须赶在他们的前面,先调十万大军和干部进去。如果不能独霸东北,也要牢牢控制和巩固我们在东北的主动权……”

会议从14日下午一直开到了15日凌晨。中央决定由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组成东北中央局,立即赴东北开展工作。

1945年9月15日清晨,一架道格拉斯式双引擎飞机从延安东关机场起飞,机上坐着东北局书记彭真和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曾克林,以及苏军上校卫斯别夫、中校翻译谢德明等。

此时,十万大军和干部正从山东、苏北、华北、陕北等根据地出发,长途跋涉,奔赴一个“有枪有粮,楼房电灯”的“新乐园”。他们翻山越岭,跨海渡河,一路风,一程雨,行军路线被敌情和地形扭得曲里拐弯,他们忽东忽西,忽南忽北,但大方向一致——东北!东北!

现在,四野的第一批准备出关的高级将领们,正在士兵们的头顶高高飞行。他们本来可以飞越关隘,脚不着地就能舒舒服服到达目的地沈阳,也许是老天爷故意作弄,非得举行一个出关仪式不可,飞机在空中突然发生故障。

惊慌失措的苏军飞行员摆弄着操纵杆,飞机剧烈颠簸,无法控制。中校翻译谢德林拍着舱门大叫:迫降!迫降!

由于机声隆隆,又隔着一道舱门,谢德林望着驾驶室里的飞行员急得脸色雪白。彭真和陈云从瞌睡中惊醒,舱中的所有人都非常紧张。

飞行员终于清醒过来,决定在山海关机场紧急降落。飞机在跑道的中段落下,巨大惯性使飞机迅速冲出跑道,一头栽进稻田里。机尾高高翘起,机身呈垂直状态。

舱中乱成一团,大家被撞得晕头转向。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受了轻伤,彭真也受了脑震荡,最惨的是叶季壮,腿被翻倒的油桶和无线电器材压住了,被撞成了重伤。惟有陈云最幸运,飞机的舱门被撞开时,把他一下子推进了驾驶室,反而一点伤都没有。

驻守山海关机场的苏军,迅速赶来,将叶季壮首先抬出机舱,放在平地上躺下,然后将彭真等人一一救出。

冀东行署主任朱其文带一个班及时赶到,中央首长的狼狈情况使他大吃一惊,他立即将彭真等人接进城,安慰了一番。第二天,朱其文专门派了一列火车,送身负轻伤和重任的彭真等人奔赴沈阳。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彭真、陈云等抵达沈阳,住进了张作霖的大帅府,开始指挥各路大军出关接收东北主权的工作。

彭真抵达沈阳的第二天,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东北局的领导力量,决定派李富春、林彪、罗荣桓、张闻天、高岗赴东北工作。

林彪、萧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人原定去山东根据地工作,他们于8月24日乘一架美国运输机,由延安飞抵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一下飞机,林彪一行改骑马匹立即往山东赶路。

9月19日,林彪一行到达河南濮阳,突然接到党中央“万万火急”电报,命令他们立即转道奔赴东北。林彪接到电报后,让人念了一遍,大家议论纷纷。那是在一所农家小院里,林彪二话没说,将战马牵出院子,跨上马,独自朝前走去。萧劲光等人见状,立即上马赶了上去。

林彪一向沉默寡言,架子也大,不与任何人开玩笑。部下对他一向十分敬畏,谁都不知道他脑子里在琢磨什么?谁都不敢与他“思想交流”或“感情沟通”。

林彪永远是个“谜”一样的人物。

林彪的马出了村子,他前面的路有两条,一条向东,一条向北。林彪选择了后一条。

部下们见状,心里有谱了,纷纷催马向北拥去,将他们的“首长”裹在了队伍中央。不久,天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由于没备雨具,个个像落汤鸡,淋得浑身上下没一根干纱,风一吹阴冷阴冷的。

邓华等人突然在雨中讲起了笑话,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

“下雨并不是坏事呀,我们无非是洗个澡,可是蒋介石的飞机怕下雨哟。”

“对呀,雨天给我们争取了时间,是老天助我们八路喽!”一个干部道。

随行人员开始附和道:“下吧!越大越好,一直下到俺们到东北才好啦!”

大家正在嘻笑,突然听到林彪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嘻笑声戛然而止,大家面面相觑,都十分尴尬。

是呀!蒋介石的飞机怕雨淋,体弱多病的林彪也怕雨淋。

平型关战役,使林彪名扬天下,成了抗战名将。谁料林彪刚露一手,就退出了抗日,还差点丧命。平型关战役缴获了大量日军后勤物资,林彪本人分得的战利品是一件黄色军呢大衣。

1938年3月2日晚上,林彪穿着那件大衣骑着马经过晋军阎锡山的防区,晋军哨兵误以为是日本鬼子,端枪瞄得准准的,狠狠一扣扳机,林彪中弹落马。子弹从胸部穿过,伤了脊神经,伤势非常严重。党中央为了挽救林彪的生命,派飞机将他送往苏联治疗,一去就是整整五年。

林彪的命保住了,但体质却一落千丈。从外貌上看有点弱不禁风。

雨已经住了,前面就是平汉铁路。有一座碉堡,不知敌人撤退了没有。林彪命令扔掉马车,一律骑马,快速通过铁路。

碉堡里还真有敌人,马队过铁路时双方开枪射击。冲过铁路是一片花生地,马夫中弹受伤。

10月上旬,林彪一行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山海关,他没来得及举行一个出关仪式,便乘火车匆匆奔赴沈阳,正式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

林彪、彭真率领的这支“杂牌”部队,就是四野的前身。

林彪到达沈阳后,黄克诚率新四军第3师三万多人浩浩荡荡开到了山海关。黄克诚部是当时出关争夺东北的主力,他们从苏北根据地出发,全凭两条腿,行程近万里。从苏北走到东北,从穿单衣走到穿棉衣。

林彪带领精干指挥机构从沈阳赶到山海关,指挥黄克诚部进入东北。

此时,四野的另一位“统帅”——罗荣桓,也在山东接到立即赴东北的命令。

罗荣桓早在抗战期间就得了重病,经常尿血,有时还伴有高烧,由于当时敌我双方斗争十分激烈,加上罗荣桓肩负着山东党、政、军最高首长的重任,一直没有得到治疗。抗战胜利后,中央决定让林彪到山东接替罗荣桓。中途,林彪接到“万万火急”电报转赴东北。罗荣恒也接到中央让他率山东主力赴东北的命令,山东的工作由陈毅接管。当时陈毅尚在从太行山赴山东的途中,山东大反攻正在进行,罗荣桓在临沂前线指挥作战,一时无法抽身去东北。

10月24日,罗荣桓接到中央来电,要他“率轻便机关,日内去东北”。罗荣桓夫妇、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和一个卫生员合乘一辆小汽车,从临沂出发。

汽车行到诸城,由于公路被敌人破坏了,只好步行。此时,罗荣桓病情加重,不能骑马,警卫战士用担架抬着他走。

11月5日,罗荣桓一行到达龙口,码头上到处是准备渡海的部队。他望着自己心爱的战马对许世友说:

“这匹马陪伴我多年啦,送给你吧!”

许世友见罗荣桓动了感情,他知道罗荣桓不仅仅是依恋战马,更重要的是舍不得他亲手创建的山东根据地。当时山东的武装力量是我军中最强大的。

许世友将腰间的手枪解下来,双手托着,回赠给罗荣桓。

罗荣桓一行乘船渡海,原计划在大连登陆,乘火车抵沈阳,但船驶近旅顺时,遇到苏联军舰拦截。罗荣桓说明自己的身份,苏军舰长怀疑说:

“你是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司令员?”

为了消除苏军舰长的怀疑,罗荣桓从皮包里取出一张照片交给舰长。舰长接过照片一看,认出了毛泽东,又认出了罗荣桓,立即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说:

“司令员同志,请原谅。你们可以在旅顺、大连以外的任何港口登陆。”

罗荣桓于11月6日,在貔子窝登陆,正式上了东北的土地。

从山东根据地开往东北的部队,共达6万多人。这支部队以后成为四野的基本骨干力量。

初战山海关。国军连长谎报军情:“共军炮火太猛了,几分钟就把村子轰平啦!”杜聿明挥师长驱直入。林彪只想到一个字:撤!秀水河子之战,国军第一次见到如此不要命的军队。

罗荣桓到达东北的同时,国、共双方终于为争夺东北交火了。

1945年11月11日深夜。冀东八路军第19旅,白天与国民党第13军激战了十几个小时,晚上派小部队偷袭国民党宿营地。

13军89师一个连的国军,正在秦榆公路沙河西岸一个村庄里宿营。八路军小分队干掉哨兵后,悄悄潜入村里。国军官兵白天进攻山海关受挫,睡梦里还见八路军的刺刀在晃,突然,手榴弹响成一片,十几分钟,一个连全部报销了,惟独连长命大,只身逃走。

小分队乘胜深入13军阵地,胡乱放一顿枪就跑了。这下可热闹了。引起13军的89师与54师发生激战,内部混战了一整夜。到天亮一查没发现一个八路,双方自相残杀,死了不少人。

89师师长万宅仁领着那位逃回去的连长见军长石觉。连长为了开脱罪责,竟谎报军情,说:

“共军火力太猛了,几分钟就将村子里的房屋、工事全轰平了,俺全连都被炮弹炸死啦!”

石觉一听怔了半天,自言自语地说:

“传言共军接收了日本关东军的新式武器,难道是真的?”

“军座,为了避免共军炮火杀伤,我建议部队宿营一律离开村庄,作战阵地以散兵坑为主。”万宅仁道。

“行,就按你说的办。”石觉一面吩咐部队防止八路炮火袭击,一面将上述情况向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汇报。

杜聿明是何等人?国军中屈指可数的名将,昆仑关一战,饮誉天下,成了大名鼎鼎的抗战英雄。

“我得到的情报恰恰相反,山海关共军武器破烂,没有炮火!”杜聿明在电话里朝石觉吼道。

11月13日早晨,杜聿明集合13军团以上军官,让那位连长带路,亲临战场考察。

“哪一个村庄被共军摧毁了?”杜聿明问那位连长。

连长先说北头一个,进村一看,所有的房屋都好好的。又说是中间那一个。杜聿明进村问一位老农民:

“前天晚上这里打仗了吗?”

“打啦,打得好厉害呀!”老农民说:“八路军一来就把村子包围了,你们老总被手榴弹炸惨啦,其余的人都缴枪了。八路军可厉害啦,从前日本鬼子大炮机关枪都打不过他们。”

“八路军打炮了吗?”杜聿明问。

“朝东边墙上打了几炮。”老农民朝东一指。

杜聿明一看,原来是手榴弹的痕迹。

11月15日上午,杜聿明亲自指挥13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攻山海关。

山海关守军八千多人,顽强抵抗三万多优势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战斗一直进行到16日夜,守军奉命主动撤出山海关。

11月17日,国民党13军进占山海关。

11月18日,13军进攻绥中,结果是一座空城。

11月22日,13军与52军相继占领兴城、绵西、葫芦岛。

11月24日,13军与52军主力向锦州推进,26日晨占领锦州。

杜聿明指挥两个军的兵力,从山海关一直打到锦州,我军且战且退,双方几乎没有发生大的战斗。

林彪从沈阳带领轻便指挥机关匆匆赶到锦州附近,黄克诚部、梁兴初部等都离他的指挥所不远,却无法调动兵力。原来电报密码不统一,只能听到收报机嘀、嘀、嘀响个不停,就是不知什么意思。因为,各部队从苏北、山东、冀热辽等根据地涌向东北,保持着原来的通讯方式,都能向党中央汇报,却不能横向沟通。

在延安的毛泽东望着军用地图上敌我双方态势干着急。

和毛泽东同样着急的是东北战场上的主将:林彪、黄克诚、梁兴初、李运昌等。

林彪着急的是指挥不灵,通讯不畅,部队无法协同。

黄克诚着急的是“七无”——无党(组织)、无群众(支持)、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

梁兴初、杨国夫等将领着急的是没有枪支弹药。他们从老根据地出发时,奉上级之命将武器留下,赤手空拳到东北来接收日本鬼子留下的新式装备。先头出关的部队也说到处都有日本的军火仓库,可到了东北,苏军一翻脸,仓库里的军火不能动。害得梁兴初等部队两手空空,还要打仗。

李运昌、曾克林着急的是控制不住迅速膨胀起来的新部队。他们最先出关的部队是“暴发户”,打开日军仓库就什么都有了。有了梧桐树,不愁没凤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仅两个月,就扩军十几倍。新编的部队成分复杂,国民党军队一开到,纷纷哗变,投靠了正统的“中央军”。李运昌部短期内就叛变、逃散了四万多人,周保中部在敦化有八个大队,就有七个大队叛变投敌,只剩下一个朝鲜大队。

这些着急的将领都在向中央诉苦,要求休整,避免作战。

东北的局势迅速恶化,优势已经丧失。那条蓝色的箭头仍在向北迅猛发展。党中央根据东北敌我现状,及时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

12月23日,杜聿明指挥52军两个师,冒着鹅毛大雪由沟帮子向北镇、黑山进攻,当天攻占北镇,次日攻占黑山。

12月28日,13军及195师,攻占义县,30日攻占阜新。1946年1月4日攻占北票,5日攻占朝阳。

1946年1月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中央军委任命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为政治委员。将军队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建立了北满、南满、东满、西满4个军区。同时,中央批准罗荣桓赴朝鲜的苏军医院治病。

杜聿明挥师打到阜新也病了,症状与罗荣桓差不多,腰腿痛疼不能支持。杜聿明从前线返回锦州,经医院检查,肾出了问题。罗荣桓躺在朝鲜苏军医院时,杜聿明也躺进了锦州医院。二人都忍着腰疼,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战争。

1946年2月13日,率领部队一路后撤的林彪,终于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战机。

国民党13军266团全部、265团一个营及师属山炮连孤军冒进,脱离其主力达一日行程以上。

林彪立即命令山东1师和新四军3师第7旅,共七个团的兵力,将敌军突然包围于秀水河子地区。

2月13日黄昏,战斗正式打响。林彪命令炮兵轰击秀水河东南及以北高地,将敌火力压制住,然后命令步兵攻击。敌人连日来长驱直入,以为我军毫无战斗力,因此采取坚守防御,自以为凭借美式装备,优势火力,一定能稳住阵脚。

敌我两方逐巷争夺,战斗持续到次日2时。我军潮水般的攻势一波强似一波。国民党军第一次见到如此不要命的军队,渐渐乱了阵脚,除一部龟缩于后街西北角掩护,大部向西突围。

突围之敌刚出村子,又陷于我军的重围。村外平地无险可倚,抵抗了一阵,见大势已去,只好缴枪投降。

2月14日清晨,战斗结束。

此次战斗,毙敌500名,俘副团长以下900名,缴获山炮38门,枪支1000余支。

东北民主联军方面伤亡团长以下771名。

杜聿明在病床上得知13军89师一个整团被歼,深感兵力薄弱,想以两个军接收东北是不可能的。于是连夜向蒋介石发电,申述共军兵力强大,非火速增兵东北不可。

2月18日,杜聿明乘专机飞往北平治病。与此同时,蒋介石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支援下,从上海、广州、越南等地将新编第6军、新1军、第71军、第60军、第93军运往秦皇岛。

罗荣桓病中力举刘亚楼。杜聿明医院保荐郑洞国。戴笠拍着胸脯说:“光亭兄,这事交给我啦,我一定给你请个好大夫。”杜聿明一下子心灰意冷:“你范汉杰跟共产党打去吧,等你吃了苦头,再瞧我的。”

平壤苏军医院经过确诊,认为罗荣桓患了肾癌,由于医疗设备不足,无法动手术。院方建议罗荣桓尽快去莫斯科治疗。

1946年2月23日,罗荣桓从平壤转到大连暂时休养。大连、旅顺当时为苏军占领区。

有一天,罗荣桓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闯进来一位穿苏军制服的少校军官。罗荣桓抬头一看,发现此人是中国人,而且面熟。

“你认不出我来了吧!”来人将军帽脱下,满面兴奋之色。

“刘亚楼!”罗荣桓立即认出来了,“好你个刘亚楼,洋面包一吃精神多啦!”

“延安一别,整整七年啦。”刘亚楼说,“老首长,你得了什么病?要紧吗?”

“肾出了毛病,有啥要紧的,大不了见马克思嘛!”罗荣桓笑道,“你讲讲这些年都干了些啥?”

刘亚楼眉飞色舞地讲他在苏联的经历,1939年进苏联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在苏军工作,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去年8月随苏军攻入东北。现在化名叫王松,名为苏军少校,实际上是东北民主联军与苏军的联络官。

“我想上战场,真刀真枪干几仗,请老首长帮帮忙。”刘亚楼道。

“这里的工作也很重要哇。”罗荣桓说。

“当然重要,不过……”刘亚楼说,“不大适合于我,我这性格你还不知道哇。”

罗荣桓在刘亚楼的再三请求下,决定发电向东北局和中央建议,推荐刘亚楼担任东北民联军参谋长。

于是,刘亚楼横空出世,突然跻身于东北野战军的最高阶层。

杜聿明躺在北平医院里,决定向蒋介石保荐一个人。此人也是一位战功卓著的抗战名将,与杜聿明两度同学,是老搭档。

不久,东北战场上新来了一位副司令长官——郑洞国。

杜聿明之所以保荐郑洞国去代替自己的职务,是因为蒋介石的心腹大将们都瞄准了东北这个大肥缺。陈诚、胡宗南都有此意。自己打出来的江山,怎么会拱手相让?杜聿明没有这么傻,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人——郑洞国。有郑洞国这样的名将先在东北顶着,蒋介石才会放心让杜聿明治病。

其实,蒋介石并不放心。

3月15日,北平中和医院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军统特务头子戴笠。

“光亭兄,病要紧吗?”戴笠一见面,就问起了杜聿明的病情。

“没什么要紧的,肾结石,手术后两天就能出院,月底可以返东北。”杜聿明知道戴笠是蒋介石的耳目,特地来看杜聿明还中不中用的。如果病轻,一切好说;如果病重,就得考虑东北美差由谁接替啦。

“主治大夫是谁呀?”戴笠装着很关心的样子,“多大岁数啦?”

“名医谢元甫,六十多岁。”杜聿明回答。

“这么大岁数,做手术能行吗?”戴笠担心地说,“我从前在上海割盲肠,一个英国有名的老大夫给我做手术,那个老家伙动作迟钝,折腾了半个小时才缝住伤口。结果伤口老不好,拖了好久,把我的身体都拖坏了。你如果也发生这种情况就不好了,一则坏了你的身体,二则误了老头子接收东北的大事。”

“我已经与谢大夫约好了,明天就动手术。”杜聿明说。

“那我今天得去拜访大夫,看他行不行。”戴笠拍着胸脯说,“光亭兄,这事交给我啦,我一定给你请个好大夫。”

当天夜里,戴笠去找谢元甫,吓得老大夫一家不敢开门。第二天,杜聿明坚持让谢大夫做了手术,结果一切顺利。

杜聿明刀口尚未愈合,蒋介石又派了一位抗战名将范汉杰到东北任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心凉了半截,他知道范汉杰名义上是协助熊式辉指挥作战,实际上是接替保安司令长官的职位。杜聿明一下子心灰意冷了,你范汉杰跟共产党打去吧,共产党也不是好对付的,等你吃了苦头的时候,再瞧我的。

3月13日,苏军撤出沈阳。国民党第52军随即占领沈阳。

3月21日,52军第25师在遭到沉重打击后,进占抚顺。同日,新6军进占辽阳。

3月24日,新1军攻占铁岭,随后占领开原、昌图。

4月1日,第71军等部经过激战,占领鞍山,次日占领营口。4日攻占法库,18日攻占老四平街。

国民党共7个军24万兵力,逐渐逼近本溪和四平城下。

一场恶战已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