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跟名家读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孟子其人其书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人。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考,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关于孟子的生平,古籍没有记载。传说孟子早年丧父,在孟母养育下长大,“孟母三迁”“断织劝学”等传说流传很广。《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他自己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8.22章),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3.2章)。有学者描述孟子生平,是“四十以前,讲学设教;六十以后,归老著书”章嵚:《中华通史》(上),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358页。。四十岁以后一段时间是周游列国,“传食诸侯”,向各国君主劝说,推行他的王道、仁政主张。到过齐、宋、薛、鲁、滕、梁等国,但都不被任用。据《史记》记载,孟子不为诸侯所用,晚年与他的弟子万章等共同作了《孟子》。

《孟子》一书,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是孟子与他的弟子万章等人合著,共同完成。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每篇各分上下二篇,共十四篇。

孟子继承孔子成人、成圣之学,他的思想也是以做人的道理为中心,由做人而推及治国,而孟子又多有发展。孔子教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要求德礼兼修,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则倡言仁义,认为仁是人的精神家园,义是人一切言行应遵循的道路,做人就是要“居仁由义”。孔子说“士志于道”(《论语·里仁》)、“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孟子说士、君子“尚志”(13.33章),又提出要培养浩然正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2章),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胸怀平治天下的抱负,把仁义推扩到对待百姓、治理国家,提出王道、仁政思想,游说诸侯,但也没有得到任用。

后代儒者评价孟子,认为孟子独得孔子的真传。韩愈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原道》)又说,孔子之道博大,弟子们不能全面把握,只能了解其中和自己性情兴趣相近的部分,以后分散到各地传播孔子思想,也只是自己所了解的部分,时间久了,差别就愈来愈大。“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四书章句集注》)。

宋儒接受韩愈的观点,说“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四书章句集注》)。他们以《论语》《孟子》为基本经典,加上《大学》《中庸》两篇,合为《四书》,用作教材。接续孟子以下“不得其传”的传统,开辟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以后《四书》更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教材。

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儒家成人之学,始创于孔子,而完善于孟子。学习儒家做人道理,宜读《论语》后,再读《孟子》。

《孟子》的注本,主要有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