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基础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漫漫长路,你准备好了吗

在修习瑜伽的初期,时常会遇到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修行者稍微获得一点进步就可能受到阻塞,当他们试图打开新境界的大门时,他们内心的大门却迟迟无法开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为瑜伽修行做好准备。如果你在每一次静思的时候,能感觉到在宁静的内心中有一丝“光明”闪现,能感觉到内心的急迫越来越强烈,对外部事物的执着越来越减少,纷扰情命的力量越来越低,这就说明,你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了。

 

瑜伽的路是一条活路,但就长短来说,它也是一条长路。在这条长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战胜无数艰难困苦才能争得寸土尺地,才能在这条长途中前进一两步。针对这条路的特性,修行者需要具备哪些性格才能真正征服它呢?无疑,具有耐性和坚忍是必需的,这也是这条路对修行者所要求具备的性格。因为坚忍的性格可以帮助修行者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但是,除了坚忍的性格,做事有耐心外,修行者还需要具有一种信心,一种对瑜伽的信心,或者说一种对“神圣者”的信心。坚忍的性格是需要信心来支撑的。面对重重困难时,如果我们对未来的理想或目标失去了信心,那么坚忍和耐性就会变得极不稳定,当信心崩塌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动摇,坚忍和耐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瑜伽修行的路上,困难险阻无数,它们会阻滞我们前进的步伐,使我们延迟,甚至倒退,并且还会时常导致我们陷入失败的境地。所以坚忍、耐性和信心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保持信心和耐性,坚定不动摇,才是征服瑜伽的精神利器。

特别是刚开始修习瑜伽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它们发生的频率之高,远超修行者的想象。而这些困难之所以会如此频繁地发生,主要是因为修行者的本性还未能充分接纳容受。如果我们连阻碍、困难发生的地方都无法弄清,就说明我们很难在接下来的修行中获得进步。所以,最初我们在瑜伽修行中遇到困难时,就应该这样做:尽量发现困难发生的原因,找出阻碍在什么地方,确定它们是在我们的心思中还是在我们的情命中,一旦确定困难、阻碍的所在地,我们就可以在那里尝试扩充我们的知觉性,这样我们就能为我们的心灵召入更大的纯洁性与平和。接下来,我们就能在纯洁与平和之中,将我们的身体极为诚恳且完全地奉献给“神圣权能”了。

 

我们的本性就像是一匹老马,总是喜欢寻着旧路走。很多时候,我们本性的每一部分都会尽可能地拒绝接受激烈的改变和进步,而要求延续以往的那些旧运动。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的本性接受了激烈的改变和进步,它本身就会变成其他更高级事物的隶属品,这样一来它就会在自己的领地中失去统治权。这就像是一个国王很难在自己的领地中放弃王位一样。我们的本性也会对改变和进步存有这样的态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改变和进步成为一个漫长和困难的程序,要实现自我改变或实现进步才会变得如此困难。

 

人们的心思很容易变得钝滞,而钝滞的心思不利于瑜伽修行。在探究心思钝滞的原因后,可以发现,心思之所以变得钝滞,是因为它是以生理为基础的。我们的心灵具有生理性,而生理性附带着惰性原则。换而言之,我们的生理性中包含着一种惰性,这种惰性寄居在我们的生理结构中,属于我们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正是因为我们的本质中拥有惰性,所以我们的心思才会变得钝滞。我们的高等经验会在我们的心灵中长久地保存,并恒常地发挥作用。这就会导致我们的心思在这种持续工作和运动中产生一种疲劳感,于是,心思不安或心思钝滞的反应就会接连发生。

修行者如何解决心思钝滞的问题?瑜伽中提倡我们进入一种“三摩地”的境界。而要进入这种精神境界,就需要借助入定来完成。那么,具体来说要如何操作呢?其实,这里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即端坐在地上,将心思集中于一点。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超脱方法。当我们的身体静止后,便会逐渐安静下来;同时,我们的生理心思也会逐渐进入一种沉眠的状态。这样一来,我们内心的知觉性才能自由地继续它的经验。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进行入定的修行,因此“定”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我们出定或者从沉眠中醒来后,我们的知觉性问题其实依然是尚未解决的。所以说,这种方法还有待于完善。

 

我们经常难以静下心来思考,所以对于许多修行者来说,静思是困难的。而静思困难的症结在哪里呢?有人认为,当个体在准备静思时,种种思念就会纷至沓来,这其实就是静思的困难之处。实际上,这种症结不是因为敌对的力量才产生的,而是因为人类的本性就是如此。也可以说,人们本身的心理机制就决定了他们必定会胡思乱想。这是天性使然,而不是后天所致。所以,很多修行者才会在修习瑜伽时遇到这种困难,他们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克服这种困难。

 

现在,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瑜伽上的知识来解决这一困难,这里将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很直接,即我们可以通过看住自己的那些杂念来达到静思的目的。也就是说,既然我们的杂念已经产生,我们便不需再去纠结它们是否会影响我们的静思。我们不妨就在一旁观察它们所表示的具体是什么,并从中感悟人类心思的性质是什么,但是我们唯独不能认可它们。我们一旦认可了它们,就会与它们纠缠不休,这样心思便无法再静下来了。观察它们,任由它们驰骋,直到它们累了,自然而然便会停下来。这就是使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的有效方法,也是多位瑜伽大师所推崇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很随性,即我们可以将那些杂念看作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我们不应该走上前去与这些杂念打交道,而应该退后,将这些杂念看成是我们知觉性的证明,并拒绝认可它们。我们要把这类思想都看作是外来的思想,它们都是从人类的本性中而来;也可以把它们当作是经过我们的心思原野的过客,我们不与它们相关,也对它们不感兴趣。我们要将这些杂念看作是稀疏平常的东西,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心思就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被称为心思的见证者,它们的任务是观察其他的心思,且一直处于纯然的静定状态,不受其他一切的干扰。另一部分心思称为被观察的对象,它们就是我们所说的“杂念”,属于人类本质中的一部分。平时,它们一直在心思的原野中经过或游离。因此,人们可以进入到心思寂静的那一部分进行修行,也可以依靠静定的心思观察和管制杂乱的心思,并使其归于寂静。

第三种方法很积极,即我们要怀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去探寻自己的那些杂念是从何而来。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的杂念原来都不是由自己而起,而是自外而来。它们都源自我们的头顶之外,所以它们并不属于我们,起码在形式上是这样。于是,我们就应该在觉察它们到来之前就对它们全然地加以拒斥。这一方法也许是三种方法之中实行起来最困难的,因为很多人都无法达到它的要求。但是,如果有人能利用好它,它就会成为通向心灵寂静的一条有效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