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警号
1975年,中国科学家采集了从海拔5500米高到珠峰顶的冰雪样品近百件。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在珠峰地区,海拔5500米以上的冰雪样品中,钾、钠、钙、镁含量的平均值,比南极长城站1985年所采集的雪样中的相同元素含量低,它们的比值分别为:0.60(钾),0.09(钠),0.97(钙),0.61(镁)。珠峰顶的雪样更为洁净,钾、钠、钙、镁含量比南极长城站的更低,各相同元素含量的比值分别仅为:0.06,0.01,0.18和0.24。
由此可见,珠峰地区确实是地球上最清洁的地区之一。它的环境状况,可以与地球的另外两极——南极和北极地区媲美。科学家们认为,包括珠峰地区在内的地球三极地区的环境状况为少受或不受外界污染的本底状态,即可视为地球上的“环境本底”值。珠峰地区的大气和水环境应该是相当纯洁的。
然而,在珠峰地区,生态环境的警笛,已经无情地拉响。
珠峰北坡,约10万农牧民世代与山川大地建立起了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珠峰地区的森林、草原、河流、农田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20世纪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时期,珠峰地区曾出现过大规模猎杀藏野驴的行为,据珠峰自然保护区建区时的调查,区内的藏野驴已不足100头。
当时的藏族农牧民家庭,人均耕地只有半亩,人均年收入只有人民币300元,自种的粮食只够吃两个月,加上土豆,也只够维持3个月生活,在没有其他就业途径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靠多砍木材来维持生活。这样的现象在珠峰地区十分普遍。
翻盖新房和烧火做饭使大片森林遭到砍伐,满山灌丛被挖掘一空。再加上森林火灾,神女峰下这些河谷中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大小生灵,正面临着人类带来的新的威胁。
对牧民来说,牲畜的数量是生活贫富的标准,于是牲畜大量繁殖,使原本就牧草低矮、产量较低的高原草场不断退化,载畜量越来越低,这也威胁着草原上野生动物的生存。
高寒使得珠峰地区的生态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状态。
珠峰雪线升高,雪山下面的湿地因为气温升高开始退化,很多湖泊也开始干枯。有些地方出现了雪山下面就是沙漠的景观。这些沙漠的生成,有的是由于冬季河水流量减少,河床暴露出来后被干冷的风吹蚀成细沙,再被大风吹扬到山坳里堆积起来;还有的是受到全球气候的影响,冰川逐渐退缩、湿地逐渐退化,裸露出的地表也被干冷的风慢慢吹蚀成细沙。
珠峰残留大量垃圾
珠峰地区的冰川,比20世纪70年代退缩了三四千米。喜马拉雅地区冰川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急剧退缩的状态。近40年来,珠峰地区最大的冰川绒布冰川,年平均退缩速率为5.5米~8.7米。这固然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但也和游客增多不无关系。
20世纪上半叶,人类开始了对珠峰的征服活动。一次又一次的登山活动,给珠峰带来了几乎难以治愈的创伤。登山者留下的废弃物,塑料袋、玻璃瓶、罐头盒、各种金属登山器具以及氧气瓶,遍布了雪峰。在珠峰南坡,经历过大量的登山活动,山上随处可见丢弃的氧气瓶和各种各样的垃圾与残骸,珠峰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堆”。50年来,随意丢弃的垃圾,使得世界上最圣洁的地方被玷污了。
污染,主要来自登山探险活动以及贩运过程和营地活动。每年有超过40万的人到尼泊尔旅游;每年大约有900位来自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登山者来攀登高峰;另有约4万名游客登上其他较低的山峰。
这些活动带来了大量的生态问题。据尼泊尔登山协会提供的资料,现在珠峰南坡已堆积有大量的垃圾,为此尼泊尔准备发起国际行动,筹资来清理这世界最高的垃圾场。
堆积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垃圾包括登山设备、食物、塑料袋、罐头盒、铝罐、玻璃、衣物、纸、帐篷,也有遇难者的尸体。这些垃圾分布在不同海拔的营地,估计被登山探险者和搬运者丢弃的垃圾超过50吨。现在,珠峰的管理部门每年都要从海拔6500米以下的地区清理走几十吨的垃圾。而海拔6500米以上遗留的垃圾,则很难清运下山。
钢铁通常需要95年才能完全锈蚀,塑料制品大约要220年才能分解,而珠峰气候寒冷干旱,分解时间要更长。
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丢弃在高海拔地区的废弃物,除非组织登山运动员参与清理,否则很难有人能上去清理的。这些美丽的山峰,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了登山队的垃圾场。
还好,几乎每年都有一些清洁登山团体,来珠峰清理垃圾。情况已有了改观。1996年,在海拔8534.4米的索斯科(SouhtCo),有几乎1000个遗弃的氧气瓶,现在那里只有不到100个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珠峰应该是空气相对清洁的地方,但是在2005年珠峰科考中,科学家们却发现,困扰我国北方居民的沙尘暴,已经直逼珠峰。目前珠峰的沙尘指数,甚至比北京还要高。在海拔5100米的珠峰北坡大本营,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在珠峰冰雪层里含有大量沙尘等杂质。
在中国科学家制作的中国和周边国家沙尘示意图上,珠峰也属于红色地带,即沙尘频发区。在图上,沙尘比较严重的新疆和内蒙古一带,指数达到22;经过治理后的北京的沙尘指数几乎为零;而一向被人们视为空气清洁的珠峰地区,沙尘指数竟达到了2。
这些沙尘到底从何而来?据中国科学院康世昌研究员说,他们发现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交界处的塔尔沙漠,是一个大的沙尘源区。珠峰地区刚好处在塔尔沙漠的下风口,又处在西风环流环境中。
科学家同时发现,随着全球变暖,目前珠峰中绒布冰川冰面湖的湖水,已经下降了两米,干涸的湖岸已经裸露出来,于是很多沙尘,随着冰川风四处吹散。珠峰有可能因自身的高度,将沙尘运输到更高的高度,进而传送到更远的地带。
1992年,在珠峰地区,人们曾经看到“黑雪”从天而降。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是战争破坏了珠峰地区的洁净。海湾战争后科威特的几百口油井被炸,燃烧了大量的原油,排放出浓浓的黑烟。珠峰位于中东地区东侧,由于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10个月)盛行西风,燃烧油田排放的污染物被西风带到了这里,污染了珠峰地区的水环境。
1992年夏天,中国科学家从珠峰北坡绒布冰川的冰雪样品和绒布河河水样品中,发现10余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1975年猛增了好几倍。尤其是铁元素的含量增加了近15倍。在1993年和1994年的同一个季节,科学家们又在珠峰北坡采集了冰雪样品和绒布河水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在1993年以后,样品中的相同化学元素含量大量减少,恢复到了1975年的环境状况。
随着珠穆朗玛峰的名声越来越大,登山旅游业迅猛发展,这也给尼泊尔珠峰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本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
近年来,毁林问题已经被昆布地区的居民意识到,许多人积极参与保护森林与抚育幼林的活动。昆布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正在慢慢恢复,森林又重新缓慢但有效地长起来了。20世纪80年代在山坡种植的松树,如今已经长到2~4米高。
靠近珠峰南坡大本营,废弃物管理也对村民构成挑战。尽管在萨加玛塔国家公园近年已禁止携带玻璃瓶,但据估计,到公园来的游客每年还会带来20万个。珠峰南坡的管理部门,仍需要采取更多有力的措施来保护森林、野生动物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