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 庙
13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时代,松赞干布从汉地及尼泊尔分别迎娶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入藏之后,按照文成公主的“五行算图”,修建佛寺12座,以镇压“罗刹魔女”及其他魔怪。从那以后,珠峰地区陆续兴建多所寺庙,其中一些庙宇至今仍香火延续。
强准寺
强准寺
强准寺,一座历史悠久的格鲁派古寺,坐落于吉隆县邦兴村,亦称“绛真格杰寺”“降振格吉寺”,是松赞干布为镇伏四面魔而建的12座佛寺之一,距今已有1300余年,是珠峰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据《西藏王臣记》载:“在魔女的右肩上建察珠寺,在右足上建章丈寺,在左肩上建噶察寺,在左足上建仲巴寺等,这是镇压四边的四大寺。又在魔女的右肘上建贡波布曲寺,在左肘上建脱扎空厅寺,在右膝上建绛真格杰寺,在左膝上建江扎东哲寺等,这是再镇压的四大寺。”
强准寺为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塔身方形,高四层,塔内设有木梯可达顶层。各层建有挑檐及门窗,第三层墙面设有三座桃形壶门,顶层四角以铜套饰挑出冰檐,其上为塔刹,刹顶饰火焰宝珠。底层四周以木栏杆环绕成外环廊,廊周设有转经玛尼筒108个。塔高约15米,底层最大宽度为22米。寺庙主要建筑分布于底层、二层和三层。底层西面为门廊,面积57平方米(长19米,宽3米),门廊东侧有内、外回廊两重,其中外回廊为明廊可直通塔顶,内回廊为暗廊高约两米。回廊中心有密室六间,每间面积3~4平方米,高1.8米,大部分为仓库。底层东南角密室内有一口水井,直径0.6~0.7米。第二层平面结构与底层相同,其中五间密室为喇嘛修行室,一间为护法神殿,其外绕以回廊。第三层佛殿面积182平方米(长14米,宽13米)有柱四根,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佛殿六向东,东壁为旨橱,主供强巴佛镀金铜像,高约1.2米,其左右置18个佛龛,内供镀金铜佛像数尊,北、南两壁经橱藏有《甘珠尔》《丹珠尔》各一套。殿外绕以回廊。
强准寺各层建筑的壁面上多绘有壁画,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门廊及底层回廊壁画,满绘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像及立像,共有一千余尊。第二层四壁遍绘护法神像。第三层主殿门楣上方绘有次巴麦、莲花生、第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等各世达赖像;其左侧至外回廊绘制有次巴麦及化佛像一千尊,以及钦布娃、古玛热、莲花生、墀松德赞、阿底峡、罗珠宁布等高僧大德法像;其右侧至外回廊绘制有次巴麦与“化佛”,以及协尊称、通麦、拉罗希、朵给次哇、巴扎哇、桑嘉益西等高僧活佛的法像。主殿内北壁为《西方净土变》壁画,高约4米,宽约2.5米,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主殿西壁中央绘三尊度母像、观音像及日松贡布,下绘四大金刚和该寺保护神贝慧勒。西壁之左段绘有次巴麦、米拉日巴像。主殿南壁中央绘有一尊护法神及药师佛像,周围有十六罗汉像。
强准寺珍藏有檀香木雕佛像、密宗护法神铜像、镶嵌绿石铜像、鎏金观音铜像。强准寺在16世纪后势力渐衰,一度为桑丹林寺所辖,寺主亦由桑丹林寺委派。桑丹林寺活佛嘎金益西坚赞曾任过该寺寺主。“文革”时期寺庙被毁。1986年后吉隆县政府批准予以恢复重建,现编制喇嘛四人。
协格尔曲德寺
协格尔曲德寺,建于1385年。相传,建寺之前在山上有一个修行洞,邦·洛追登也大师(出生于1276年)和他儿子在洞中修炼时预言,在此山上将会有个讲经院。到了罗达·司徒曲述仁钦(1354~?,帕摩竹巴掌权时期人),山顶修建了宗政府和一座时轮小庙。当强孜译师和扎巴坚赞译师在洞中修炼期间,他们先后鼓动罗达在山上修建一座寺庙,于是,1385年罗达修建了协格尔曲德寺。
协格尔曲德寺
协格尔曲德寺位于协格尔金刚山(也称孜加山)山上,寺庙依山而建。协格尔金刚山形如度母跏趺姿态,墙体采用石块与土坯砌筑,有过4次不同规模的复修、扩建。
协格尔曲德寺建造后,不断扩大建筑规模,最多时有近800名住寺僧人。各种教派共存一寺,萨迦教派、夏鲁教派、格鲁教派各拥有7个扎仓。寺院有15个殿堂,主供佛为释迦牟尼(高9米)镀金佛像。
1643年,五世达赖委派列杯顿珠到协格尔曲德寺担任堪布,并且由他把该寺转化为纯黄教寺院。1645年,协格尔曲德寺统一信奉格鲁教派。从此,协格尔曲德寺正式立为官方寺庙,在五世达赖的扶持下,协格尔曲德寺的权限范围,从定日扩张到聂拉木。该寺先后任了28位堪布,后又划归为拉萨色拉寺的下属寺,授权管理拉萨色拉寺在这里的领地,代理收租、派役等事宜。阿旺噶丹嘉措是协格尔曲德寺第12 任格鲁派堪布,在 1730~1731年间,搜集所有当时他能看到的当地文献资料,撰写了著名的《协格尔宗教源流》。
协格尔曲德寺印制的藏经曾闻名后藏,该寺现保存有较珍贵的文物一百多件,其中手印经、经板、唐卡、协格尔志、绸缎、佛像、法器等文物,对历史考证、科研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1985年,协格尔曲德寺进行了修复,现有4个殿堂,40名僧人,主供佛为手持金刚菩萨。
绒布寺
绒布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
珠穆朗玛峰北坡下面,有一条南北向的绒布沟,绒布沟是绒布河水冲刷而成的。绒布河,由珠穆朗玛峰北坡的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的部分融水汇成。绒布沟东侧的“卓玛”(度母)山顶,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绒布寺位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距珠峰峰顶约20千米。
全称为“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的绒布寺,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于1899年创建。据《藏边人家》记载:“他(阿旺丹增罗布)以不寻常的力量,首先建起了他的私邸拉让,并建起一座寺庙,接着为不断增加的弟子们盖起房屋。”
阿旺丹增罗布将绒布寺发展成名扬四海的有相当规模的宁玛派寺院,并有了自己的属寺,包括尼泊尔境内4个夏尔巴人的小寺和定日境内的5 座尼姑庙。当时绒布寺不仅有来自定日一带的修行者,而且也有很多来自喜马拉雅山南边夏康布一带的僧尼,他们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此求学。当时在绒布寺举行冬夏两季研习佛学活动,夏季两个月,冬季三个月。来此参加冬夏两季佛学活动的僧尼人数,高达300余人。这个数字,对一个创建不久、地处偏僻山沟里的小寺来说,是一个奇迹般的成功。
绒布寺
绒布寺属宁玛派寺庙,僧尼混居。寺院有新旧两处,旧寺在新寺以南3千米处,更靠近珠穆朗玛峰,这里还保留着莲花生大师当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莲花生手足印的石头和石塔等。新寺建成于1902年。1983年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绒布寺一度规模较大,曾有十几座属寺,有的还在尼泊尔境内,后因历史原因被毁。现在主寺下面有八个附属小寺,包括一个尼姑庵。绒布寺依山而建,一共五层,使用的只有两层。
绒布寺主殿正面供有释迦牟尼像、莲花生像等佛像。僧尼同住一个寺庙开展佛事活动,兴盛时曾拥有僧人三百多名和比丘尼三百多名,二十多个殿堂;有僧人十一名、比丘尼八名,设有一个诵经殿和一个殿堂。
相传藏历4月15日,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圆寂的日子。绒布寺每年的这一天,要举行三天的跳神活动。“羌姆”表演通常在第二天举行。当天,绒布寺下面会驻扎许多帐篷,因为来看羌姆舞的乡民会带着酥油茶和糌粑提前一天住在这里。山上新的绿色经幡迎风飘动,寺庙到处都挂起了彩色的旗子、经幡和装饰物。上午十点钟,要跳一天的羌姆舞正式开始。先由带黄色鸡冠形法帽的僧人们拉开了序曲,第一个出场的僧人,缓缓地沿着院子左侧的木楼梯向下转身,在院子中站定后会敲起法钹迎接从楼梯上下来的一个又一个僧人。除了堪布,他们按照年纪的大小出场。僧人们身穿华美的法衣,两个一组,陆续跳到院子四周,院中立根高高的柱子,挂有黄红蓝三色经幡,他们就围绕它不急不慢地跳。八位僧人头戴高帽,他们汇在一起漫步。第三场的僧人打扮得带些卡通味儿:短裙、细裤、各色面具和头上的三色旗。约一半的人手拿绿色的圆鼓,边敲边跳。在长长的法号、唢呐和法钹声中,绒布寺的僧人沉浸在自己每一个手势和舞步中,引来人群的欢呼。此外,在每年藏历11月29日,绒布寺要举行隆重的驱鬼仪式。
绒布寺距珠穆朗玛峰峰顶二十余千米,从这里向南眺望,可以看到珠峰山体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群峰之间。从绒布寺到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大约还有8千米的路程。
珠峰大本营附近,唯一能够提供游客住宿的地方就是绒布寺。绒布寺每年12月至来年3月,早晚会刮大风,温度降至零下20°~15°。在4月至10月间,从绒布寺向南一直到珠峰大本营,都搭建有可住宿的帐篷。旅游旺季的5月至8月,还会出现一位难求的现象。
天波切寺
天波切寺(Tengboche),是尼泊尔最大的佛教寺院,位于珠峰南麓昆布(Kumbu)地区东北海拔3867米的昆琼村,那里也是通往珠峰的一个宿营地。
约350年前,在昆布地区的夏尔巴人就虔诚地信仰藏传佛教。喇嘛多吉桑娃最先提出了修建佛寺的创意,他也被称为是昆布最古老的寺院天波切寺的创始人。
1916年,来自昆琼村的谷鲁喇嘛开始兴建天波切寺,1923年建成这座藏传佛教宁玛派传承下的珠峰南麓第一个大型寺院。当地夏尔巴人社区的三个富有的居民,资助了寺院的建设。
珠峰南麓昆布地区的天波切寺,摄于1974年。
1934年,一次地震摧毁了这个寺庙,谷鲁喇嘛也在地震中遇难。谷鲁的继任者Umze Gelden承担起重建寺院的任务,得到僧侣们和当地社区居民以及从拉萨来的一个熟练木匠的大力支持,几年后,寺庙得以重建。
1989年1月19日,天波切寺又毁于电线短路引发的大火。1993年,在志愿者和登顶珠峰第一人希拉里组建的希拉里基金会的帮助下,天波切寺再次得以重建。
如今,天波切寺每天下午四点半,都会进行佛教仪式,游客可以参观。
天坡切寺的壁画
传闻天波切寺里还收藏有一幅雪人(Yati)的唐卡。每年11月前后满月的日子,寺庙都会举行两天的嘛呢仁度祭(Mani Rimdu Festival),四面八方涌来的夏尔巴人戴着面具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纪念活佛驱走了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