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文集的编辑及年谱
首先,对周惇颐的文集及年谱做一番考察,因为至今研究者很少注意这些文献的书志学问题。
周惇颐似乎没有执着于留下著作,据潘兴嗣《墓志铭》(南宋版《文集》卷八)载,当周惇颐逝世时,家藏有《太极图》等“数十篇”以外,还有“诗十卷”,但其中的大部分都遗失了。生前也没有编成文集,现行的文集大多是周惇颐去世一百五十多年以后,由朱熹门人度正在朱熹的建议下编辑的本子为根据。5南宋版《文集》卷八所收度正《书文集目录后》描述了他收辑颐遗文之苦心。
本来,努力收辑惇颐遗文的是朱熹。淳熙六年(1179)任知南康军的朱熹,寻找曾同样任知南康军而住在庐山山麓的周惇颐的遗墨,但他连一篇“壁记文书”也没找到。6庆元三年(1197),朱熹劝度正收集惇颐遗文:
濂溪先生往还遗迹,计其族姻闾里之间尤有存者。度君其广询之,当可得也。(《跋度正家藏伊川先生帖后》,《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四)
以后,朱熹又寄信给度正询问是否找到了遗文。7原来,淳熙六年朱熹在校订出版周惇颐著作时曾说:
右周子太极图并说一篇,通书四十一章,世传旧本遗文九篇,遗事十五条,事状一篇,熹所集次,皆已校定,可缮写。(《再定太极通书后序》,《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
这里所说的“遗文九篇”具体指什么尚不清楚,但度正等人正是在此基础上收集了一些遗墨、遗文,从而成为现行的文集中所见到的内容。此外如下所述,朱熹友人张栻亦为逸文收集颇为用心。
以下列举南宋版《文集》及通行本《文集》中的周惇颐著作。这些便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惇颐著作的全部。
周惇颐的著作
*可明确断定为朱熹时代以后找到的著述;(*)推定为朱熹时代以后找到的著述:
【南宋版《文集》】
《太极图·太极图说》
《通书》
《遗文》
〔说〕
《爱莲说》
《养心亭说》
〔赋〕
《拙赋》*
〔祝文〕
《邵州新迁学释菜祝文》
《告先师文》
〔序〕
《彭推官诗序》*
〔书疏〕
《与傅耆伯成书》*
《慰李大临才元疏》*
《与二十六叔等手帖》*
《与仲章侄手帖》*
《回谒乡官昌州司录黄君庆牒》
《贺傅伯成手谒》*
〔诗〕
《书仙台观壁》*
《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
《喜同费长官游》*
《和前韵》*
《剑门》*
《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行县至雩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几圣希颜同游罗岩》*
《同石守游山》
《江上别石郎中》
《忆江西提刑何仲容》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复古游山巅,至大林寺书四十字》
《题寇顺之道院壁》(*)
《题浩然阁》(*)
《题鄷都观三首刻石观中》(*)
《按部至潮州题大颠堂壁》(*)
《按部至春州》
《题惠州罗浮山》(*)
《赠虞部员外郎谭公昉致仕》
《书堂》
《思归旧隐》
《夜雨书窗》
《书舂陵门扉》*
〔行记〕
《东林寺题名》(*)
《澹山岩扃留题》(*)
《连州城西大云岩留题》(*)
《德庆府三洲岩留题》(*)
《肇庆府星岩留题》(*)
【其他版本所载的遗文】
《春晩》(吕本、张本、董本、邓本、徐必达本)*
《牧童》(吕本、张本、董本、邓本、徐必达本)*
《任所寄乡关故旧书》(吕本、张本、董本、邓本、徐必达本)*
《宿大林寺》(吕本、徐必达本。徐必达本作“宿崇圣”,南宋版《文集》作“宿崇圣院”)*按,此诗非周惇颐作而是彭应求之作(参见下文)
《暮春即事》(邓本)*
《读易象》(邓本)*
《澹山岩题名》(以下题名五则,据邓本)*
《朝阳岩题名》*
《华严岩题名》*
《澹山岩题名》*
《澹山岩重题名》*
由上可见,除《太极图说》与《通书》之外,周惇颐的著作几乎都是后世收辑起来的。下面略做说明。
首先,《拙赋》是淳熙六年(1179),由周惇颐曾孙周直卿找到的。8《彭推官诗序》是嘉定十二年(1219)由度正发现的9,《与傅耆伯成书》《慰李大临才元疏》《贺傅伯成手谒》也都是他发现的。10《与二十六叔等手帖》与《与仲章侄手帖》是由朱熹友人邹旉及张栻收辑的。11《书仙台观壁》《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喜同费长官游》《和前韵》四首是根据度正发现的石碑刻文收辑而来的。12至于《剑门》《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及《题惠州罗浮山》,各诗的双行注云“出刘禹卿集、剑门铭诗集”,“出庐陵集”,“出罗浮诗集”,可知原载于这些诗集;《行县至雩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几圣希颜同游罗岩》的双行注云“嘉祐八年五月七日刻石”,无疑这也是从石碑上采录的。《书舂陵门扉》一诗是从张栻的语录中搜集到的。13
另外很多诗都有“题”字,可以认为是录自题写在石壁等处的诗。《东林寺题名》《澹山岩扃留题》《连州城西大云岩留题》《德庆府三洲岩留题》《肇庆府星岩留题》这五首诗则是为了纪念访问该地,在石碑上刻有访问者的名字与日期,即所谓“题名”,因此这些诗也应是在实地收辑到的。
可见,在南宋版《文集》中收辑了南宋中期为止的周惇颐遗文,此后相关的辑逸工作也时常进行。上面在“其他版本所载的遗文”之下记载的便是此后收辑到的遗文。14这些收辑工作由于时代较晚,是不是真的是周惇颐所作也有些疑问,特别是《宿大林寺》的作者不是周惇颐而是彭应求。南宋版《文集》卷八所收这首诗的题目是《宿崇圣院》,明确记录了作者名是“渠阳幕史彭应求”。也就是说,周惇颐《彭推官诗序》后面原本附有彭应求(彭推官)的这首诗,而吕本和徐必达本都轻率地将此当作周惇颐的作品。15
如上所述,在此列举的是流传至今的周惇颐的著作,收辑的遗文也都是片段的,并不是那么多,不过,对于考察周惇颐的生涯与思想还是很重要的。
其次,度正曾做过周惇颐年谱的撰写工作,在南宋版《文集》卷首载有度正的《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其后记末署嘉定十四年(1221)九月。另一方面,通行本《文集》则收录了度正所撰的《年谱》,但与度正的《年表》有些不同的地方。具体而言,张伯行《周濂溪先生全集》与标点本《周敦颐集》所收的度正《年谱》似有张伯行的一些修改,因为董本开头以“张氏伯行曰”开始的文字在张伯行《周濂溪先生全集》与标点本《周敦颐集》中却成了《年谱》本文。显然,《年谱》是以度正的《年表》为基础加以修订而成的。16
这样修订而成的现行《年谱》略去了《年表》中比较重要的几个记载,例如:
关于周惇颐之母──周母郑氏先嫁给卢郎中,卢逝世后,郑氏与周父周辅成再婚。但《年谱》(天禧元年(1017))删除了这一部分。这大概是根据对再婚持否定态度这一朱子学的正统观点而被删除的。
关于李初平──李是连接周惇颐与二程的人物之一。《年表》(庆历八年)中原有“初平,两知郴州,按题名记,此再任时也”的一段文字,不知何故,被《年谱》所删。李初平的经历有很多不明之处,《年表》的这个记载可说是宝贵的信息。17
关于傅耆──傅是周惇颐为数不多的弟子之一。他在嘉祐六年及第进士,《年谱》于该年记述只云“遂宁傅耆登第”,而《年表》的记载则比较详细:“是岁二月辛未,御崇政殿试礼部进士,三月癸巳,赐进士王俊民等一百三十九人及第,傅,第三十人。”关于这次科举的记载,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所述一致。
由此可见,《年谱》与《年表》有若干差异。当然,《年谱》亦经过后人的考证,故不可忽视,但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周惇颐的生涯,除《年谱》外,参考度正《年表》乃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