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时期的文化生活
上文在谈到吠陀时期的祭祀活动时,主要是强调它们在组织社会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然而,宗教活动本身包含丰富的文化色彩。大规模祭祀的场合,也是部落成员聚集在一起进行社会交往的场合。为祭祀而屠宰的牛,除作为牺牲烧掉的外,也由大家分享。为庆祝掠获大批牛马战利品而举行的祭祀活动最为热闹。大批牛羊被屠宰,大罐黄油浇到火上,火焰飞舞,人们分享祭肉,畅饮苏摩酒2,热闹非凡, 欢天喜地。
祭祀活动也是人们与自然界和超自然界交往的大典。雅利安人崇信多神,他们把自然界的事物都当作神来崇拜。最主要的神是掌管风雨和战争的因陀罗大神,还有天神、太阳神、火神和朝霞之神。这些神都有人的形象,但有超人的力量。他们一般对人很慈祥,但一旦大发雷霆就不得了,因此人们总要用祭祀活动来安抚这些神明。因陀罗是最重要的神,因为他能帮助雅利安人击败魔鬼和其他的敌人。在部落间争战频繁的时代,这是自然而然的。
由于人们相信神明有非凡的力量,祭祀活动常常有强烈的神秘性。祭坛的位置、布局,各位祭司的职责,祭祀的程序都详细地记录在吠陀文献中,不得有丝毫差池。祭司们为了正确进行祭祀不致惹怒神明,用各种办法反复背诵这些经文。虽然当时还没有文字,这些文献由于它们的神圣性而由师傅口授流传下来。这样也就不难理解,祭司们,也就是后来的婆罗门,作为人和神之间的使者在印度社会中保持了特权的地位。
在社会动荡的吠陀后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满足于婆罗门祭司对宗教活动的垄断,也不能满足于祭祀活动解决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他们对自然现象和人类本身及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疑问。这些思想家离开他们的村庄到森林里思索各种问题。这种遁世活动并不是一种享受,而是极其艰苦、俭朴的生活。学者们要和森林里的野兽搏斗,要用辛勤的劳动养活自己,要保持最简单的生活,才有时间来思考。学者和弟子间经常开展讨论。这些仙人的思想由学生们记载下来,有些在属晚期吠陀的《奥义书》中可以看到。
在这些讨论中,仙人们问到世界的起源,人的起源,人的生命的实质等等。例如:
什么是沙门的起源?音调。
什么是音调的起源?呼吸。
什么是呼吸的起源?食物。
什么是食物的起源?水。
什么是水的起源?阴世。
什么是阴世的起源?阳世。
什么是阳世的起源?以太。 3
……
在另一章里,讨论了人的五种功能——言语、目光、听觉、思维和呼吸——哪个最重要。回答是哪个功能离开身体后,身体的状况最恶化,哪个就最重要。结果是,言语、目光、听觉、思维分别离开身体后,身体都有些不适,可是还是能活下来了。但是呼吸刚一离开,所有的功能都不能维持,因此大家都承认呼吸是最重要的。 4这一节可以清楚地看到仙人们在摸索人的生命和各种功能的实质,企图认识人的本身。
这时期人们的视野还是有限的,即使是抽象的思考也离不开他们的具体环境和生活经验。奥义书中自然也充满以牧业和早期农业生活中的事物做的比喻和象征:那些懂得有牲畜就有财富的人,牛马成群,儿女满堂,有福有寿,声名远扬。他的信条是:“从不抱怨牲畜。” 5吠陀哲学被后人当作极其深奥的哲学。实际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个处于社会发展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的牧业社会的人们对自己和对自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