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唐诗,就像一提到唐诗,就会想到宋词一样。唐诗宋词,它们是颇具标志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双绝,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基因。
词产生于唐代,经过五代,到了宋,渐渐成熟,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峰。这一段时间的词,统称为宋词。现存宋词近两万首。
词的发展受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的影响。从词本身即内部因素来说,在唐代的初始阶段,其内容多写男女情思和文人们的诗酒生活,形式多为短小的“小令”。到了北宋初期,以晏殊为代表的词人词风基本上沿袭唐代。稍后的柳永词,题材扩至市民生活,形式上,篇幅较长的“慢词”渐渐增多。到北宋中期,词风开始发生巨变。这得益于苏轼。苏轼的词,题材扩大到社会的许多领域,咏史、感时、山水、说理、叙事、述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在风格上,其高远清新的意境、豪迈奔放的气韵,使人耳目一新,开创了词坛崭新气象,词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到北宋后期,周邦彦继承柳永注重“慢词”的传统,同时重视格律,提高了词的艺术水平。
词发展到北宋末,社会因素即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其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种被称为“爱国词”的词作应运而生并发展起来。这是宋词中独具魅力的一类。
接受唐代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开始实施军事集权制。这一制度的出发点是“守内”。它的推行,对巩固其统治很有成效,在长达300余年间,宋朝保持了国内局势的长期基本稳定。因之,宋代经济之繁荣,文化之发达,是任何前朝都无法相比的。
但是,在推行“守内”政策的同时,宋代也暴露出其致命弱点——外虚。即使是最强盛时期,宋代的版图也没有达到过盛唐时的规模。它的北部、西北部原来属于唐的很大一片地域被外族占据着。它的边患一直很严重。
到北宋末期,北部的金人不断南侵。宋徽宗懒理朝政,重用童贯、蔡京等权奸,排斥忠良,把国事弄得一团糟。金军逼近都城,局势危机,徽宗被迫把皇位传给儿子赵桓,自己急忙逃走。继位的赵桓即钦宗同样是一个昏君。继位后大敌当前,他战守毫无章法。靖康元年,他和父亲均成金军俘虏,一起被金人掳去。这就是有名的“靖康之变”。经此一变,北宋遂告灭亡。
宋室南渡后,先是金人,后是蒙古人相继南侵。高宗赵构,是徽宗的第九子,在“靖康之变”后即位。“苟安”是高宗的基本指导思想。为此,他重用奸相秦桧十几年。高宗之后,南宋最高统治者大体继续执行“苟安”国策。这与广大军民收复失地,解救被占领土之同胞,迎回被掳二帝的要求是尖锐矛盾的。此后,主战派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他们呼号、抗争、被压、被贬,甚至被杀。一方面是极其尖锐的民族矛盾,一方面是极其复杂的战和冲突。一代接着一代,抗敌反降的爱国志士挺身而出,英勇奋斗。这便是“爱国词”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爱国词”有以下基本特点:
(1)持续时间长,历时近二百年,一茬接一茬,经久不衰。
(2)词人阵容强大,领军人物身份高,多是将相级官员或社会名流贤达。他们的词作影响巨大。
(3)词作思想性强,主题鲜明。
(4)富有爱国激情,有极强的感召力。
(5)词风豪迈、壮美。
爱国内容是“爱国词”最鲜明、最感人的要素。它是词人心声的迸发,感情的泉涌。读着他们的词,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正朝我们走来,又真切地感到他们胸中的热血正在激荡、沸腾。它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深厚的家国观念。
(2)理性的民本思想。
(3)强烈的民族尊严意识。
(4)誓死不屈的凛然正气。
(5)积极进取,实现国家强盛梦想,塑造个人精彩人生的实践精神。
整个南宋历史,抗击外族入侵,收复中原失地,拯救沦陷民众,重新振兴国家,是其主旋律。“爱国词”唱响的,正是这一主旋律。
词人的心声昭示着词人的人格美。这种人格美源自于词人心中积蓄着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它被一代又一代继承下来,直至于今。
宋词的艺术形式与唐诗有别。大体来说,它词牌多样,全词文字有多有少,且有上下阕、长短句,这向词人们提供了较多的选择余地,有利于承载较为丰富的思想内容,也有利于抒情叙事的起伏跌宕。像唐代诗人一样,宋代词人也极其注重语言的加工锤炼,其词作极富艺术美感。
当今世界,文化产品多种多样,有文化精品,有文化快餐,也有文化垃圾,还有文化毒品。唐诗宋词的佳作融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血脉相连,是我们的优质精神滋养品。它是不愧为高端文化精品的。相信在阅读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珍爱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的唐诗宋词。
宋词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篇章,妙语佳句俯拾皆是。我们按照积极、健康的标准,古为今用的原则,精选其中的一小部分词作,将其佳句分类编排成书,便于查找,易于阅读,作文讲话寻词觅句时,可成为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的文笔更加精彩,也会使我们的审美品位更加提高,生活更富诗意。
徐汝淙 周长志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