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11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认识自己

“人苦不自知。”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不断地正确地改造自己。在思想改造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对于自己总是比对别人更熟悉些,似乎照理都应该很有“自知之明”了,有些人也以此自诩。但结果往往是,愈是自诩有“自知之明”的人愈是容易因为“不自知”而吃苦头。只是在吃了几次苦头,碰了几次钉子之后,才渐渐认识到:“自知”并不容易。

本来,人非生而知之者。对别人,我们不可能生而知之;对自己,也同样不能。真命天子降生,一出娘胎,便发表声明:我是皇帝,并且为没有良将贤臣辅弼而号啕大哭。这只是骗人的鬼话。我们相信科学的唯物论,相信认识来源于实践。究竟自己是“何许人也”:自己的阶级觉悟怎样?立场是否坚定?观点是否正确?这一切都有待于实践的考验。在革命的实践中,我们的言论行动,代表什么人的利益,对什么人不利,受到谁的欢迎,谁的反对,我们对于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对于各个阶级的状况究竟了解得怎样,都能够,也才能够看得一清二楚。实践愈多,经验愈丰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就愈深刻。而当我们还处在比较幼稚的状态时,对自己的认识也就难免会有不恰当的地方。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曾经指出,一个比较幼稚的革命者,由于他“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的实践;因此,他还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然而,这却不是说,只要经过实践,就可以得到深刻的认识。所谓深刻的认识,是指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要做到这一步,就要经过我们的头脑,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想它几想,才能达到的。这就是说,还要靠我们主观的努力。我们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工作之后,往往要做一次鉴定,或者做一个思想小结,做的就是认识自己的工作。这时,把实践中得来的各种印象,联系起来,仔细思考,往往会使自己吃一惊:原来我还有这样的缺点,或者这个缺点居然如此严重。可惜我们许多人(包括我在内),还不善于,或不习惯,把这种科学的认识自己的方法经常地运用起来。所以,终不免在过了一个时期之后,再次地为自己的缺点而“吃一惊”。曾子说:“日三省吾身。”我想,对我们来说,如果能做到每个星期,或者至少每个月认真地“一省吾身”,也就很受用了。不去仔细地想,只是被动地、浮光掠影地接受在实践中得来的片断印象,对自己的认识的片面性就往往不能避免。有了一点成就,容易沾沾自喜,“大概我还不错吧!”遇到一点挫折,又会灰心丧气,“我这个人弄不好了。”有的人甚至浑浑噩噩,不知道或者忘记了自己的弱点所在;在敌对思想的进攻面前,不加警惕,以致失去了反击和防御的能力,不知不觉地被“糖衣炮弹”所打倒,做了敌对思想或敌对阶级的俘虏,这才是真危险呢!

一般说来,我们许多同志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总是自己认为是对的,才决定去做;同时,也总是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才决定这样去做的。但由于我们的教养、觉悟、水平的限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领会,往往难免有不够全面或深刻的地方,因而当自己的言论、行动有错误的时候,又往往不容易一下子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却相反地会坚持那自以为是的歪道理。明明是自己错了,还可能认为是对的;明明是错误很严重,可能把它看得比较轻;明明是立场观点的问题,可能把它看成是枝节问题。这样,就不能如实地反映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时,就特别需要依靠组织和同志的帮助。脸上有了灰尘,自己看不见,要用镜子来照。同志的批评,就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照见思想上的灰尘,从而把它打扫干净。

认识的深化,还有赖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提高。我们家乡有一句俗话:“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初学之际,不知道天高地厚,对自己的估计往往容易偏高。当然,我们也并不赞成那种“学了六年”仍旧是“寸步难行”的妄自菲薄。但是,只有在知道了天下之知也无涯的时候,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才疏学浅,这却是事实。思想意识的改造,也有类似的情况。就事论事,往往不容易看出问题,有了问题也不容易看出它的严重性,或者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言行,严格地要求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可能逐渐深入的。

《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在战争中认识敌人和认识自己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知己”,才能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我们要不断取得胜利,就需要随时注意深化对自己的认识。


(《解放日报》,196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