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0000001只手表以后的市场

手表在中国曾经是紧俏商品。

那时候,手表是人们追求的三大件之一。

手表曾经要凭票购买。某一位干部拿了几张手表票,就成为特殊化不正之风的主要内容。

可是,曾几何时,手表在中国销不动了。

不是人们没有钱买表,而是差不多人人手上都有了一块表,有的中学生甚至有的小学生手上也戴上了表。现在手表质量又比较高,不易坏,人们也很少有更新手表的愿望。据说,目前中国手表的年销售量大约在2000万只左右。

2000万,这当然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可是已经形成的手表生产能力远远大于此数。究竟大多少,我不敢肯定,可能在一倍以上。反正现在大多数手表厂的日子并不好过,生产出来的手表卖不掉,只好减产、降价,有的厂工人没活干,有的甚至发工资都困难。

不能说手表厂的领导人都不努力。促销手段大家都想了不少。无奈市场就那么大,我占的份额大了,就挤了你占的份额。你不甘心,又推出新手段,逼得我也不能不跟上,一来二去,总体上看,市场还是那么大,困难依旧,对每个企业来说,利让得越来越多,态势越来越不利。

市场经济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在同一个市场里,你挤我,我挤你,互相竞争,优胜劣汰。这是不错的。但是,是不是也可以有另外的思路,去开拓市场,争取那2000万只表以后的顾客。如果有300万、400万原来不打算买表的人改变主意,买了新表,对手表厂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

这些人原来为什么不打算买表?前面已经说过,主要不是钱的问题。手表已经多次降价,降到成本以下,那还不如索性关厂转产。他们所以不再买表,是因为手表作为一种方便携带的计时工具,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一只就够了,他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了,不需要再买第二只。

那么,人们是不是还有一些与手表有关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呢?肯定是有的。

例如,手表除了作为计时工具,戴在手上同时又是一件装饰品。后面这个功能似乎还未被多数手表厂所重视,开发起来,应当是潜力无穷的。如果能把手表和表带做一体化的设计,使它相当于手链、手镯,甚至胜过一般的手链、手镯,会有什么结果?如果能适应不同的时令,配合不同的服装,推出在不同的场合佩戴的手表款式,又会有什么结果?

又例如,手表由于常年佩戴,又特别适合用作纪念品。情人表应当是一种很好的设想。一对手表,款式一致,大小不同,一男一女,永远佩戴,题义不是很深远吗?人们可以祝愿爱情像手表准确计时那样地忠实,像时间那样永恒。当然,这样的手表质量必须是第一流的。如果把手表指针上的箭头换成一颗爱心,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跳动,是不是可以更吸引人呢?

又例如,手表作为计时工具一般只计人们所在地的时间。这在平常也是够用的。但世界实际上分成不同的时区。这一地区同那一地区的“时”并不一致。于是人们出国旅行就有时差,就要拨表,回来又要重拨。如果生产一种两地表,可以同时看到两地的时间,是不是会受人们的欢迎呢?现在每年出国的人很多。夫妻别离,临行之际,送一块这样的表,让游子经常记得家中此时正是何时,妻儿当在做什么事的情景,岂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其他的需求还可以想到很多很多。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

而且不仅是手表,其他的商品有的也有类似的情况。照相胶卷生产能力大于市场,是不是可以考虑从扩大摄影爱好者的队伍来开拓市场?报纸出得多了,都想占市场,于是日报学晚报的优点,晚报学日报的长处,互争对方的读者,这当然也是一种思路,同时,也可以考虑另一种思路,看看读者还有哪些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在这里下功夫。

注意并且努力满足群众实际上存在的尚未得到满足的合理需求,是不是至少可以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内容?

用我们的老话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论坛》199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