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行记
清明前后,我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一带走了一圈。江苏南部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国是领先的。这次有机会亲身感受一下“苏南模式”,果然获得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去之前,满耳朵灌的都是在治理整顿中企业如何如何困难。听说,由于煤不够,电力不足,苏南地区的企业已经“停三开四”了。到了苏南,在上面听到的,也还是说困难得多,除了煤电,最困难的就是资金。到了企业,看到的却仍然是一片蓬勃的生机。他们也说困难,可是生产仍然在发展,利润仍然在增加。至少在我所到的企业,没有看到垂头丧气的干部。
我们常说,治理整顿对企业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遇。在苏南,一些企业家则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治理整顿政策的欢迎,他们说:“政府宏观(调控)我乐观。”他们说:“前一段经济过热,需求过旺,什么都卖得掉,无论企业经营得好不好,都能赚钱。现在好了,可以比比真本事了。”
这些企业家凭什么认为自己在竞争中能占优势呢?靠产品质量好,成本低,适销对路等等。他们认为,当前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有些生产资料已经出现了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的局面,同去年有钱无货的情况大不相同。而且除了煤之外,价钱也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对有钱的企业是有利的。他们说,“现在有钱就是老板,没钱就是瘪三(乞丐)。”
我们知道,现在一般的企业所以会没有钱,一是拖欠货款严重;二是自有资金不足,一旦银行拿不出贷款立即发生困难;三是原材料占用资金太多。苏南这些优秀的企业是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呢?
对于拖欠货款,他们说,这要看你的货俏不俏。只要货俏,大家抢着要,不但不会拖欠货款,人家还会预付货款来订货。在常州柴油机厂、常州拖拉机厂,就有许多外省市的客户拿着现款来订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机器质量好,而且能够适应用户的需要不断推出新型号。而其他地区的农机厂,日子就没有他们好过。为了做到这一点,这两个企业的职工是付出了极大代价的。他们的劳动纪律、工艺纪律严格的程度,也是其他企业赶不上的。
那么,这些企业工人的工资是不是也特别高呢?这倒不是。我们曾经用各种方式,包括和在企业工作的我们熟悉的老朋友私下谈心,了解的结果,这些经济效益很好的企业,工人的收入在全国比较,却只有中等水平。他们说,工资太高,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工人的饭碗反而会不牢靠,不如集中力量加强企业的实力,大家的饭碗才牢靠,碗里的东西逐步增加才真有保证。无锡县在1970年工业产值只有1亿元,而到1988年则达到95亿元(许多人都对我们说,这个数字打了埋伏,实际上超过100亿),这样高的发展,如果不是把企业的积累放在第一位,是绝对做不到的。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充足,银行压缩贷款规模,对他们的影响就不那么大。相反,银行有时周转不灵,还得找这些企业帮忙呢。
当然,无论自有资金多么充足,也会有周转不灵的时候。有时候,缺一笔不太多的款子,一种原材料进不来(虽然其他材料都齐备),甚至只是缺某种包装材料,整个生产仍旧会被憋死。谈到这个问题,无锡最大的毛纺厂——协新毛纺厂的领导同志对我们说,他们清仓查库,卖掉了一批材料,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他们说,库存的各种材料,并不均衡,有的已经断档,有的能用两个月,有的两三年也用不完。清理之后,心中有数,就可以削长补短。库存原材料超储的情况,我们在其他地区的企业里也看到过不少。但是愿意把多余的材料卖掉的还不多见。原因就是,怕原材料涨价,现在卖掉了,将来需要时再想用原价买回来就做不到了。企业怕吃亏,当然就不干。我们也曾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请教。协新毛纺厂的同志说,单算这笔账当然可能吃亏。但是,如果多余的材料不卖掉,资金积压在那里,急需用的材料买不进来,整个生产停顿,损失就更大了。所以,究竟吃亏不吃亏,还得算总账。只要整个企业的生产正常进行,向前发展,增加的利润,足足可以抵消吃的那一点亏,而且还可以有富余。
我们说,渡过眼前的经济困难,归根到底要靠企业,企业一定要眼睛向内,把潜力挖掘出来。在苏南走了一趟,我们对这一点的信心更强了。企业的潜力是估不透的。关键是要有苏南的同志那样的精神状态和远大的目光,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形势。
(《共产党员》198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