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挨骂的厂长

在许多企业面临市场疲软、产品积压、经济效益下降的困境之时,也有一些企业日子却过得挺红火。

可是,到这些企业采访,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往往可以听这些企业的厂长(经理)的一段挨骂史。

济南钟厂生产的康巴丝石英钟,在中国大概可以算是家喻户晓了。这个厂的经济效益也确实不错,人均产值达到6万元以上,在国内钟表行业独占鳌头。职工的收入、福利当然也是令人羡慕的。那么,是不是有很多人想调入这个厂呢?我曾经向这个厂的厂长提出这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厂长同时告诉我:这个厂在7年前由两个小厂合并时的职工总数是1296人,现在却只有1107人。人员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近200人。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厂也像其他厂一样,人员不断膨胀,就不会有今天的劳动生产率。增产减人的窍门在哪里?我们的企业潜力很大,加上技术不断改进,这个问题本来不难解决,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无所谓“窍门”。别人做不到,他们做到了,无非是下了决心不进人,无论是谁介绍,谁写条子,都不进。7年中又有若干自然减员,职工总数就降下来了。这样的厂长当然就要挨骂。只有顶得住骂声,才能创造出成绩来。

厂外的骂声不好顶,厂内的骂声有时顶起来更难。首都钢铁公司的经济效益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承包7年,创造的利润每年递增20%。他们所以能创造这么好的成绩,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在厂内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人。落实责任制首先要定员定责,人浮于事就会实际上反而找不到应该负责任的人。首钢的改革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全公司7万职工进行了大讨论,大家都认为至少可以减去10%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公司做了决定,一下子减去6000人。具体减张三或者李四,这是不能讨论的,一讨论就会没完没了,只能由上级下命令,限期到新岗位去报到。有的充实了原来急需劳动力的岗位,有的去从事第三产业,还有一些就去搞清洁卫生、搞绿化,总之是不让多余的人留在第一线生产岗位上。不去新岗位报到的人就停发工资。这样做能不挨骂吗?有人还骂得很难听,什么“×剥皮”“刮民党”都有。但是不这样做就没有首钢的效益。当然,等到效益创造出来,工人的收入和福利也随之上升的时候,一些原来想不通的人也逐渐变了,总经理的威信更高了。

问题是在创业的阶段,对于明天的效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更不是每个人都能相信的。而眼前利益在某种程度上的受损却是明白无疑的。正是在这一点上需要显示正确领导的作用。前提是能够保持正确主张的领导地位,不但要在骂声面前能硬着头皮顶住,还要能够尽可能地说服多数人。北京著名的劳动模范、长城风雨衣公司的经理张洁世,就曾经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被提出了不信任案,如果不是党委全体同志苦心地做工作,这个不信任案被通过,那就不会有后来的长城风雨衣公司。作为改革者,当然要提出一些同许多人原有的观念不一样的主张。当长城风雨衣已经很畅销而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的时候,当出口外销明显地比内销利润更高的时候,当外贸部门可以收购长城风雨衣公司的全部产品的时候,张洁世提出拿20%的产品内销,这不是明明吃亏吗?这点产品,摆在国内市场上当然是供不应求,各地商场都愿意以优惠的条件进货。张洁世却决定,集中供应北京市百货大楼,而且花钱在那里搞展销,以扩大影响。这样做,吃亏更多了。大家想不通,骂他傻。他说,这是为全厂职工买明天的饭碗,否则,几年过去,国内人民都不知道有长城牌风雨衣了,即使我们生产能力扩大,也会没有饭吃的。现在,张洁世已经逝世,长城牌风雨衣名声更大了,全厂职工怀念他,为他在厂里塑像作纪念。如果张洁世是一个怕挨骂的人,又何有今日。

厂长的远见,不仅表现在市场的开拓上,更重要的是靠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来取胜,而这就需要及时地进行技术改造,不断采用新技术。这当然是要花钱的,而且花钱不少。一个企业,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职工要盖宿舍,要增加奖金福利,办公要有大楼。每年的利润怎么用法,先后顺序怎么摆,矛盾很大。济南第一机床厂,在老产品还有销路的时候,毅然决定引进新技术,上新产品,推迟盖宿舍,盖大楼。厂领导挨了几年骂。如今,他们每年可以出口机床获1000万美元,工厂的经济效益上去了,大楼、福利也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挨骂的日子。我们大家也不应该忘记他们挨骂的日子。


(《处世百题》,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