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主义与逻辑及其他论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序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现代英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大英帝国勋爵、帝国功绩勋章获得者,生前为皇家学会会员,曾于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以及对人道主义理想与思想自由的不懈追求”。

在哲学方面,罗素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逻辑原子论的创始人及新实在论的主要代表。作为分析哲学的创始人,罗素与摩尔(Moore)、弗雷格(Frege)、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及卡尔纳普(Carnap)等人一道开创了二十世纪的分析哲学运动。他于1905年发表的《论指谓》(On Denoting)一文标志着当代分析哲学的诞生,该文阐述的摹状词理论曾被拉姆齐(Ramsey)誉为“哲学的典范”。罗素提出逻辑是哲学的本质,他的一些基本观点及所采用的形式分析方法,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作为新实在论的主要代表,罗素与摩尔一起推翻了以麦克塔加特(Mc Taggart)及布拉德雷(Bradley)为代表的当年统治英国哲学界的新黑格尔主义。作为逻辑原子论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主张建立一种能够反映实在结构的理想语言;逻辑原子论哲学极大地影响了上个世纪初显赫一时的维也纳学派。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收录的是罗素于1901—1915年间所写的十篇论文。罗素分析哲学的实质就在于把新的哲学方法即逻辑分析应用于哲学研究,而1901—1915年正是罗素新方法的诞生、成熟及应用时期。这部文集中的绝大部分论文呈现给读者的,正是罗素在这一时期对新方法的性质、功能及限度的系统而又深入的思考,以及他对这种方法的一系列具体应用。除了关于新方法本身的阐述外,罗素在这些论文中对新方法的应用主要涉及物质问题、物理学知识问题、外部世界的构造问题、因果性问题、自由意志问题、摹状词问题,等等。从这些论文中,我们能看出逻辑分析方法如何能有效解决传统哲学所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它可能给罗素之前的传统哲学带来哪些崭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另外,罗素关于哲学分析的许多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也都在这部文集中得以体现。尽管罗素在后来的岁月中仍有大量论述发表,但我认为,这部文集中所体现的哲学原则与哲学方法基本上奠定了其后来哲学的整个发展。若从本体论的角度看,罗素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过程。罗素早年(即1903年《数学原则》[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出版以前)坚持柏拉图式的实在论立场,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1921年《心的分析》[The Analysis of Mind]出版为标志)又转向了中立一元论;而写于1901到1915年间的这些论文则带有明显的思想过渡痕迹。所以,这部文集是研究罗素哲学思想演变的很有价值的文献。

本书的十篇论文中,除了大部分涉及逻辑分析及其应用外,也有对生命及伦理问题的深邃思考,比如《自由人的崇拜》一文就是对人的生存问题的一种存在主义式的探讨。罗素自己说,这篇文章的立场是那些没有自以为是的宗教信仰的人在困苦与焦虑的年代所必须接受的。另外,亦有两篇涉及教育方面的论文。例如《数学学科》谈的是数学教育问题,而《科学在自由教育中的位置》谈的是科学教育问题。看起来是谈教育,其实两篇文章都是从哲学高度谈数学及科学教育的终极目的——说到底,谈的是生命的意义问题。两篇论文体现了罗素对数学及科学教育的一系列独到的思考,其中闪烁着诸多智慧的光芒。罗素认为,数学中有一种令人崇敬的神圣之美、沉思之美,数学告诉我们的是如何活着的艺术,是创造并支撑高贵的心灵习性的手段,数学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塑造生命之美。至于科学,罗素认为,其内在价值并不在于实用性,而在于产生正确的心灵习性及人生观、世界观,科学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文学及一切古典学科一样伟大。科学教育的道德目标在于消除人类本能的粗鲁性,并通过知识增加个人与外部世界间接触的范围与类型,使其成为一名“宇宙公民”;科学教育的理智目标在于让我们以一种客观的方式看待并想象世界,由此它就需要抑制希望与恐惧、爱与恨以及全部主观的情感生活。

本书中的论文大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比如《神秘主义与逻辑》和《自由人的崇拜》就是百年来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罗素文笔通俗、生动、幽默,文集中的一部分文章尽管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但写得都比较通俗,甚至像《数学与形而上学家》这样的数学哲学论文也写得充满诗意与想象;这也是罗素著作能够广为传颂的原因之一。


贾可春 

2016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