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史研究:以近代黄河上游区域为中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资料运用

史学研究一方面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一方面必须要掌握大量的真实的史料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客观真实的结论,史学研究才能变为真正的科学研究。作为对本区域农村经济史的研究,本文运用的资料归纳起来包括:

(一) 近代报刊是构成本课题的主体资料

自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开发西北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创办的刊物开始关注西北,发表了大量的关于西北与农村经济调查的文章,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调查和研究本区域各省社会经济问题,这些调查与研究资料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书征引近代报刊可以分为几大类:

其一,甘肃、宁夏、青海省政府及机关与学会等创办的各种刊物。如《甘肃省政府公报》《青海省政府公报》《宁夏省政府公报》《甘肃省建设年刊》《甘肃建设季刊》《甘肃贸易季刊》《甘肃地政》《甘肃农推通讯》《新甘肃》《新青海》《青海评论》《西北经济通讯》《新西北》《甘肃统计季报》《甘肃科学教育馆学报》等。

其二,国民政府在开发西北过程中,一些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学会创办的与西北相关的刊物。如《西北问题论丛》《西北论衡》《新亚细亚》《陇铎》《西北专刊》《西北论坛》《西北通讯》《西北导报》《西北资源》《开发西北》《西北杂志》《西北问题》《西北工合》《西北农牧》《西北农林》等。

其三,国民政府及其附属部门以及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创办的刊物。如《工业合作》《中央银行月报》《农友》《农本》《中农月刊》《经济研究》《经济汇报》《农村经济》《农学》《中国工业》《资源委员会季刊》《中国农村》《建设评论》《乡村建设》《中国建设》《农业经济季刊》《农业推广通讯》《农村合作月报》《财政评论月刊》《实业部月刊》《农情报告》《农业周报》《中农经济统计》《新经济》《人与地》《新中华》《建设》《地理》《地理学报》《地学集刊》《气象学报》《银行周报》《经济建设季刊》《中华农学会通讯》《农业推广》《金融知识》等。这些刊物有的发表了大量关于西北社会经济的专题文章,有的是研究者关于该地区社会经济某个部门的调查与研究,如《资源委员会季刊》“西北专号”发表了关于西北农业、牧业调查,对研究西北农村经济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其四,边疆管理与研究机构创办的刊物。如《蒙藏月报》《边政公论》《边事研究》《边疆通讯》《中国边疆建设集刊》《西陲宣化公署月刊》《边疆半月刊》《安多月刊》等,这些刊物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本区域少数民族经济的文章,也有参考价值。

除了上述刊物外,还查阅了《东方杂志》《方志》《和平日报》《西京日报》《工商青年月刊》《西康经济季刊》《服务月刊》《陕行会刊》《旅行杂志》《申报》《解放日报》《文化建设月刊》《晨报》《瀚海潮》《土壤》《行总农渔》等报刊,从中获得了一些相关资料。

(二) 地方志资料

对于区域经济史研究的课题来说,地方志资料是不可缺少的。地方志作为“一地之百科全书”(章学诚语)有着其他资料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研究也重视地方志资料。主要包括了三个时段所编撰的地方志,一是清朝时期,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道光与光绪时期,为了溯源有些问题的来龙去脉,比较重视这个时段地方志资料。二是民国时期,出了部分地方志,当时为了修志进行地方调查,保留了一些采访录、风土概况调查等,也在参考之列。三是当代编纂的地方志,尽管时下对此褒贬不一,但还是少量地使用了一些资料,作为补充。

(三) 调查资料

关于本区域的调查资料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清末的调查资料,如《甘肃省民事习惯问题报告集》集中地反映了本区域农村经济中的一些问题。二是20世纪30—40年代民间人士(如人类学家、地学家、记者、旅行家)、政府官员和高校对本区域的调查,如俞湘文的《西北游牧藏区之社会调查》,王志文的《甘肃省西南部边区考察记》,马鹤天的《甘青藏边区考察记》,陈鸿胪的《甘肃省之固有手工业及新兴工业》,叶祖灏的《宁夏纪要》,傅作霖的《宁夏考察记》,李化方的《甘肃农村调查》等;政府部门的调查有:铁道部业务司商务科的《陇海铁路甘肃段经济调查报告书》,西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的《西北土特产概况》等;高校的调查有: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西北农业考察》,暨南大学的《西北教育考察报告书》等。三是20世纪50年代对本区域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主要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各省联合进行的,如《保安族调查资料汇集》《裕固族专题调查报告汇集》《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青海土族社会历史调查》《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青海省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等。

(四) 档案、碑刻资料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注148、甘肃省档案馆、庆阳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文书,为本课题增色不少。还运用了档案馆编纂出版的一些档案资料,如彭雨新编的《清代土地开垦史资料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等收集了一些关于本区域农村经济的档案资料,《历史档案》和《民国档案》公布的相关档案资料,在研究中也给予关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所藏资料也为本书的研究与撰写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本文参考的碑刻资料主要是今人收集整理的如陈庆英、马林编译的《青海藏传佛教碑文集释》,吴景山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金石录》,余振贵、雷晓静主编的《中国回族金石录》等,其中有一部分是反映本区域农村经济的资料。

(五) 文史资料

在本课题研究期间,笔者查阅了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各级政协主办的文史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是当事人写的回忆文章,有的是亲历者撰写的所见所闻,更多的是地方文史者撰写关于本地社会经济的研究文章,给本课题很大的帮助,弥补了某些问题研究中资料不足的缺憾。

除了以上具有一定特色的资料外,各种官书、政书、文集、笔记等,都包含着本文研究范围的资料和信息,如《清实录》《清史稿》《清朝通典》《清朝文献通考》《敦煌随笔》《广阳杂记》《清稗类钞》《左宗棠文集》等都有反映本区域农村经济的内容,成为本文研究和写作的参考资料。

在资料的使用过程中,参照多种资料讨论一些问题,尽量使所研究的问题更加客观。在使用有些文史资料文献时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如一些地方文史资料在记述民国时期农贷,农业与畜牧改良以及经济建设时,很多持否定态度,认为没有多大成绩。但通过一些档案资料、民国时期的报刊资料和目前学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反映出在这些方面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故引用新资料,摈弃陈说,是本研究课题的一个主要方面。总之,本文在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尽量扩大史料搜索的视野,使研究成果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资料做基础,也力图使研究成果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