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波暗箱操作(新书求收藏 求投资 求推荐~Mua~)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初一入学报到、发榜分班的当天。
李子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挤进人群里,看到竟然能和自己的天才“小侄女”分到同一个重点班。
他简直是发自肺腑地、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恨不得一步蹦两高地回头,朝着人群的外围欢呼着:
“晓彤,晓彤……”
而,跟在母亲苏彤身旁、已经慢慢走进了教学楼大厅里的孟晓彤,其实,并没有听到,来自于门外公示栏前面从那吵杂的鼎沸之中传出来的、李子孟的呼声。
她只是,下意识地往李子孟所在的方向,相互默契地遥望了他那边一下。
然而,在他们彼此之间,相隔着数不清、又在不停窜动着的各种人头与背影。
似乎,那些人头与背影,谁都不认识谁;而,他们俩,谁也看不到谁。
李子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垫高了脚尖,趁着长长的脖子,才隐约地看到了孟晓彤走入楼中、渐渐消失的小半个身影。
他双拳紧握着,心中暗自给自己打着气,道:
“孟晓彤同学,接下来的三年,就请你多多指教啦!李子孟同学,你可要多多加油啊!”
哈尔市第五十四中学的教学楼,是一座有着六十余年历史的老建筑,四层U型砖木结构的近现代风格。
而且,这座学校的历史记载,是极其具有典故意义的。
当年创校之处初,还是日伪统治的乱世时期。
据说,那时,一只隶属日方的驻哈部队,突然接到了上级命令,便迅速从附近的居民区里“紧急召集式”地抓来了很多价格低廉的本土劳工。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组织建造完成了,这一处原本用于伪军进行区域管控的行政办公大楼。
不过,后来没过几年,抗日战争就胜利了;
再后来,不久,新中国就成立了……
再再后来,这栋建筑就辗转反侧、多轮经手,才被最终收编、划归到了市区教委的名下。
于是,在对整栋大楼的外墙和内饰进行彻底清理、精致改装之后,这所在方圆十公里之内的唯一一所三年制的初级中学,终于落成大吉、开门招生了。
在此后的这六、七十年里,这所哈尔市第五十四中学,通过持续扩大招生、不断引进优质的师资力量,慢慢地解决了周边数条街区所辖的第三印刷厂、三五机械厂、六分制药厂、农科研究所、医大二院等所下属众多家属区里那些适龄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还有附近的杨常村、马家村等多个村镇户口的小学毕业生们,也可以就近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福利了。
众所周知,哈五十四中每一届的1班和2班,都是入学摸底考试排名靠前的优等生班,每个班平均有四十到五十多个学生。
▽▽▽▽
而,这一年,孟晓彤便是以数学满分、语文九十九分、英语满分,年级综合排名第一的总成绩,理所当然地被直接划分到了初一(1)班,也就是他们那一届屈指可数的重点班中的最最重点班。
而,李子孟真实的成绩,却是位于年级倒数第十几、二十的水平。原本,他的名字是在初一(6)班的学生花名册里的。
但是,一直爱他如自己亲生儿子的养父李建明,就在全校新生发榜前两天,特意单独跑了一趟五十四中。
而且,还很轻松地就找到了正在担任教导主任的老同学、老战友薛爱军那里。
听明李建明的来意,薛爱军二话不说,就破例带着他一起,特地去学籍档案室、调出了李子孟的入学考卷,还仔细重新核对一遍李子孟的各科分数和年级名次,以防阅卷老师出现了什么意外的笔误和差错。
得知儿子的入学成绩并不理想,李建明便很快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而,这个决定,当时,他都没有来记得和自己的妻子孟宪玲提前沟通商量一下。
偷偷瞒着孟宪玲和李子孟她们母子俩,在距离学校五六站公交车的一个看起来还算上点档次的特色饭店里,李建明单独宴请了这位具有学籍管理权限的老同学。
一开始,他们两个大男人,也就只是唠唠家常,追忆和缅怀了一下那些共同经历过的、再也一去不返的青春岁月。
当然,目的如此显而易见,李建明主要是为了好好促进促进彼此之间的旧时情意,最后的最后才表达出了自己对李子孟的疼爱,以及对李子孟如果能够进入重点班的期望。
他希望薛爱军可以帮帮忙,并且诚意满满地恳请对方,能够从中“运作运作”、“使使劲儿”。
而且,在这些操作的过程中,薛爱军需要多少钱,他都不是问题。
就连李建明也没有想到,这位老同学还真是足够地热心,另外,也透露出来了一个至关关键的信息:
其实,每个重点班,都会在统招名单发榜之前,预留出几个相对“机动”、“灵活”的学生名额。
顾名思义,对方的言外之意,就是:
这事儿,你放心,包在他身上!一准儿,给你搞定喽!
与此同时,半毛钱的话题,全程薛爱军都只字未提。
他早就看出来了,整天起早贪黑、脚蹬自行车去印刷厂上班的李建明,一定是咬着牙根儿、决心勒紧裤腰带、剩下后半个月工资口粮,才下定决心,非得到这么贵的饭店里,请他吃这顿饭的。
此外,他也看得出来,尽管,学校外面有一整条街的小饭馆,李建明还是舍近求远地带他走了这么远的路,定是替他着想、避免日后落下疑似“吃请受贿”、“为亲办事”的口实。
话说回来,薛爱军的人品确实不错,办事挺靠谱的。
二人酒足饭饱之后,他还主动邀请李建明回了一趟学校,特意领着李建明去拜访了一下初一(1)班的班主任:麻淑华老师。
这位矮个子的老太太,看样子,有50十来岁了,头发已经半白。
据说,她的任教水平,相当不简单。
往年,只要是她带过的初三毕业班,整体升学率都超过了80%,而,考入省市重点高中的学生常常超过了50%。
她,是这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中里“最厉害”的班主任了,属于那种“没有之一”的“顶级天花板”。
雷厉风行,麻老师很快就从已经被放进了初一(6)班学籍表中的、李子孟的档案调了出来。
她又当着薛主任和李爸爸的面儿,仔细浏览过两遍李子孟小学阶段各方面的在校表现和各科目的学习成绩。
在麻淑华看来:
尽管,李子孟算不上能力特别突出的优良学生,但,他也不是什么态度行为极度不端、朽木难雕、不可救药的“差生”;
同时,这眼下,又有教导主任薛爱军给这孩子作了名义上的担保和口头上的背书,她也自然是认定了,可能就是入学考试的时候太紧张了,李子孟临场发挥失常、才考得如此糊掉了。
毕竟,李子孟的小学成绩,也如实说明了,他的学习潜力,根本也没那么差。
当然了,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涉及到教学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层面的。
在这位麻老太太的心里,她一直认为:
普天之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此一来,万事俱备、不欠东风,便是板上钉钉、妥妥的了!
李子孟转入重点班的这件事情,就在他们这三个中年大人简单碰了面的功夫,这么一“运作”,也就算是,彻底落了听。
话说回来,李建明也是爱屋及乌,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果真是说到做到,的确是把她的儿子当做自己个儿的亲生宝贝对待着啊!
这入学的第一天呢,其实,李建明本来也是可以从印刷三厂的车间带薪请假过来、送李子孟到校的。
只是,之所以他会随便找了理由、借故没来,他主要是担心,万一自己带着李子孟瞎逛,在学校里不慎遇到了老同学薛爱军;
那么,十有八之九成,他在背地里联合老战友共同“暗箱操作”、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这档子事儿,有很大概率,会被不小心说露了馅。
到时候,原本就性格敏感、心思缜密、多愁善感的李子孟,定会因此介怀、不好受的。
再个万一,说不准,这事儿,或许,就成了李子孟往后余生的一个很难打开的心结。
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建明认为:
这个秘密,只要是自己不说、老同学薛主任不说、李子孟的班主任麻老师不说,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就不会有第四个人知道了。
最最稳妥的结果,就是:永远永远都不要有其他人知道,才好……
单从这点来看,人家李建明同志,是非常非常智慧的!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是二十年前第一批恢复高考、一次就考中了华清大学应用化工专业的高材生。
只是,那些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旧时故事,还是,留在最后最后的番外篇,我再来讲给你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