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七帝八陵
邵老三似乎并没有把上次被“规矩”的事情放在心上,见了白叔神情也是十分自然,还敬了白叔一杯。邵老三的表现,弄得白叔感觉上次有点对不住他,也时不时还敬几杯。
酒菜上齐后,邵老三把最近镇子上的情形给大伙简单做了个介绍。
这几天,国军和八路军已经开始零星的接火,怕是这一次还是围绕洛阳作战。巩义处在陇海线上,昨天火车站附近就有一次遭遇战,虽然是一接触就熄了火,但一场大规模的战事显然一触即发。
三叔也表示,趁着这股子乱劲,欲战未战之时,快速把下地的活儿拿下。这一次没有费时的寻龙点穴的活儿,墓道已经被邵老三他们早早就挖通了,只是还没有真正的滤过坑,前期只是取了几件明器而已,甚至棺椁都没有打开过。这一次人手不少,主要是因为这里有可能是一处帝王或将相的陵墓,构造也非同寻常,其中还有没有探查过的,人少了不行。
三叔决定今晚就下地,对付可能起尸的家伙全部带齐了,并且要求大家做好防毒的准备工作。
除了我,在座的每个人其实对下地的路数都门清,前期这么仔细的交待,怕是三叔故意讲给我听的。
我的内心也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毕竟对于我这个盗墓世家的公子,这可是第一次真正的下地。
因为我们住宿的地方离真正的墓穴所在地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天刚擦黑,我们一行人就三三两两避开众人,在镇子的南门口汇聚后,随邵老三而行。
巩义北临黄河,南面多山,是一处所谓“西北地垂,东南地穹”之地,地处在宋代正是赵姓旺极的风水宝地。相传,当年宋太祖在老家寻得自己幼时玩耍的古马,心情十分愉悦。回京途中,恰巧路过巩县,莫名的就想起来人生终需有归宿。他便命人取弓箭朝天一射,并说射落之处便是死后长眠之所,并且要把幼时石马埋于此处为证。这便是永昌陵的来历。岂知这一射竟把自己的江山也射没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太祖一直担心汴梁无险可守,想迁都洛阳,但寝陵选在此处,所以迟迟未决。无论是风水宝地,还是射箭钦定,最终,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
后来,不光是“七帝八陵”,连同后妃,宗室亲王、王孙,还有名臣名将上千座墓地都选在此处。
不过,谁也没想到,后世这里却成了盗墓贼发迹的天堂。别说是地面树碑建园的陵墓,就算是寻常大户家的有迹可寻的墓室全都被盗墓贼光顾过了。不光是光顾一回,就连跟在后面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滤坑都已经完成。之所以我们闻家当时能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家族,也正是因为这一方水土纳尽天下风水宝气的缘故,几乎历代帝王将相在此均有陵墓。
邵老三带着大家七拐八绕,来到一处不高的山地前。我们途经之地,多有山洞壁穴,地面上也偶有能容一人上下的黑洞,可见此地前些年盗墓贼的猖獗肆意。
我们面前的山地中央竟还立着一座残破的墓碑,不过天长日久,加之日晒雨淋,早没有了先前的模样。碑身上可能有文字的可考资料也被盗墓贼用重器敲去。不过碑下一块隐有鳞纹的石雕说明此墓绝非寻常之人的墓室,墓主人至少也应是二品以上高官,甚至可能是当时的一位宰相。
一行人皆是盗墓贼中的翘楚,看到此墓周围至少有三四个倒斗高手打下的盗洞,断定墓室中可能一点可滤的东西都没有了。那么,邵老三又为何把大伙带到这里来呢?
邵老三不慌不忙,来到距离石碑十几米远的一处不起眼的山石旁。他用手这儿一摸,那儿一推,然后示意过去几个人。
不一会儿,几块巨大的石头被挪到一旁,地面上露出一个能容二人上下的黝黑的洞口。
邵老三回头对走上前来的三叔说:“就是这里了。”
我也凑在洞前,只感觉一阵阵阴风从洞口涌了出来,能隐约闻到一些难以描述的奇怪的味道。
“放心,前期我们已经探查过的地方都没有发现有毒的迹象,也没有遇到什么厉害的机关。”
三叔盯着邵老三的脸想了一下,然后让四叔留在此处,其余18人全部检查好装备一起下洞。
众人并无二话,除了四叔脸上露出的一些不高兴。
邵老三点了火把,当先顺着垂下的绳索从洞口坠入。
一般人的墓室在地下十米以上已经算是不错了,明朝时的陵墓能打到地下20米以上。现在我们已知的秦始皇陵大约是深达76米左右。
目力所及之处,邵老三的那个火把居然在地下近50米的地方还没有停下来。站在洞口旁的几位堂口管事不禁狐疑的相互对望。一是对邵老三一伙的打盗洞手艺暗自佩服,二是对墓室竟如此之深感到愕然。
墓室的深浅往往代表墓主人的身份的贵贱,墓室挖得越深说明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越多。试想如果哪位帝王不想死后棺椁被盗墓贼光顾,只要墓室深入地下50米以上,且地面不留任何痕迹,怕是除了修墓的工匠,谁也不可能找到陵寝所在。只可惜,或是工匠求生欲望挖了逃生通道,从而为他人留下墓室的线索,或者画蛇添足,立一块唱颂功绩的丰碑,或者后世子孙不孝,败尽家业却还想从先人墓中挖出些财宝,正所谓弥留死后万事休,机关算尽皆枉然。
这盗洞略有倾斜,但凭多年的眼力,几位堂口管事感觉邵老三已经下到地下60米以上了。终于那微弱的火把光亮停了下来,不再下降,来回环绕数匝,这是邵老三告诉众人已经下到洞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