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家姓寻根游(2009 全新升级第七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

中国姓氏起源

Origin of Chinese Clan and Family names

武升官图(局部)墨字版印年画 天津杨柳青 清代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的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Clan

姓在母系社会就已出现。当时,各个氏族为在交往中表明身份,用自己的氏族图腾作为标志,图腾的徽记因而成为姓的雏形。

孕妇像 陶塑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1982年辽宁省朝阳市喀左东山嘴出土

孕妇隆起的腹部和丰硕的臀部,是母系社会中最受尊敬的形象。

Family name

氏出现于父系社会,是姓族中的重要支系,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代表功勋和地位。西周时实行“分封制”,皇亲功臣都以封地为氏,使氏的数量大大超过姓。

裸体双性浮雕 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 马厂文化

1974年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出土

壶上的浮雕将男女两性的生殖器集于一处,这说明在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在氏族繁衍和发展的过程中,男性的地位已逐渐和女性相当。

文升官图(局部)墨字版印年画 天津杨柳青

姓和氏的区别

Differnce between the family name and the clan

先秦时期,姓和氏含意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阴(女)面

阳(男)面

阴阳玉人

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人有正反两面,一面是男,一面是女,虽然同为一体,但各自的生理特征却十分明显。在父系社会发展出的“男女有别”的文化的影响之下,姓与氏的区别也泾渭分明。

姓和氏的融合

Combination of the family name and the clan

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承袭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兵马俑

1974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市秦始皇兵马俑

氏与姓之间的鸿沟,被秦始皇的郡县制度填平。

中国人共同的祖先

Chinese Common Primogenitor

春牛图 彩印年画 山东潍县 近代

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中华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据《史记·五帝本纪》)

三皇五帝的源起和参拜处

Origins and Workship Sites of Chinese Three Gods and Five Emperors

女娲

NUWA

女娲

无名氏 白描

女娲是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女神。相传她是伏羲的妹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据说上古时代天破了一个洞,结果暴雨不断、洪水泛滥,多亏女娲炼五色石补上了天漏,治服了洪水。

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她抟土创造了人类并炼五色石以补天,使人们免受天灾。是长久以来在民间广为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据《太平御览》)

在另一种传说中,伏羲、女娲兄妹于宇宙初开时,在昆仑山下,结成夫妻,今天的中华民族子孙都是他们俩的后代。(据《独异志》《淮子》)

在西汉的《运斗枢元命苞》中,女娲和她的哥哥伏羲以及神农被列为为中华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娲皇庙

Temple of MUWA, Qing An Countr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自古有“娲皇故里”之称。汉代以前,陇城镇以北2.5公里处的龙泉山上就建有娲皇庙。如今的娲皇庙为清代建筑,在镇的南面,庙内有女娲塑像。离镇不远的山上有一古老山洞,相传是女娲栖居过的洞穴,叫女娲洞。这一带流传着女娲姓风,且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的说法。风沟、风台、风茔均为当地地名,当地还有娲皇村和龙泉村等村名,也是当地人对女娲的纪念。

状元娶亲 彩印年画 山东潍县 近代

从天水市长途汽车站乘大巴到秦安县需40分钟,票价约6元;在秦安转到陇城镇的车,在娲皇庙路口下即到,票价10元,车程1个小时。

多年来,女娲陵和女娲庙受尽了历史风雨的摧残和无情的破坏,但女娲在当地民间却一直保持着“中华之母”的庄严和威仪。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女娲诞辰日,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持续7天之久。民间要进行盛大的物资交流、商业贸易活动;并请戏班唱戏,以娱神、娱民。此外,还有当地村民组织的“同乐会”、“八音会”,表演威风锣鼓、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等等,隆重地为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庆贺诞辰。

秦安小曲是当地的特色地方戏曲。

秦安县东北的仰韶文化遗址——秦安大地湾遗址和元代建筑群兴国寺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景点。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天水古称秦州,是古代商贸之路上的“丝路明珠”,也是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等奇景竞秀的旅游胜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向往东方古老文明的万千游人。天水还是川甘旅游的中转站。沿天水东北行,可到达“当陇山之口,扼六盘之险”的陇东重镇平凉。距平凉市区西部15公里的崆峒山,奇峰叠嶂,俗称“道教第一山”。如从天水南下,穿陇南,入四川,可直抵举世称奇的“人间仙境”九寨沟和富饶的成都平原。

天水 麦积山石窟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女娲陵、庙

The Mausoleum and the Temple of NUWA, Hongtong Country, Linfen City, Shanxi Province

女娲陵所在的侯村,是距离洪洞县赵城镇东4公里的一个大村。据说,该村自商、周时期就是诸侯分封之地,故得名为“侯村”。至今,侯村附近还有随处可见的“龙山文化”遗迹。据有关文献记载,女娲陵及其东边的女娲庙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现在残留的娲皇庙原物,是那三棵虽已枯死却还依然矗立不倒的千年古柏,还有庙院中的宋碑和元碑。从碑文内容推断,早在唐宋以前,女娲庙就一直享受着皇帝般的供奉和祭祀。由于年代久远和战争、动乱等原因,大部分建筑已遭破坏,庙院遗址现被候村学校占用。

同乐新年

彩印年画 山东潍县 清代

运城、太原、临汾等同蒲线上的火车站均有发往赵城镇的火车,北京也有途经赵城的火车。临汾市、太原市、运城市都有开往赵城的长途客运车。从赵城镇乘当地的机动三轮车,3~4元即到。

伏羲(太昊氏)

FUXI(Clan Taihao)

伏羲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明帝王。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在一个叫“雷泽”的地方,用自已的脚丈量了巨人的足印,由此感应受孕,怀胎12年后生下了伏羲。传说中,伏羲教人捕鱼打猎、饲养牲畜、烤煮食物,初创婚姻制度,让人学会传宗接代,结束了人类原始蒙昧的生活方式。他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向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的过程中,以自已的聪明和智慧,立下了齐天功绩。后人尊他为中华民族的先祖。“太昊”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向日月那样光辉四射。(据《补史记·三皇本纪》)

伏羲女娲画像石

东汉 四川省博物馆藏

此画像石1975年出土于四川郫县,是一尊石棺后端的浮雕。伏羲在左,女娲在右,都是人首蛇身,上身相拥,下身交绕。布局运用对称手法,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和平衡感。

甘肃省天水市伏羲庙

Tenple of FUXI, Te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伏羲庙创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坐落在甘肃省天水市伏羲路西端。现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该庙大体上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这里古柏参天,草木葱郁,布局严谨,清幽典雅。

天水市内乘24路汽车即可到达,车票1元。

30元

伏羲文化旅游节:农历五月十三,传为龙的生日。自1989年开始,天水市政府正式将五月十三的祭典活动确定为伏羲文化节,一年一度,每次三天。每届节日开幕,先由政府主持公祭,而后群众自行祭祀,隆重热烈。每年都有许多港澳台胞、东南亚华人前来瞻拜伏羲,寻根问祖。

七子夺盔 彩印年画 江苏苏州 清代

炎帝(神农氏)

The Emperor Yan(Legendary god of Farming)

炎帝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为教会了人们使用火,以火得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和伏羲后为天下共主。在传说中,他是农耕的发明者,被老百姓尊称为“农业之神”;他同时也是医药的发明者,尝遍百草,救人无数;他创造了五弦瑟,开创了祭祀之礼和市场交易,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天水市 伏羲祭典仪式上的取土罐

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烈山——炎帝诞生地

Mt.zhenlie and Mt.Li, Suizhou City, Hubei Province——The Berth Place of Emperor Yan

炎帝的出生地在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九龙山南麓的烈山风景区。

湖南省炎帝陵

The Mausoleum of The Emperor Yan, Hubei Province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东部炎陵县塘田乡炎陵村太和山前,始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据史书载不晚于五代。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就已在陵前建庙。

陕西省宝鸡市炎帝陵

Temple of The Emperor Yan, Baoji City, Shaanxi Province

炎帝陵坐落在宝鸡市南郊7公里处的常羊山。五 帝

炎帝像

二月二龙抬头(局部)彩印年画 山东潍县 清代

黄帝(轩辕氏)

The Emperor Huang(Clan Xuanyuan)

黄帝像

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市东南)一带。他率领着本族部落与炎帝部落结为联盟,在涿鹿境内的原野上,大败蚩尤部落。涿鹿之战后,黄帝又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都尊黄帝为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所以中华民族被称为“黄帝后裔”,也称为“炎黄子孙”。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轩辕庙、黄帝陵

Xuanyuan Temple, the Mausoleum of the Emperor Huang, Huangling Country, Yan'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轩辕庙又名黄帝庙,位于黄陵县城北约1公里的桥山东麓。这组古祠建筑群始建于汉代,元、明、清历代不断维修,至今保存完好。黄帝陵就在桥山上,根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的记载,这里应是黄帝的实冢。

延安市 黄陵县 黄帝陵

颛顼(高阳氏)和帝喾(高辛氏)

Zhuanxu(Clan Gaoyang)And Diku(Clan Gaoxin)

颛顼[音同“专须”]是上古时期华夏族与东夷族融合的部族首领,传说他是黄帝的孙子,主要活动在冀、鲁、豫一带。传说中的颛顼,是一位沉静、博识、有谋略的人,他观天象,按日月运行主持制定了“颛顼历”,开始将一年定为360天;且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发展生产,聚集财物;还制定出各种礼仪制度来教化人民,规定妇女在路上遇见男子必须回避、兄妹不准通婚,完成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史记·五帝本纪》)

帝喾[音同“库”],姓姬,为上古五帝之一。传说他是黄帝的曾孙,非常聪明,15岁时就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境内)。30岁时,代颛顼为帝,历史上称之为高辛氏。传说帝喾能操纵星辰,掌握观察时间和节气的方法,以指导生产。他在位70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他的几个儿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挚由常仪所生,继承了喾的帝位,9年后禅让给兄弟尧;尧由庆都所生,是帝喾众多儿子中最有名的一个;而帝喾的正妃姜原所生的弃(即后稷)和次妃简狄所生的契,分别是周和商的祖先。

颛顼像

清朝世界十怕妻(局部)彩印年画 江苏苏州 清代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二帝陵

The Mausoleum of Zhanxu and Diku, Huang Country, 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村西北1.5公里的硝河西岸,是颛顼、帝喾二帝安葬之处。早在西汉以前,当地就有二帝的陵寝,唐宋以来,历代皇帝都曾遣官来此祭告二帝,群众性的祭祀则更为频繁。现存的陵墓和庙宇,是近年来复建的,到此寻根拜祖的旅游者络绎不绝。

帝喾像

二帝陵每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十八(颛顼的生日)古庙会一直保留到了民国年间。从2002年开始,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内黄县政府在这里为颛顼、帝喾二帝举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型的公祭典礼,有十多万人参加。

安阳市长途汽车站有开往内黄县的客运班车,车票约6~10元,车程2个小时左右;在内黄县汽车站下车后,可直接转车到梁庄二帝陵,去那里的车很多,车票3元,车程40分钟。

15元

内黄大枣

安阳市内的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殷墟非常值得一看。

尧帝(陶唐氏)

The Emperor Yao(Clan Taotang)

尧帝是帝喾的次子,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后来又被封于陶,所以又被称为“陶唐氏”。司马迁在《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对尧评价极高,说他聪慧如神、仁厚如天。据《尚书》记载,在唐尧时期,中华民族有了文字、形成邦国。尧以德为政,他常征求部落长老的意见,还设立了“谤木”,让平民也可以发表见解。在他的管理下邦族之间亲如一家,他死后人们尊称他为“天官大帝赐福神”。据说,元宵节就是因为尧帝要下凡到人间来赐福而设的节日。

山西省临汾市古帝尧庙

The Temple of the Emperor Yao, Linfen City, Shanxi Province

古帝尧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郭行乡北郊村西。

尧帝像

盆景百花演戏 彩印年画 江苏苏州 清代

舜帝(有虞氏)

The Emperor Shun(Clan Youyu)

舜帝因出生在姚墟,故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又因曾居住在妫水,也姓“妫”,号有虞氏(《汉书·古今人表》对舜帝的标准称谓是“帝舜有虞氏”),故称虞舜。

舜是尧帝的女婿。传说中他开了人类琴曲之先河,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首创人。他为人仁厚纯孝,被四大部落的首领举荐给尧帝。尧帝于是命舜摄政,并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他执政后,建都在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舜以德服人,广开言路,倾听民众呼声。他建立了国家雏形,开创了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他甚至不顾高龄多次南巡,最终驾崩于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一带)。他的两个夫人千里寻夫,挥泪斑竹,谱写了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舜帝的后裔衍生为68个姓氏,其中陈、胡、袁、田、姚、吴、虞、孙、王为大姓,名人济济,影响颇大。

舜帝像

山西省运城市舜帝陵庙

The Temple of the emperor Shun, Yun City, Shanxi Province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北的舜帝陵庙,始建于公元73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分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现存的正殿、献殿、钟鼓楼、戏台、关公祠等古建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陵冢古树参天、庄严肃穆;长坂神道上“千年夫妻柏”、“活柏抱死柏”夹道耸立、景象奇特。素来是华夏子孙朝拜、祭祀先祖的圣地。

舜帝陵庙距运城市不到20公里。在运城市五洲汽车站乘开往三管的车,在舜帝陵下,票价2元。但车况稍差,且发车间隔较长。想节省时间,可乘出租车去,车费不超过20元。

在太原市太原汽车南站,有直发运城的大巴车(7:00~18:00每半小时一趟),票价82元;由太原开往西安的豪华大巴途经运城。太原至运城已开通子弹头高速城际列车,8:00,14:04各发一班,车程仅6小时,票价63元。

25元

运城市红旗西路的张家北巷两侧的小旅馆与网吧较多,是自助旅行游客的首选。

运城市区南端有盐池和池神庙。由运城往南可到解州镇游解州关帝庙,往西南可到常平村(即关公故里)的关公庙拜祭,到芮城县游永乐宫、大禹渡,到永济市游五老峰、王官谷、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普救寺,观开元铁牛。

每年农历九月十二、二月初二是舜王庙传统集会日,有祭祀仪式。

运城市 舜陵庙大殿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帝古陵

The Mausoleam of the Emperor Shun, Ningyuan Country, Yong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舜帝陵位于宁远县九嶷山风景区,始建于秦汉时期,宋元进行了重建,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陵墓。相传九嶷山为舜帝南巡崩葬之地。舜帝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约3.2万平方米,气势恢宏。陵区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见证了华夏子孙对这位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在陵山附近错落分布着很多与舜帝的传说有关的景点。

郴州火车站附近有很多开往宁远县的汽车,车程3.5小时,车票31元;宁远县内开往九嶷山风景区的客车也很多,车程30~45分钟,车费5元。

舜陵景区40元。其他景区各自收费,没有通票。

九嶷山风景区一带住宿方便。三星级的宾馆标间价格100元左右,旺季不超过150元。普通旅店房价15~30元,虽然设施比较简单,但很干净。

宁远文庙、紫霞岩、云龙牌坊等。

山东省鄄[音同“倦”]城县——舜帝故里

Juancheng Country, Shandong Province——The hometown of Emperor Shun

鄄城县是舜出生和生活的地区,历山舜王庙在鄄城县的阎什镇历山庙村西,距阎什镇2公里。据古庙碑记载,东汉光武帝年间这里就开始修庙立碑。

中国家族文化

Chinese Family Culture

杖刑 铜版画 严厉的惩罚是封建社会维护宗法制度的主要手段。

宗法制度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宗法制度也叫家族制度,其中心内容是指,一个家族只有嫡长子能够继承氏族名称和先人的爵位,是氏族延续的主干,其余诸子只能另立小宗作为氏族延续的旁支。这种家族制度其实就是权力和财产的继承制度。上自天子、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宗法制度(家庭制度)于西周时期正式建立,进入封建社会后,又以此为基础,衍生为儒家的伦理纲常之道,渗透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种关系中,进而形成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民族习惯和民族个性。而今天保存下来的一些古建筑,尤其是四合院的建筑形态,最为精确地反映了宗法(家族)制度控制下的家族结构特征。

厅堂和庭院是整个建筑的中心,这里是供奉祖先牌位、进行家族祭祖的地方。祖宗是古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和底气,祖宗立下的家法则是中国古人治家理户的根本,神圣不可侵犯。

家庭形式

Family Form

长辈高寿、子孙满堂是中国古代理想的的家庭形式。但越是人丁兴旺的大门大户,家庭关系越是复杂,所以,古人立下了种种规矩,控制家庭成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了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家庭秩序。并逐渐与儒家的“忠、孝、仁、义”互相交融,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

拜祭 铜版画 拜祖上香是中国人自上古时延续下来的传统。

祖先崇拜的形式

Primogenitor Worship Forms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祭祖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对先辈的遗体、遗物或生前的居室,表示追思、祈求庇佑。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宗法制度的日益完善,祖先崇拜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祭祀祖先也有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仪式。中国古人通过不断重复的祖先祭祀,达到敬宗收族的目的,并由此形成社会稳定的基础。

1.建祖庙:中国人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物都叫做“祖庙”。皇帝、王室、诸侯的祖庙称为“太庙”或“宗庙”;臣民的称为“家庙”、“宗祠”,南宋以后称做“祠堂”。

北京市 太庙

2.修祠堂:特指中国臣民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的公共场所。又叫“家庙”。明朝以前,百姓只能在家里祭祖,不允许修建专门的家庙,所以民间祠堂出现的时间要比王室、皇家的祖庙——太庙、宗庙晚很多。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和统宗祠之分。

宗祠:是人们供奉和祭祀同族始祖的场所。

支祠:是同族族人供奉和祭祀各支祖先的场所。

家祠:也称家堂,是同族族人中各家各户供奉和祭祀各自直系祖先的场所。

统宗祠:是几县、十几县甚至几十县同族族人,共同集资修建的供奉和祭祀本族始祖的场所。

家祭(左图)石版画

逢年过节在家中做法事祭祀先人。

牌位(右图)石版画

为祖先制作的牌位,多为木制。先人的名讳在中间竖写,旁边是主祀者的姓名。

扫墓 版画

中国儒教认为,祭拜祖先是保持社会良好轶序的根本。所以,每年清明节,古人都会身着粗布衣服到先人墓前祭供。

3.祭祖

在固定的时间,以特有的仪式,供奉、拜祭祖先,通常都由族长或家长主持。祭祖的时间,清明节是雷打不动的,但有不少宗族还有其他重大的祭祖时间。而流行于中原一带的正统祭祖形式,一般是在祠堂供奉、跪拜。但在边远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其祭祖形式大都很独特。比如,土家人会跳“摆手舞”,贵州苗族过吃鼠节等等,各种各样的祭祖活动成为流行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殊节日。

流传到今天的家谱

修家谱 古版画

4.修家谱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逐渐演变而来。它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家族的来源、迁徙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法等内容。家谱名称繁多,还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叫法。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且比较提倡亲戚之道。

中国最主要的姓氏发源地

Most Native of Chinese Clans

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也由这条母亲河哺育而生。下面介绍的发源地都孕育了3个以上的姓氏,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而它们正是黄河流经的最后四省,尤其是河南,黄河文化积累沉淀最深,汇集的姓氏及其根植地也最多。(注:以下发源地及其所含姓氏大部分选自本书正文。)

天河配(局部)

彩色年画 河北武强 近代

河南省新郑市

Xinzheng City, Henan Province

韩姓、高姓、冯姓、郑姓四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Han Clan, Gao Clan, Feng Clan, Zheng Clan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在新郑建都长达500多年。郑韩故国遗址至今还保留在新郑市内。黄帝在此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新郑拥有轩辕故里、始祖山文化游览区、后周皇陵、白居易故里、欧阳修陵园等名胜景区,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第一古都”。据说,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黄帝统一天下、建都创业的吉日,因而每年这一天,新郑民间都有登山拜祖的风俗。据此,从1992年开始,当地旅游部门推出了每年一度的“炎黄文化节”。2002年9月,郑韩故城内发现了郑国公族的墓地,其中包括郑国王陵遗址、18座郑国贵族陪葬车马坑、3000多座墓葬,其规模不逊于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

新郑市 轩辕故里

新郑市距省会郑州市38公里,中原地区国际机场就在这里。

河南省许昌市

Xuchang City, Henan Province

文姓、许姓、陈姓、钟姓、方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Wen Clan, Xu Clan, Zhong Clan, Fang Clan

许昌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期就有许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由于地处要冲,许昌一直是兵家逐鹿之地。东汉末年,曹操在此“挟天子以令诸侯”,终成霸业,使得许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长河为许昌留下了灵井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以及不计其数的汉唐遗物和明、清古建筑,三国文化遗迹更是星罗棋布。

许昌市 中山街景

京广铁路纵贯许昌南北,禹(州)郸(城)铁路横穿许昌的东西,北京至深圳、徐州至西安两条公路国道在许昌境内交汇,京珠高速公路北京至许昌段已通车。国际航空港——郑州国际机场距许昌50公里。

(注:除文姓、许姓外,其余三姓均是许昌当地姓氏研究会提供的线索,本书正文中未做介绍。)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

Huaiyang Country, Zhoukou City, Henan Province

周口市 淮阳县太昊庙会上的泥狗狗

陈姓、胡姓、田姓、夏姓、龙姓、邱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Chen Clan, Hu Clan, Tian Clan, Xia Clan, Long Clan, Qiou Clan

炎帝神农氏和太昊帝伏羲氏都曾在淮阳定都,淮阳因而成为炎黄子孙寻根溯源的祖地。淮阳城北1.5公里处的太昊陵,记载着中华民族人文历史的诞生,号称“天下第一陵”。淮阳城北环城湖中那座龟形的画卦台,是太昊伏羲氏观天象、察地况、画八卦的地方。缀有红莲绿柳的弦歌台,景色优美,它寄托了后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之情。周口市新建的“中华五千年”旅游景区,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在郑州新东汽车站乘到淮阳的大巴,每小时一趟(每天8:00~17:00),车程3.5个小时,票价43元。在郑州中心汽车站也到淮阳的公交车,只是车次较少。

“泥狗狗”手工布艺

河南省商丘市

Shangqiu City, Henan Province

汤姓、宋姓、戴姓、武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Tang Clan, Song Clan, Dai Clan, Wu Clan

商丘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也是古代文哲大师庄周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上古时期,燧人氏、高辛氏、“五帝”中的颛顼、帝喾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的历史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有我国四大古城之一的商丘古城、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台阏伯台、有北宋最大的书院应天书院、有中国最大的汉墓群芒砀[音同“荡”]山汉墓群,有中国最早的汉墓壁画梁王墓壁画,有中国保留最长、最完整的古黄河大堤明清黄河故堤,还有白云寺、梁孝王与司马相如吟诗作赋的清凉寺、燧人氏陵、木兰祠、汉高祖斩蛇处等众多古迹,商丘就像一轴记载中华5000年历史的精彩画卷。

商丘市 市景

天河配(局部)

彩色年画 河北武强 近代

商丘交通发达,京九、陇海铁路干线在商丘交汇,是中原地区的特大交通枢钮,位于京九铁路线上的商丘北火车站是亚洲第二大铁路编组站;105、310国道在商丘交汇,形成辐射全国的公路网络;商丘空港距市区20公里。

天地三界神牌(局部)

彩印年画 河北武强 清代

河南省濮阳市

Pu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文姓、张姓、孟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Weng Clan, Zhang Clan, Meng Clan

5000多年前,濮阳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部族生活的地方,因此,被称为“颛顼遗都”。从秦汉开始,农业发达、商业繁荣的濮阳就是黄河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漫长的岁月,在这里留下丰厚的文化遗迹。“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等众多史事均发生于此。子路墓祠、孔悝城、张挥公园等已开发为旅游景区。而1987年濮阳西水坡出土的6000年前的蚌壳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濮阳境内京广公路纵穿南北,晋鲁公路横贯东西,国道省道纵横交织,城乡公路四通八达。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汤→濮→台铁路西连京广铁路,东接京九铁路。

濮阳市 龙乡碑

河南省辉县市

Huixian City, Henan Province

段姓、龚姓、侯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Duan Clan, Gong Clan, Hou Clan

辉县市远古为共工氏族居住地。这里有赵国古长城、仰韶文化遗址、宋代邵雍的“安乐窝”等古迹,苏轼、赵子昂、岳飞、唐寅、郑板桥的手书碑刻,以及乾隆帝的御书御碑350多通;唐佛教盛地白云寺,银杏参天,古刹巍峨;“北国小西湖”——百泉公园,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辉县市的百泉药交会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大的药交会,自古就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说。

到辉县可从新乡转车,京广铁路与太(原)石(臼)铁路在新乡交汇,106、107两条国道从新乡穿境而过,从新乡可直达18个省的省会。在新乡乘客运车到辉县,车程不到1小时,车票4元。

辉县市 百泉风景

山东省曲阜市

Quf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孙姓、曾姓、金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Sun Clan, Zeng Clan, Jin Clan

曲阜是鲁中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天下第一家”——“孔府”以及有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之称的“孔庙”,这里不仅是孔氏后代寻根拜祖的圣地,更是中华民族儒家文化的象征。至今鲁国都城遗址仍在,当年,曾氏先祖曾子就在这鲁国都城内,著书立说。外形与埃及金字塔如出一辙的少昊陵,安葬着金氏的先祖金天氏。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诞生在曲阜城东4公里的寿丘,遗址上已开发成公园,是所有华夏子孙的祖地。九龙山摩崖墓群,是汉代王族后裔的安息地;微山湖内的第一大岛——微山岛上,也保留着殷周微子墓、汉初张良墓等文化古迹;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孔子系易处、李杜宴别处、孔尚任隐居处等历史遗迹和秀丽的风光交相辉映。曲阜以浓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和儒雅的自然生态风景,闻名世界。

曲阜市 城门

曲阜交通便利,104、327国道穿越市区,京沪铁路在境内通过,京福、日荷高速公路均从城区经过。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每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举行。

曲阜三宝——碑帖、楷雕、尼山砚。

曲阜熏豆腐、孔府糕点、孔府宴。

山东省淄博市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丁姓、姜姓、邱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Ding Clan, Jiang Clan, Qiou Clan

淄博市临淄区是西周时的齐国国都,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再现了齐国800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齐景公墓地的600多匹殉马,可与秦兵马俑相媲美。故城城墙位于临淄区辛店镇北,历时千余年,尽管仅剩残垣断壁,仍不难看出齐国当年的繁盛。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和大贵族的墓地在故城东北部。姜太公旅游中心位于临淄(古营丘)城区,存有姜太公衣冠冢、姜太公祠、丘穆公祠。坐落在后李文化遗址上的中国古车博物馆,充分展示了中国车乘的悠久历史和高超的造车技术。孔子闻韶处在临淄区齐都镇韶院村,相传孔子就在这里听到了令他“三月不知肉味”的齐国韶乐。另外,还有临淄石刻馆和东方金字塔田齐王陵。今天的临淄已成为姜太公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姜太公的诞辰,这里都要举办隆重的大型庆典活动。

淄博 齐国故城

天地三界神亭(局部)

彩印年画 天津杨柳青 清代

咸阳市 乾县 乾陵

淄博的铁路和公路密度均在中国名列前茅。胶济铁路、济(南)青(岛)高速公路横贯全市东西,市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市中心张店距济南国际机场仅70公里,向东距青岛港300公里,空运、海运十分便捷。

陕西省咸阳市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程姓、白姓、秦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Cheng Clan, Bai Clan, Qin Clan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里,咸阳一直是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放眼咸阳北塬,周、秦、汉、唐时期的许多帝王建造的陵寝和陪葬墓,绵延百里。秦阿房宫遗址上火焚之迹依稀可见;咸阳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秦汉文物,其中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举世闻名。地面上的各朝文物古迹不胜枚举。咸阳境内的民俗风情以黄土文化、秦汉文化为特征,秦汉歌舞、社火、剪纸、皮影、牛拉鼓等民间艺术美轮美奂,古风浓郁,乾县的黄土民俗村是较有代表性旅游景点。礼泉县的万亩果园非常壮观。

咸阳距西安只有1小时的车程,而西安是我国铁路、公路的大型枢纽城市之一。咸阳还有一座国际机场,软硬件服务俱佳。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

Yicheng Country, Linfeng City, Shanxi Province

董姓、唐姓、侯姓的发源地

Native Place of Tong Clan, Tang Clan, Hou Clan

临汾市是史前尧王建都活动的地方,所辖的翼城县,被称做“唐尧故地”;而晋国在翼城一带留下了上万座古墓,其中晋侯墓内珍宝无数,震惊世界。古唐国遗迹记载了唐氏在晋国之前的繁衍。有千年的历史作背景,翼城县的每一处古迹,都记载着一段著名的历史故事:舜王坪是舜躬耕的地方,玄元洞曾是舜王部落的住地,“奉股奉君”的介子推被重耳所负后,即隐居于秀丽绵山之中。元代舞楼、石牌楼、木牌坊,展现了我国古建筑的特点,海子沟大桥、佛爷山风景区、小河口水上乐园、金代大钟、裕公和尚道行碑、小关帝庙等各处景点异彩纷呈。

翼城县内有曲辉二级公路、侯月电气化铁路横穿东西,临翼公路、王续公路纵贯南北。所属的临汾市是地级市,南同蒲铁路干线和侯西、侯月铁路从其中穿过。通过境内的有纵贯山西南北的大运公路(大同→运城)、108国道、309国道和晋韩公路。临汾和霍州之间有高速公路直通。

临汾市 晋国遗址

寻找飘泊的起点

Searching the Root of Vagrancy

临汾市 洪洞大槐树祭祖处

有人说,文明的历史,就是飘泊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老百姓曾因逃避战乱、饥荒或因政府调迁而有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从而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这种移民也影响到了每个姓氏的流播和迁移,形成了各姓移民的共同寻根之地。以下选择三个比较著名的寻根地加以介绍。

明代移民出发地——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

Start Place of Ming Dynasty Emigration——the Big Japanese Pagoda tree, Hong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元末战乱之后,新建的明朝政府,将山西府31县的乡民,强行迁往那些因战争而荒芜的地区,以使人口均衡。移民从明初开始,至明成化年间结束,历时120多年。山西民众由此背井离乡,播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地,遍及大半个神州。明朝政府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

山西洪洞广济寺的大槐树处,是当年民众办理迁徙手续的地方,因此,洪洞的大槐树就成为山西移民惜别故乡的一个标志。大槐树位于汾河岸边,明代初年,这株古槐枯死。幸而这株古槐上又派生出同根生的第二代、第三代古槐。如今第三代古槐依然枝繁叶茂,傲然矗立。近年,洪洞人在大槐树处建成的古槐公园,已成为人们的寻根问祖之地。

今天,从大槐树处被迁出的山西移民的后裔,今已遍及海内外。千百万人民怀乡思土,寻根问祖,洪洞县每年4月1日至10日举办的“寻根祭祖节”,吸引了十多万人前来祭祀和观光旅游的海内外华人。

北京有开往洪洞的N203次列车,每天下午19:00发车,卧铺票166元。到洪洞后,乘出租车几分钟就能到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车费3元。

30元

在洪洞县内170~180元可住进最好的标间;普通一些的标间在100元左右;旅馆很多,30~50元不等。

洪洞县每年4月1~10日在祭祖园内举行祭祖节,有很多传统的祭祀仪式和民俗活动上演。期间的清明节为主祭日,当天可免费入园参加活动。

三明市 宁化县石壁村客家祖地

宁化县客家联谊会电话0598-6822017石壁客家接待处0598-6658528

从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看,古代中原人发生过六次大规模南迁。第一次是秦始皇时期派兵50万驻扎南岭地区(今广东北部);第二次是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三国两晋时期;第三次是自唐朝中叶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第四次源于南宋时期金兵南下、汉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时客家人抗清失败而迁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间“移湖广,填四川”,大量客家人向广西、四川等地迁移。近一两个世纪,客家人向海外的迁移逐渐增多。

客家祖地——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村

Native Place of Kejia——Shibi Village, Ninghua Country, Sanming City, Fujian

客家人是汉民族(中原民族)独特稳定的民系之一。在古代历史上,中原民族南迁后曾与百越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相融合,历经千年,但其形神气质仍保持着中原民族的特征而无变异,具有独特的稳定性,相对当地的原住民来说,他们是“客”,因而被称为客家人。

石壁村是客家民系形成时期客家先民的聚居中心。西晋末年以后,中原地区的汉人大量南迁,南迁队伍的终极地是闽粤赣交汇的三角地带。地处交通要冲的宁化石壁村,盆地沃土千顷且气候暖温适中,宜于农事,再加上武夷山的天然地理屏障,使这里成为饱受战火之苦的客家先民们的理想栖息地。在以石壁村为中心的闽粤赣三角地带,中原文化与山地土著文化经数百年撞击磨合,孕育了客家文化,诞生了客家民系。石壁村,就是这支特殊民系的摇篮,是现今遍布全世界的客家人公认的祖籍地。

石壁村位于武夷山东麓,宁化县西隅,紧邻江西石城县。据史料记载,从唐末至两宋,入住石壁的有来自8省500多个州县的百余姓氏。石壁源流久远的历史,使这里保留了古韵最多的纯客家语言,许多客家古风、习俗、山歌的原型也得以完整传承下来。1995年隆重落成的“客家公祠”引起了客家世界的高度关注。“客家公祠”是一座宏伟壮观的仿古建筑,占地万余平方米,公祠前厅陈列文物;正殿供奉151个姓氏的客家先祖牌位,可容纳300多人祭祖;后阁为文博阁,收藏谱谍史料,展示民俗实物。石壁客家公祠聚客家百姓先祖英灵于一堂,成为客家子孙寻根谒祖的拜祭中心。

三明市火车站口有很多开往宁化县的客车,车程3个小时,车票31元;从宁化县到石壁交通的客运车也很多,车程40分钟,车费4元左右。

返回宁化县住宿,二星级宾馆标间价格160元左右。普通旅馆20~30元/床,房内有卫生间、电视。

田鼠干、鱼生、辣椒干、擂茶、酒娘(一种客家糯米酒)。

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于每年10月16日在石壁客家公祠举行。

广东省南雄市珠矶巷

Zhuji Alley, Nanxo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珠矶巷,原叫敬宗巷。唐敬宗时,此处有一张姓人家,七世同居,家庭和睦。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朝廷闻其孝义,奖赐珠玑宝贝,又因避唐敬宗的号谥,遂改名珠矶巷。它位于南雄市县城北9公里处,巷长261米,宽3~4米,用鹅卵石砌成路面的古驿道由北向南,穿巷而过。南宋时北方大批官员南移,多在此小住后,移居珠江三角洲,所以珠矶巷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也是海外千百万华侨的祖居。元代宝心石塔,造型奇特,是广东现存元代石塔中惟一有确凿年代可考的石塔,也是珠矶巷保存年代较久的文物,现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韶关到南雄市:韶关火车站出站口对面的飞龙快速巴士发车点和附近的公共汽车总站韶运集团豪华大巴发车点,都有开往南雄市的客运车,车程不超过2小时,车票分别是20元。南雄市汽车站每半小时有一趟发往珠矶巷的汽车。车程10人钟,车票2元,也可乘出租车前往,车费不超过20元。

20元(含珠玑巷博物馆)

返回南雄市住宿。达到三星级标准的迎宾馆,标间价格100多至300多不等;普通的如金友宾馆,标间房价约几十元;十几块钱的旅社,也比较干净。

南雄市 珠矶古巷

迁移路上的悲欢离合 版画 清代

中国传统的聚居形式

Chinese Traditional Living Together Forms

碧溪青峰图 芥子园画传全本 清

以姓氏聚居的古村落群

Ancient Village groups by Clan

中国古代的村落一般是由一个家族逐渐繁衍发展而来的,村落内部的管理都带着强烈的宗族制度色彩。古人择地建村,选址极为讲究,专找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因而,会在某些较为偏僻却山青水秀的地区形成村落群,其中有不少保存至今,成为浓缩了中国本土文化色彩的“原生态古村落”,记录了中国民间家族制度的沿革和变迁。环山、枕水、画屏,几乎是这些村子共同的环境描述。现存的古村落群以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一带最为典型。古人建村同样遵循风水原则,有些甚至专门请当时著名的地师(风水先生)设计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营造出一种舒适的居住环境。曾在古村落中翻云覆雨千余年的宗法制度,今天已日渐式微,但它所代表的那些古老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已深深地渗入中国人的骨髓,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气质。

徽州古村落群

Huizhou Ancient Village groups

这里所指的“徽州”,是明清时代徽州府的辖区,地处安徽南陲,黄山和天目山分别为其北屏南障,因此自古就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民不染他俗”(南宋淳熙《新安志》)。东晋时代开始,徽州一带人口剧增,地少人多,徽州人开始在商场打拼。到明清时期,徽商名震天下,聚财丰厚,徽州地带也成为世人羡慕的富庶之地。徽州一带的各姓都是聚族而居,家族制度素来盛行。现在的徽州是全国宗族古村落最为集中的地域之一,自唐宋以来世系清晰的家族比比皆是。同样保留着的,还有秀丽的田园风光、风格鲜明的徽派古建筑(以明清建筑为主)以及特有的地域文化。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共同组成了中国三大区域文化。

黄山市 黟县 宏村月沼

古徽州还包括江西省的婺源县,婺源古村落分布图见下页。

黄山市内有前往各村落的公共汽车,还有大量的出租车、面包车、摩托车等,交通很方便。

徽州古村落大都已开发为旅游景区,村内有不少由民居改建的旅馆,包餐的话,30~50元/天/人。

上饶市 婺源县 李坑村景

婺源古村落群

Wuyuan Ancient Village groups

现属江西省辖区的婺源县,也曾是古徽州的“一府六县”之一。因为是“中国最美丽的农村”而备受瞩目,所以,今天的婺源虽被划出安徽省辖,却是“一府六县”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婺源地处偏僻山区,险阻天成,完整的古民居和纯朴的民风民俗得以保留至今。青山、古树、碧水构成的田园风光,与以徽文化为主的古朴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是宗族制度的活化石。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群

Ancient Village groups in Nanxi River, Yongjia City, Zhejian Province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瓯越先民就已在楠溪江一带繁衍生息。楠溪江全长300余公里,流经永嘉县大部分山区和平原,两岸青山连绵,聚族而居的古村沿江而建,星罗棋布,与大自然和谐融合,保存得相当完整。村民延续着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这里有整片活化石般的明清古民居群落,有各种规格的祠堂、家庙,有大批完整的宗谱、族谱。中国古代村落的“耕读文化”和“宗法习俗”,丝丝缕缕地记录在其中。依山傍水的田园,青石鹅卵铺就的街巷,楠溪江的古村藏在现代文明深处,不论是厚重淳朴的人文积淀,还是刚柔相济的山水风情,都令人沉醉。

温州市 楠溪江

楠溪江的古村落群景区,以岩头镇为中心,在温州新南汽车站乘车到岩头,车程1个多小时,车票10元,然后可由此前往各村。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中巴,招手即停,价格公道。大部分景区内都有人力三轮车,价格很便宜。

楠溪江属于较为成熟的旅游区,星级宾馆、普通招待所、农家旅馆一应俱全,住宿十分方便。浙江人都有经商头脑,只要有人家的地方,就能找到落脚地(当然不是免费的)。

喜欢露营的人在楠溪江流域能找到很好的露营地,大若岩的小楠溪江边的露营地也很不错。当地村民善良热情,可以买他们的干柴烧烤地瓜、玉米、鸡、鱼等。

麦饼、沙岗粉干、永嘉田鱼干、野生苦菜、蕨菜食品都很有特点。也许饭馆会向你推荐当地的特产“田鱼”,据说口感一般,如果要价不贵,也不妨试试。

乌牛早名茶、仁溪木雕、竹丝盆景、竹凉席、工艺伞、中华猕猴桃、荆州板栗、碧莲早香柚、东皋无核红柿、岩头湾里葡萄、楠溪汤梅。

龙岩市 永定土楼

客家人的古村落群——福建永定土楼群

Ancient Village groups of Kejia People——Earthen Building in Yongding, Fujian Province

陈政、陈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审之父子分别于唐初、唐末率军入闽,大批中原姓氏随军在福建落户定居,形成了特殊的客家民系。福建客家人将中原文化带入闽地,也沿袭了中原聚族而居的传统。但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身为外来户的客家人在当地聚居,无法像中原山谷峡地的宗族村落那样安逸,他们的居所,既要能容纳全族百余人甚至几百人聚居,以互相照应保护,形成一个足以震摄外人的强大团体;又要易守难攻,能抵抗外侵、保护族人的安全。聪明的客家人将中原的合院建筑做了一番加工,便创造了结构奇巧、功能齐全的土楼建筑,中原传统文化及客家特有文化色彩都体现在其中。

客家人建楼选址讲究,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一般都选在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土楼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方便生产、生活,力争与环境保持和谐,而且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设计楼形,因此位于山区的客家土楼群,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成为中国地域古建筑中的一枝独秀,闻名中外。

土楼集萃:承启楼——土楼之王、振成楼——土楼王子、深远楼——最大的圆楼、遗经楼——最大的方楼、裕隆楼——仙山楼阁、如升楼——袖珍土楼、光裕楼——古朴方楼、振福楼——秀丽端庄、衍香楼——书香门第、环极楼——防震巨堡、奎聚楼——宫殿式土楼、福裕楼——府第式土楼、馥馨楼——最古老土楼。

永定土楼集中在永定县湖坑、洪坑一带,可在龙岩市长途汽车站乘长途客车前往。永定县城也有直达的汽车或摩的前往各土楼。

永定地区的土楼大都有楼主——土楼的创建者。他们建造土楼的目的就是要让族人不受外部的侵扰。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个别土楼仍是家族聚居场所外,大部分土楼只是作为一种家族的标志而存在。图中在土楼后所注出的姓氏皆为各楼楼主的姓氏。

昆山市 周庄水道

江南水乡古镇群

Jiangnan Watery region Ancient Town groups

江南水乡古镇,分布于吴文化起源、传承的浙江、江苏两省,几乎座座都有千年的历史。(注:吴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从远古至春秋时期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炎黄文化渊源之一。吴文化清雅明慧、精细玲珑、讲究情趣,重在才智艺术,所衍生的民俗、文学、吴歌、园林、建筑、戏曲、书画、手工工艺、烹饪等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地域界定以太湖为中心,沪宁作首尾,苏锡常杭嘉湖为节枝,旁及通畅。)“小桥、流水、人家”,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使这些古城镇成为每个中国人理想中的天上人间。由于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江南古镇上的宗族色彩不如古村落那么凸现,不过这里的山水民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才子圣贤,他们留下的故宅书屋、名言佳句、趣闻轶事,也是百家姓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浙江境内的古镇都在嘉兴市附近,嘉兴、上海、杭州、湖州有直达各个古镇的汽车。江苏境内的古镇主要集中于苏州市周边,苏州市有直达各镇的汽车,交通非常便利。

古镇内的住宿大多比较方便,如果对住宿要求较高,可以返回附近的城市住宿。

太原市 王家大院

山西大院

Grand Courtyard of Shanxi province

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换的要冲,加之晋中南地狭人稠,外出经商谋生自然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勤俭、诚信、团结的作风,严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一步步将晋商的事业推向高峰。晋商讲究的是“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于是便有了那么多奇迹一般的大院,它们的豪华气派是晋商实力最好的证明。山西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县是中国明清的金融中心,晋商巨富大多集中于这一带,接踵而建的私家宅院以深邃富丽著称,保留至今的5座著名大院,体现了山西乃至北方民居的精华,同时也是晋商500年兴衰史的见证。

晋商宅院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泥造砖坯 古版画 族人齐心建家园

囊括了五座晋商大院的晋中地区,公路运输相当发达,开往晋中、运城方向的客运汽车均集中于太原广场长途汽车站发车。在贯穿山西南北的大运公路上,很容易拦到开往各大院的客车。

寻根游景点鉴赏常识

General Knowledge of appreciation in Seeking Back Root Tour

祠堂的分类及建筑特色

the Kinds of Hall and th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

祠堂是宗法制度的物化,是家族的象征。祠堂首要的功能是祭祖,因而用来举行祭祖仪式的享堂和供奉祖先牌位的寝室,是祠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祠堂内搭建戏台,是为了达到寓教化于娱乐及敬宗合族的目的。祠堂的规模、建筑外形、装修及装饰体现着一个宗族的地位与权势。祠堂的分类形式有多种,这里从建筑类型入手介绍较为典型的祠堂格式。

宫殿式祠堂

Hall in Palace Form

皇家太庙、由皇帝钦定修建的先贤名士的祠庙以及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祖先的祠庙,大多是宫殿式建筑。此类祠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象征着供奉祭祀对象的至尊地位。在这里举行的祭祀仪式,浩大繁琐,一丝不苟地遵循传统的程序,更能体现宗法礼数。

民居式、园林式祠堂

Hall in House Form and Garden Form

民间祠堂多为此类。这样的祠堂通常是由前辈的住所改建,或在住宅内的正房东面修建,或是在住宅外另选址修建。从建筑结构和外形上,与民居和园林建筑无异,并且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

陈氏宗祠 屋顶

广东省中山市陈氏宗祠,堪称最大的、最集中地表现了岭南民间传统工艺的艺术品。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坑口村胡氏宗祠,被建筑专家赞为“中国古祠一绝”,是微州古祠的精典之作。

宣城市 绩溪县上庄镇祠堂

装饰特色

精细绚烂,极尽其繁

成都市 杜甫草堂

优美环境只是园林式建筑的表象,园林意韵的精髓在于其深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只有像杜甫这样流芳千古的文豪,其园林式的祠堂才会有足够的文化底蕴。

太原市 晋祠 鱼沼飞梁

成都 杜甫草堂

不同风格的宅院

Different Styles of House

宅院的风格不仅仅受地域环境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居住者的生活背景、特定习俗。留意一下祖先的居所环境,也是寻根溯祖过程中一个很有意义的内容。

北方四合院

North House

四合院以一正两厢或四栋房屋围合成院落。早在西周时就有了比较严整的四合院建筑,中原百姓迁居各地后,所建居室虽因地方特色而风格各异,但是基本的布局格式都沿袭了四合院的模式。历史最久、分布最广的四合院,可算是中国汉族民居建筑的正宗典型。四合院不但可以满足家人基本的日常起居生活,而且门户相对的围居形式,有助于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气氛,能满足人们希望得到友谊、同情、理解和信任的心理需要。点缀着花草树木、盆景鱼池的院落之中,舒适而温馨。

北京四合院

山西大院

Shanxi Grand Courtyard

明清时期,晋商纵横神州甚而开始了国际贸易,财大气粗的山西人建造了由上百个四合院组成的巨大宅院,浩大的工程和乍眼的规模,是成功的晋商对财富的炫耀;而围住宅子的高大的院墙、深长的甬道及两旁厚实的隔墙,还有院落间一丝不苟的高低、大小之分,传递出来的,则是主人不容侵犯的防卫心态和家族中至高无上的等级制度。

晋中市 常家大院全景

晋中市 祁县 乔家大院门楼

江南天井院

Jiangnan Patio House

江浙一带人口密度大,这里的民居为节约用地,将四合院的三面甚至四面都建成两层,中央围出一个小天井。这样的结构,可利用的空间相当大,不仅起居方便,也可举办各种大型的家族仪式。

江南天井院

云南民居

Yunnan Living House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据史载,中原人徙居云南始于战国时期,大批迁入则在唐宋时期及明朝,人口较多的白族受汉文化影响最深。集中于大理、丽江一带的白族民居,依地理、气候的原因和民族生活习惯,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不过从其基本的建筑结构来看,仍是以中原传统四合院为模本的。

云南民居

福建土楼

Fujian Earthen Building

土楼产生于战乱频发的时代,在不安宁的社会环境下,百姓为了自保大多聚族而居,形成村落相互依靠。福建客家人则将聚居形式发挥到极致,创造了环环相护的大型防御建筑——土楼。

龙岩市 永定县 二宜楼土楼 远景

二宜楼 内院

认识家谱

To Know Stemma

中国传统的家谱,虽因各家各族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修谱方式,但其基本的内容和格式通常是约定俗成的。下面的内容,可以帮助你认识家谱,初步掌握阅读、查阅家谱的方法。

一套完整的家谱包括以下7个内容:

一、姓氏源流

Origional Source and Transition of Clan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古老,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探究清楚。《家谱》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每套《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是考据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郡望和堂号

Blossom Place of Cla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Clan

郡望是某一姓氏发迹、兴旺的地方。“郡”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时,划出的行政管理单位。郡望原指某郡境内的名门望族,后来在宗族文化中代表形成旺族的地方,是家族的标志之一。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是为纪念家族始祖或名人而自创。一般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因为很多族姓都是以郡名作为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都有堂号为“清河堂”的郡望。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为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此类堂号名称一来为区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本书中每个姓氏中出现的“堂号撷珍”大部分为各姓的自创堂号。

商王家族世系表

刘少奇家谱

三、世系表和字辈谱

Family Relation Form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nerations Form

世系表

Family Relation Form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就是说明一个家族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字辈谱

Identification of Generations Form

字辈谱是为区分一族众人之间的长幼、尊卑,记录宗族里世系血统顺序,专门选用全族共行的辈份文字。它是一个家族传代的字凭,是族谱的核心。字辈,起源于宋朝,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往往为家族立派、续派;也有皇帝赐封的,如孔族字辈就是明清两朝皇帝赐定的,是全国统一得最好的字辈。《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辈字。

传家训 古版画

四、家训

Family Instruction

一个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宗法制度,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归庄图》何澄 元

这幅画似在描述家族中一位离家多年的游子返回故里时的情形。

五、家传

Family Biograghy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的族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家族中某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祠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的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的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的有品行的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巧刺铁公鸡 彩印年画 江苏苏州 清代

六、艺文著述

Articals and Writings

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涉及到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 甚至可以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往来书信,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祖先像 庙画 清代

七、家谱图像

Stemma Pictures

家谱图像包括家谱中的古老黑白照片、全家福、祖先遗像或肖像画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先人的手迹遗墨。

家谱图像还包括祠堂图和墓图。因为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的居住地、先人的埋葬地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另外,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豪门富户所修的谱书中,还印制了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的图像,相当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