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蚁动慈心
这小小的蚂蚁,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一生的时间,也很短促,何况还有其他动物的残害,自保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自相争斗,不顾性命呢?
观世音菩萨
唐卡 近代 西藏大昭寺藏
这尊观世音菩萨有一个身材优美的明妃与他相拥,两口相对。他手中拿着莲花,神情萎靡,似乎正在思索神秘的教义。脚下踩着经文,上书:皈依胜海观世音菩萨。这幅唐卡的背光简洁,如一轮红日照耀着密宗的修行。观世音菩萨在藏语里叫“坚热西”,有时头戴骷髅,完全像一个印度王子。
自从阿那罗丞相几句话,把那个寻觅不着的老者,认作是佛祖现身以后,传说出去,兴林国的百姓,没有一个敢不信的,而且不免添油加酱地加上许多猜测和想象,闹得整个兴林国的百姓,都要向着佛门了。这也是西方佛教发达的开始。
再说妙善公主,由宝德后悉心抚育,渐渐长大,转眼之间,已是三四岁了。出落得美丽聪明,能说能笑,比两位姐姐更是高出一筹。不过她的脾气,却大大地与人不同。要是一般的小孩子,总是喜欢漂亮的衣服,好吃的东西。她虽然小小年纪,但对于这些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却一概不喜欢,只喜欢布衣粗食。最奇怪的是生来就吃素,从不吃荤腥。并非是她不愿吃,实在是不能吃,油腻荤腥一入口,立刻就会呕吐出来,再也不能下咽。宝德后见她这样,虽觉得奇怪,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准备些净素的食物给她吃,才合她的心意。
她六岁上学读书,十分聪明,什么一教就朗朗上口,并且过目不忘,两位姐姐都比不上她。因此,妙庄王与宝德后都十分宠爱她,视同掌上明珠一般,心中十分安慰,因为有女儿像这样,和男孩也没什么不同。
妙庄王常向宝德后说:“等到妙善公主将来长大成人,一定要替她招一个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十全十美的人物,来做她的驸马,那时候郎才女貌,才叫好呢,就算到时候还没有太子继位,兴林国的王位,也可以传给驸马,不至于斩断婆伽氏的血脉。”
莲花手观音
雕塑 西藏后弘时期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藏
这尊观音像古锈斑驳,体现出年代的久远和佛教思想的深邃。他的左右手作“宝楼阁法印”,显示出庄严神圣的表情。一支莲花插在他的左臂上,与若男若女的S形曲线美身材交相辉映,静穆而空灵。9世纪中叶,西藏腹地政治动荡,以郎达玛赞普为首的世俗统治者推行了震惊东土的灭法运动:佛教被宣布为非法,无数僧人被强迫还俗,寺院被摧毁,连著名的大昭寺也变成了屠宰场。但是在藏民心中,佛教以及观音菩萨仍然是他们心中最圣洁崇高的护佑者。他们依然制作类似这样的观音雕塑,以充满宁静和悲悯的心注视着生灵涂炭、灾难频繁的世界屋脊,表现出高贵的达观以及对佛教的无上信念。
宝德后对于这个主张,也十分赞成。夫妻俩自从安了这个心眼儿,连望子之心也渐渐淡薄下去,只顾着暗中物色合适的人选。
这件事不知怎的传到妙音、妙元两位公主耳朵里,她俩都不免自叹命薄起来。有一天妙音、妙元两位公主一同在花园中观赏桃花,无意间走到仙人洞旁边,只见妙善公主蹲在地上,旁边站着一个宫女,二人都默不作声,不晓得在那里做什么?妙音、妙元二位公主,见了这种情形,不免心里好奇,慢慢走过去一看,原来她是在看蚂蚁打仗。
观音菩萨观自在天身
版画 南京 明代
此图刻绘于明初之时,因无文字可考,故本说依清代复刻的“优婆塞沙福智”本《普门品》写成,虽文字未必相符,但却能略窥中国元代版画风格,是值得重视的。图上观音菩萨被祥云环绕,真身头戴珠花宝冠,身披红色裟袍,翠玉项链垂落胸前,袖手盘膝坐于蒲团上,低首俯视,正欲从天而降。下方盘坐须弥石上的,是一头戴佛冠,发梳双髻,身着衲衣,手带金钏,双手做转法轮势的菩萨。右手边站立一位粗眉慈目,胡须浓密的异教徒,此人头戴金箍,蓝袍长袖,腰系长巾,拱手作礼,衣着颇像汉唐服饰。按图中人物形象,应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的:“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或“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得度者”,这是观音菩萨现妇女之身传道的说法。
妙善也看见了她们,便喊道:“两位姐姐快来帮我挖个坑,将这些死的蚂蚁埋起来!”
妙音、妙元二人,相视一笑说:“妹妹,你自己去疯吧!我们怕弄脏了手,不帮你做这些玩泥巴的游戏。”说着便牵着手离开了。
妙元低声向妙音说:“姐姐,你看三妹妹专门喜欢做这些玩泥巴的游戏,父王母后还当她是宝贝,说什么要找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招为驸马。万一母后以后不再生育了,这个驸马还可以继承王位,她还要做皇后娘娘呢!世上那有玩泥巴的皇后?你想可笑不可笑!”
观音鼻烟壶
仇氏 玻璃工艺品 清代
自晚清至民国,由于大量鸦片与粉末状毒品的输入,鼻烟壶几乎成了每个有此嗜好者的必备之物,上到大总统、军阀、官僚和前清贵族遗民,下到寻常百姓、市井地痞,几乎人手必藏。鼻烟壶制作也发展为一种轻工业和民间工艺。由于此物的用料大多是玻璃、琉璃、玉石或翡翠等透明固体,所以内绘——即在壶的内部作画——的工艺也受到普遍欢迎。吸毒是一种人类欲望膨胀的恶习,为各种宗教所深恶痛绝,而佛教的观音形象居然会成为这种麻醉品的装饰物,可见制作者只想到了观音的美,而不是他的教化意义。
妙音说:“三妹妹的举动,我也觉得不妥。只是父王母后偏爱着她,这是没办法的事。怪只怪你我命浅福薄,轮不到那些好处,这都是命中注定的啊!”
再说三公主妙善,她究竟在那里干什么呢?这倒要讲个明白。
原来,那天妙善公主在宫中觉得无聊,就带着一名宫女到花园中玩耍,无意之间就走到仙人洞旁。突然看见地上一队黄蚂蚁,一队黑蚂蚁,在那里打得难解难分,双方死伤累累。妙善见了,很不忍心,暗想:“这小小的蚂蚁,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一生的时间,也很短促,何况还有其他动物的残害,自保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自相争斗,不顾性命呢?地上这么多死伤的遗骸,多么凄惨啊?还是让我替你们和解了吧!”
她就蹲下去,用手去拂,却又下不了手。原来黄黑两队蚂蚁,已进入了混战状态,斗成一团,它们身体又小,哪里分得清楚啊?要是捉对儿地把它们分开,分到什么时候才是完呀?况且蚂蚁这小东西,不斗便罢,要是真斗起来,真是除死方休。并且,敌人要是被它咬住,就是自己到力尽而死的时候,也不肯松口。
假如有人真的一对对去分开它们,那它们一定会同时受伤,就算不受伤的话,你一松手放在地上,它依旧会去找敌人死斗。这样一对还没分开,一对又斗起来,那是永远也分不完的。所以每次蚁斗以后,战场上总有许多捉对儿同死的蚁骸。
妙善公主想到这一层,不由得缩住了手。但她毕竟是个聪明绝顶的孩子,细细地一想,就琢磨出一个方法来。她想蚂蚁的争斗,无非是为了食物,只要双方有了充足的食物,自然会各去搬运食物回洞,争斗就可以解决了。于是就命宫女取了许多香甜的饼屑,一方面又查看了两队蚂蚁的窠穴,把饼屑撒在洞口的四周。果然两队蚂蚁后出来的生力军,见了食物,便不再赶赴战场,都去搬运粮食了,双方的战争,也渐渐地松懈下来。妙善拿来一把小扫帚儿,将斗住的蚂蚁,轻轻地拨扫,阵线就变散乱了。此时后面传令的蚂蚁也来了,大家得了信,都赶回后方去运粮食,一场恶斗才终于结束。
可是战地死伤的蚂蚁,已有好几百个,妙善看了那种折头断足的情形,心中不免伤感!暗想:蚂蚁虽然是个小小的虫子,到底也是一条生命。这么一打架,就失去了许多的生命,也不知道它们前世造了什么孽,现在死在这里已经很悲惨了,万一被鸟儿来啄食,那不是惨上加惨吗?还是我来挖个坑把它们埋葬了吧。
她就在附近挖了一个小小的坑儿,正在埋葬蚂蚁的尸体时,恰好遇到妙音、妙元二位姐姐走来,于是喊她们来帮忙。不料,她们竟不理她走了。妙善也不在意,将蚁尸全部捡起来,放到坑中,用土掩埋了,圆满了这场功德。这才带着侍女回宫,心里觉得十分平静。
佛教小百科08
佛教中的“慈”、“悲”与世俗的理解是否相同?
观音的名号是“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是个救世主的形象。佛教提倡的“慈”、“悲”有其特定含义。佛教称“与乐”为“慈”,“拔苦”为“悲”。所谓“与乐”是说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众生欢乐;所谓“拔苦”是说佛、菩萨怜悯众生,为他们拔除苦难。所以,“慈悲”是佛门“菩萨精神”的主要特征。佛陀有一尊号为“两足尊”,即指智慧与慈悲,智慧属于自利、自悟的,慈悲则属于利他、悟他的,“慈悲”所体现的就是“救世”的精神。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担当着“救苦救难”的重任,在充满苦难的历史时期到处奔波,救民于水火,而遇到罪大恶极之人,只要其放下屠刀、改恶从善,也能对他慈悲为怀。
再说妙音、妙元二位公主,因为父母偏爱妙善,又听了物色驸马预备继承大统的话,女儿家心胸狭窄,不免由羡慕变为妒忌了。平时对于妙善的行为,就有点看不顺眼。今天又见她挖泥葬蚁,所以将她讥笑了一阵后,马上赶回皇宫去,把这事告诉了宝德后。她二人以为,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母后对妙善的怜爱之心,转而疼爱自己。但是宝德后听了二人的话,只付之一笑,还说妙善的这种举动,是体现上天好生之德的表现。妙音、妙元那里想到宝德后会说出这种话来,心中气苦,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莲花手观音及胁侍
雕塑 西藏后弘初期
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八宿寺藏
憔悴的莲花手观音是后弘时期西藏民众的写照,由于政治动荡,人们对佛教更加依赖。两个童子被雕塑家演绎成虔诚的教徒。观音脸上满是皱纹,眼神里充满了对灭佛运动中无辜殉教者的同情,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愁面观音”。右侧的侍者鸟首人身,是十分典型的佛教护法神大鹏鸟的化身像。
妙善公主圆满了她的功德,带了侍女回宫,见过母后,看见两位姐姐那种气苦的神情,以为是受了母后的训斥,也不敢多问。宝德后看着她,问她到那儿玩去了?妙善便将刚才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
宝德后笑着说:“你也太淘气了,花心思去做这种事情,也不怕弄脏了双手。要是遇着毒蚂蚁,被它咬了,生起蚂蚁疮来,就够你受的了,以后快别玩这些东西了!”
妙善公主听了母后的教训,一面答应,一面又说出一段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