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师君三尊
“师君三尊”藏语称为“堪洛却松”——“堪”是“堪布”的简称,即亲教师,此指静命论师;“洛”是“洛温”的简称,即轨范师,此指莲花生大师;“却”是“却杰”的简称,意为“法王”,此指藏王赤松德赞;“松”是“三个”的意思。“师君三尊”就是指两位高僧大德(师),加上一位藏王(君),因他们是藏传佛教前弘期最为重要的人物,故称为“尊”。
1.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梵名音译为白玛桑坝哇(padma-sambhava),藏族人称其为“邬坚仁波且”(ao-rgayn-rin-po-the,意为“邬坚大师”),于公元762年应藏王赤德松赞礼请,从印度启程经尼泊尔而进入藏地的;公元763年到达藏地,一路降妖除魔,让佛教顺利地立足于西藏,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西藏佛教。所以他是西藏佛教的始祖,是西藏佛教的实际开创者。据称,莲花生大师是具足阿弥陀佛之身、千手观音之口、释迦牟尼佛之意而成 “大应化身”,是与佛无异的大菩萨,故又称他为“莲花生大士”。
因为西藏在松赞干布之前是没有文字的,所有的历史只能靠口头传诵;后来的典籍所记载的年月数目,多半是参考印度的历史史料与传说,以及汉地较早的史料,当然还有尼泊尔、不丹以及其他周边小国的资料,这样综合推算出来的。一直到1027年,《时轮金刚密续》被引进西藏之后,才统一采用“耀宗纪年”的记录方式,并定该年为西藏的纪元元年,以每六十年为一“耀宗”,配合以干支纪年来使用,如此才算是准确的;而对那些耀宗纪年以前的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往往存在较大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师君三尊像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堪洛却松”在藏语中意为“师君三尊”,分别指寂护、莲花生和赤松德赞三人。藏王赤松德赞为了传播佛法,从印度礼请高僧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进藏弘法,三人为佛教在藏地的复兴与发展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这幅唐卡中,中央主尊为莲花生大师,唐卡下界左侧为寂护大师,右侧为藏王赤松德赞。
正因为如此,莲花生大师自公元801年(一说804年)离开西藏后,到了印度一个名叫“达罗毗荼”的地方,在那里传法、建寺达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终。其实,不但莲花生大师晚年是个谜,就连他的出生年月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有的文章说他是8世纪初的人,有的说他是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8年(一说5年,一说12年)就出生了。
莲花生大师的生年,如果按“释尊涅槃后8年(或5年)出生”的说法,以汉地、日本、印度等国学者比较接受的释尊涅槃时间——公元前543年计算,莲花大师应该是出生于公元前479年或公元前482年。到他于公元763年入藏时,莲花生大师的年寿大约是1242岁或1245岁;公元801年离藏,年寿约为1280岁或1283岁。当然,一个人活了千余岁,在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相信的,但在很多宗教徒眼中是可信的,汉地也有彭祖活了八百多岁的传说,那些长生不老、成仙成佛的境界更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测知的,姑且存而不论吧。
莲花生大师(局部)
“洛”是“洛温”的简称,即轨范师,指莲花生大师。这幅唐卡是第30—31页唐卡的局部图。
寂护大师(局部)
“堪”是“堪布”的简称,即亲教师,指寂护大师,因为桑耶寺建成后,由寂护大师出任第一任堪布,因此得名。这幅唐卡是第30-31页唐卡的局部图。
赤松德赞(局部)
“却”是“却杰”的简称,藏语中意为“法王”,指藏王赤松德赞。这幅唐卡是第30-31页唐卡的局部图。
2.寂护(静命)大师
寂护(725—788年),梵名Santiraksita,意为寂护,藏译音译为“希瓦措”,意为“静命”,故又称他为“静命大师”。印度佛教僧人,为大乘佛教自续中观派创始人清辨的五传弟子,是印度后期中观派的代表性论师,后被尊称为“阿黎菩提萨”(梵Acarya-bodhisattva);原为东印度查贺(Zahor)的王子,早年后依智藏(Jnanagarbha)出家,后成为佛学大师,因学德兼备,曾任那烂陀寺的首座。
公元756年,寂护大师应藏王赤松德赞的邀请,经由尼泊尔入藏,四个月后因逢政治纷争而返国(一说是鬼神扰乱迫于苯教势力而返),留居尼泊尔居住5年。公元761年再次受藏王邀请而入藏,参照印度的欧丹达菩提寺(飞行寺)为蓝本,主持设计了西藏第一座具有佛、法、僧三宝的寺院——桑耶寺,后曾向藏王赤德松赞举推了莲花生大师。后来,他与莲花生大师一起,主持并度化了七名藏族人出家,开藏地本族人出家为僧之始,寂护大师亲教师,同时还与莲花生大师一起主持了多年的翻译经典活动。公元788年,寂护大师不幸被马踢伤后而示寂,藏王在桑耶寺旁的黑布山脚下为他修建了灵塔,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灵塔。
3.藏王赤德松赞
赤松德赞(742—797年,755—797年在位)是藏王美·阿克宗钦(即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之子,13岁时即位成为西藏秋嘉王朝第38代(一说第37代)藏王,20岁执掌政权。他上任之后,起用尚结悉、尚息东赞、尚赞磨、论悉诺(又作达扎路恭,汉籍作马重英),世称“三尚一论”来辅佐朝政,剿灭反叛族臣及其党羽,稳定了吐蕃局势。
公元755年,乘中原内地发生“安史之乱”,赤松德赞派兵屡犯大唐国境,迫使大唐与吐蕃于公元757年进行第四次和盟;也是在这一年,他派使者从印度请来了大师莲花生,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石。
赤松德赞在位时,礼请高僧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进藏弘法,并于唐·大历二年(767年)修建了吐蕃第一座具备僧团组织的寺院——桑耶寺,并实现吐蕃本族(藏族)人剃度出家为僧之始。不但如此,他还对扶持佛教、建寺译经不遗余力,还先后两次颁行“兴佛诏书”,以诏令吐蕃全民奉行佛教,还结合佛教内容制订了一系列的律法,并以“盟誓”的形式维护和巩固藏传佛教的地位;任命佛教僧人为大相,开创僧人参与政治之先例。为解决苯教与佛教之争,还亲自主持辩论大会,佛教胜出后还颁布“崇佛禁苯”的诏令;晚年,他将王权交给其子牟尼赞普,赴苏卡地方修行。在藏族,他与松赞干布、赤祖德赞并称为“吐蕃三大法王”。
堪布寂护(静命)、阿黎莲花生、藏王赤松德赞共同弘扬佛法的伟大业绩,至今仍在藏族人民中普遍流传着。我们在“唐卡”中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画面:中间坐着一位乌仗那国的大瑜伽行者,他面容微怒,手持金刚杵及颅器,左胁挟持着天杖,跏趺而坐,这是莲花生大师;他的右边有一位大班智达形象者,身披绛色法衣,顶戴尖帽,身旁放着锡杖、净瓶、钵、滤水器以及书囊等资具,这是寂护(静命)大师;在莲师左边是一位王者装束,双手当心作说法印,双足半跏趺,左肩青色莲花上有剑及般若经函(文殊菩萨标志)这就是藏王赤松德赞——这就是“师君三尊”的形象。
莲花生大师
彩缎贴花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中央主尊为莲花生大师。大师白色身,身穿藏袍,外披僧服,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持金刚杵,怀抱天杖,结跏趺坐在法座上。传说中莲花生大师圆寂时肉身虹化成佛,故身后绘有一圈七彩虹光。唐卡上界正中为普贤王如来,为宁玛派所格外推崇的本初佛。唐卡下界左侧为寂护大师,右侧为藏王赤松德赞。